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李成:瓜子往事

©原创 2023-08-11 09:36

瓜子我自然是从小就吃过的,但那时吃的是番瓜子,一个个颗粒饱满,近乎圆形,白色。

我们那里多种植番瓜,一开始,我以为是“方瓜”;后来才知,它是从南美洲传来的,所以名字带一“番”字;再后来,我知道它实际就叫“南瓜”。

我们那里属于丘陵地带,多旱少雨,也许特别适合种植南瓜,因此村里种的南瓜又大又好。在“瓜菜半年粮”的年月,许多人家夏天几乎天天都要吃南瓜,拌以很少的米饭。那南瓜黄中透红,切开后瓜瓣厚实,兼有粉、糯、甜的口感与味觉,实在好吃,一连吃上十天半月也不觉腻。

有了瓜,当然就有了瓜子。切开瓜,掏出瓜瓤,就可以剔出瓜子来,然后放进簸箕里、搁到墙头上晾晒,晒干了储存起来,待到节日或来了客人时,炒上一碗半升的,招待客人或自家享用,那香味特别诱人。有时候,村里唱戏或放露天电影,人们除了茶水,也喜欢带上一捧瓜子,一边嗑着,一边看戏看电影,那瓜子的香气加上茶水的清香,似乎也能透现农家生活难得的悠闲。可惜我家最初很少种南瓜,也就很少吃到瓜子。偶尔切一只瓜,那一点瓜子甚至不足以拿到簸箕里去晒,就搁到窗台上让它自然风干,所以我家几乎没有炒过瓜子,只有当亲戚来家做客或每逢聚会,才有机会品尝一些,于是吃瓜子的日子也就真正成了“节日”。

早年我在家过春节,除夕之夜总要炒一盘瓜子,但那不是南瓜子,而是葵瓜子。我特别喜欢葵瓜子,因为它嗑起来不费事,放进嘴里,牙齿轻嗑就开了,不像南瓜子,有时壳与肉难分开——或许还是因吃得少的缘故。我见有人将一粒南瓜子撂进嘴里,嘴角稍稍蠕动,口里舌头上下掉转几下,随即便能将瓜子皮吐出,前后不过两三秒的功夫,那动作之快实在令人佩服。可惜我学不会,所以我要想吃瓜子,一般首选葵瓜子。在大年夜,我常常从十一二点开始嗑起,一直嗑到正月初一凌晨两点,也算是守夜了。到了最后,四周喧天的闹嚷与鞭炮声渐渐沉静下去,变得万籁俱寂,家人也都已入睡,我还坐在家中的藤椅或沙发上,面对着茶几上的一大盘葵瓜子,手不停地拈,嘴不停地嗑与嚼,一会儿便嗑出了一大堆瓜子壳;中间觉得累了,自然也起来在室内踱踱步,喝喝茶水,然后再坐下来继续嗑。为什么会这样,大约是感觉终于辛辛苦苦送别了一年,到此刻特别惬意,心里遂不断地涌现许多想法、计划。或许是因为嗑瓜子,牙齿不停嚼动,牵动太阳穴不停运动,感觉头脑转得飞快,思维也特别清晰,所以才如此百感交集吧。这样,也算把心情简单地整理了一遍,又可以信心百倍地面对即将到来的日子。

同样,这葵瓜子不是自家产的,而是从县城里买来的,买的是生瓜子,必须炒过才能食用。村里也很少有人种植葵花,我在田野里或人家的菜畦中间,偶尔会看见一两株葵花突兀地从灌木或庄稼丛中挺立出来,微微地侧着头,仿佛在转动它那金色的大圆盘,而这个圆盘上布满了瓜子,真的令人惊异。金色的葵花让我感觉兴奋,不免揣想如果是一大片葵花林,那是何等的灿烂辉煌,可惜所见就这么一两株。

我本以为世上瓜子就这两种,因为实在想象不出还有第三种,但忽然有一天还真吃到了别样的一种。与上述两种瓜子不同,它的颜色是黑黑的,形状扁扁而近圆,装在塑料袋里出售,却就像水泡过一样,湿湿的,所以嗑起来比较费劲,虽然味道甜而香,还是让人感觉不耐烦。此前我从没见人吃过这种“新型”瓜子,一时间我没有想起它是西瓜子,但吃着吃着我就明白了,是啊,西瓜瓤里储藏着那么多种子,不用来炒制瓜子也实在可惜。

