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疏泽民:锡焊的岁月

©原创 2023-01-17 15:42

鸡叫了三遍,天光微亮。父亲挑着担子,在田埂路上吱呀吱呀地往前赶。我跟在后面,踩着冻得比铁还硬的土疙瘩,跌跌撞撞地一路小跑,生怕落下。 

父亲担子的一头是木箱,木箱的抽屉里装着锡块、铁皮、铁剪、锉刀、松香、烙铁和盐酸水,另一头是炭炉、木炭、搪瓷缸、脸盆、小板凳和墨水瓶等杂什。父亲风风火火地往前赶,是要赶在太阳起山之前,在熙熙攘攘的集上找一处空位,摆开锡焊摊。 

学校放了寒假,不用上课,这是我喜欢的。但是我不喜欢跟在父亲后面上街,尤其是这么冷的腊月,天寒地冻的,耳朵被刀子割了似的痛。太阳出来就好了,割耳朵的刀子不那么锐利。但又有一样不好,就是泥土路化冻,抹了油似的,走在上面往往得张开双臂,步子也不能迈得太大,杂技走钢丝似的。尽管雏鸭似的小心翼翼,但还是容易滑倒,新换的裤子上染了一摊泥,湿漉漉的很难看。 

腊月是父亲的忙季。每天早晨,他都要挑一副担子,赶到五里外的集上去摆摊,挣一点零花钱过年。父亲有一门补锅补铁的手艺,往日里,他会挑着担子,走村串户,方圆十几里,谁家的铁锅搪瓷缸瓷脸盆破损漏水了,都找父亲焊补。 

来到集上,父亲歇下担子,摆开摊子,取炭生炉。一把类似于济公手里的芭蕉扇,呼哧呼哧地摇,炉火渐渐地旺起来。父亲不是济公,他要干活挣钱。他将烙铁扁平的那一端朝下放进火红的炭炉里,拿起一只破了洞的搪瓷缸,用铁锉仔细打磨破洞四周的锈渍和氧化膜,直至锉得发亮,再剪一块比破洞稍大的铁片,涂一层盐酸水,贴上铁片,用铁钳夹出被炭火烧红的扁长形烙铁,在松香上划一下,冒出一股青烟,再按在锡块上摩擦,烙铁口粘上熔化的锡珠,趁热均匀地将锡珠涂抹摊平在破漏处,待焊口冷却,再浸水试验,直至一两个小时后不再漏水,才交到主人手中。 

我的任务,主要是扇炉火。有的木炭是半成品,没有烧尽,冒出大量青烟,呛得眼睛直流泪,而扇子一扇,往往吹出一头一脸的炭灰。扇炉火很不好玩,我扇几下就没有了耐心,眼睛瞄向对面的早点摊,那里正在炸糍糕油条,黄灿灿的摆在铁