我不能确定当时吃的是否就是“傻子瓜子”,大约不久我也就知道有一种西瓜子取名“傻子瓜子”,只是没想到,我很快就来到它的“发源地”——芜湖读书。上学没多长时间,我终于知道它的来历:是由该市一个叫年广九的商人制作出来的,也听到种种关于他的传闻,说他是上了《邓小平文选》的,还一下子声誉鹊起,成为商人中的名人。人有了名,自然更有利于经商,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让我们这些大学生谈起都充满敬意。我一直对这个商品名称很感兴趣:为什么叫“傻子”瓜子呢?是因为只有“傻子”才吃,还是吃了它就像傻子一样?后来才知:那是因为年广九很小就学会做生意,常常担着货物沿街叫卖,也就是一“流动商贩”,而且很早就做起了“炒货”,最初炒的是葵瓜子,装在一个小纸袋里,到电影院门口销售,因为他的价钱定得比别人的低(大约五分钱一袋),同行都嘲笑他:“傻子!”后来当他做起了西瓜子生意,干脆就以此命名。一个“奇特”的商品名称就此诞生,反而成就了一个传奇。说破了也很平常,但怎能否认,这平常当中也蕴含着一份机智与幸运呢!

读书期间,同学们间或也买来傻子瓜子品尝,还是那种湿湿的、黏黏的,只是味道确实有些独特。但我还是嫌它去壳不容易,一般很少买。读书一学期结束,傻子瓜子名气越来越大,以致成为走亲访友的上佳礼品。正好春节将至,为了让家人和亲友品尝到“正宗”的傻子瓜子,我们几个同学结伴上街去寻傻子瓜子店,准备买一些散装的稍便宜的傻子瓜子。不费力就找到了它的一个销售点,而且是现炒现卖,有点像北京街头的炒栗子。我们跟店主商议,问能否称些散装的给我们,得到的回答是没有,仍然是一个个塑料袋装好了的。我们很失望,不记得是否勉强买了一两袋回来,但总之是悻悻而归。

这大约也影响到了我们对年广九的崇拜,后来几乎不再提起。但仍然间或听到他的一些逸闻,大约说他的家族内部起了纷争,说他的婚姻出了问题,但也只是听说而已,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我们很快毕业离校,就不知年广九在当地的声誉与威信若何,也没想到去追问,这些年不再想起。没想到今年1月,传来年广九去世的消息,心里才多少有点吃惊。我想起“时势造英雄”这句古话,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自然会诞生许多年广九式的风云人物,不管人们怎么评价,他们以自己的经历,给时代的发展提供了生动的注脚,能做到这一点,也可以说是一种很大的荣幸!

好久没有吃到傻子瓜子了,不知它现在味道如何。不过我倒是觉得,“傻子”的创业精神值得肯定,值得在一些方面借鉴学习。


瓜子我自然是从小就吃过的,但那时吃的是番瓜子,一个个颗粒饱满,近乎圆形,白色。

我们那里多种植番瓜,一开始,我以为是“方瓜”;后来才知,它是从南美洲传来的,所以名字带一“番”字;再后来,我知道它实际就叫“南瓜”。

我们那里属于丘陵地带,多旱少雨,也许特别适合种植南瓜,因此村里种的南瓜又大又好。在“瓜菜半年粮”的年月,许多人家夏天几乎天天都要吃南瓜,拌以很少的米饭。那南瓜黄中透红,切开后瓜瓣厚实,兼有粉、糯、甜的口感与味觉,实在好吃,一连吃上十天半月也不觉腻。

有了瓜,当然就有了瓜子。切开瓜,掏出瓜瓤,就可以剔出瓜子来,然后放进簸箕里、搁到墙头上晾晒,晒干了储存起来,待到节日或来了客人时,炒上一碗半升的,招待客人或自家享用,那香味特别诱人。有时候,村里唱戏或放露天电影,人们除了茶水,也喜欢带上一捧瓜子,一边嗑着,一边看戏看电影,那瓜子的香气加上茶水的清香,似乎也能透现农家生活难得的悠闲。可惜我家最初很少种南瓜,也就很少吃到瓜子。偶尔切一只瓜,那一点瓜子甚至不足以拿到簸箕里去晒,就搁到窗台上让它自然风干,所以我家几乎没有炒过瓜子,只有当亲戚来家做客或每逢聚会,才有机会品尝一些,于是吃瓜子的日子也就真正成了“节日”。

早年我在家过春节,除夕之夜总要炒一盘瓜子,但那不是南瓜子,而是葵瓜子。我特别喜欢葵瓜子,因为它嗑起来不费事,放进嘴里,牙齿轻嗑就开了,不像南瓜子,有时壳与肉难分开——或许还是因吃得少的缘故。我见有人将一粒南瓜子撂进嘴里,嘴角稍稍蠕动,口里舌头上下掉转几下,随即便能将瓜子皮吐出,前后不过两三秒的功夫,那动作之快实在令人佩服。可惜我学不会,所以我要想吃瓜子,一般首选葵瓜子。在大年夜,我常常从十一二点开始嗑起,一直嗑到正月初一凌晨两点,也算是守夜了。到了最后,四周喧天的闹嚷与鞭炮声渐渐沉静下去,变得万籁俱寂,家人也都已入睡,我还坐在家中的藤椅或沙发上,面对着茶几上的一大盘葵瓜子,手不停地拈,嘴不停地嗑与嚼,一会儿便嗑出了一大堆瓜子壳;中间觉得累了,自然也起来在室内踱踱步,喝喝茶水,然后再坐下来继续嗑。为什么会这样,大约是感觉终于辛辛苦苦送别了一年,到此刻特别惬意,心里遂不断地涌现许多想法、计划。或许是因为嗑瓜子,牙齿不停嚼动,牵动太阳穴不停运动,感觉头脑转得飞快,思维也特别清晰,所以才如此百感交集吧。这样,也算把心情简单地整理了一遍,又可以信心百倍地面对即将到来的日子。

同样,这葵瓜子不是自家产的,而是从县城里买来的,买的是生瓜子,必须炒过才能食用。村里也很少有人种植葵花,我在田野里或人家的菜畦中间,偶尔会看见一两株葵花突兀地从灌木或庄稼丛中挺立出来,微微地侧着头,仿佛在转动它那金色的大圆盘,而这个圆盘上布满了瓜子,真的令人惊异。金色的葵花让我感觉兴奋,不免揣想如果是一大片葵花林,那是何等的灿烂辉煌,可惜所见就这么一两株。

我本以为世上瓜子就这两种,因为实在想象不出还有第三种,但忽然有一天还真吃到了别样的一种。与上述两种瓜子不同,它的颜色是黑黑的,形状扁扁而近圆,装在塑料袋里出售,却就像水泡过一样,湿湿的,所以嗑起来比较费劲,虽然味道甜而香,还是让人感觉不耐烦。此前我从没见人吃过这种“新型”瓜子,一时间我没有想起它是西瓜子,但吃着吃着我就明白了,是啊,西瓜瓤里储藏着那么多种子,不用来炒制瓜子也实在可惜。

我不能确定当时吃的是否就是“傻子瓜子”,大约不久我也就知道有一种西瓜子取名“傻子瓜子”,只是没想到,我很快就来到它的“发源地”——芜湖读书。上学没多长时间,我终于知道它的来历:是由该市一个叫年广九的商人制作出来的,也听到种种关于他的传闻,说他是上了《邓小平文选》的,还一下子声誉鹊起,成为商人中的名人。人有了名,自然更有利于经商,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让我们这些大学生谈起都充满敬意。我一直对这个商品名称很感兴趣:为什么叫“傻子”瓜子呢?是因为只有“傻子”才吃,还是吃了它就像傻子一样?后来才知:那是因为年广九很小就学会做生意,常常担着货物沿街叫卖,也就是一“流动商贩”,而且很早就做起了“炒货”,最初炒的是葵瓜子,装在一个小纸袋里,到电影院门口销售,因为他的价钱定得比别人的低(大约五分钱一袋),同行都嘲笑他:“傻子!”后来当他做起了西瓜子生意,干脆就以此命名。一个“奇特”的商品名称就此诞生,反而成就了一个传奇。说破了也很平常,但怎能否认,这平常当中也蕴含着一份机智与幸运呢!

读书期间,同学们间或也买来傻子瓜子品尝,还是那种湿湿的、黏黏的,只是味道确实有些独特。但我还是嫌它去壳不容易,一般很少买。读书一学期结束,傻子瓜子名气越来越大,以致成为走亲访友的上佳礼品。正好春节将至,为了让家人和亲友品尝到“正宗”的傻子瓜子,我们几个同学结伴上街去寻傻子瓜子店,准备买一些散装的稍便宜的傻子瓜子。不费力就找到了它的一个销售点,而且是现炒现卖,有点像北京街头的炒栗子。我们跟店主商议,问能否称些散装的给我们,得到的回答是没有,仍然是一个个塑料袋装好了的。我们很失望,不记得是否勉强买了一两袋回来,但总之是悻悻而归。

这大约也影响到了我们对年广九的崇拜,后来几乎不再提起。但仍然间或听到他的一些逸闻,大约说他的家族内部起了纷争,说他的婚姻出了问题,但也只是听说而已,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我们很快毕业离校,就不知年广九在当地的声誉与威信若何,也没想到去追问,这些年不再想起。没想到今年1月,传来年广九去世的消息,心里才多少有点吃惊。我想起“时势造英雄”这句古话,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自然会诞生许多年广九式的风云人物,不管人们怎么评价,他们以自己的经历,给时代的发展提供了生动的注脚,能做到这一点,也可以说是一种很大的荣幸!

好久没有吃到傻子瓜子了,不知它现在味道如何。不过我倒是觉得,“傻子”的创业精神值得肯定,值得在一些方面借鉴学习。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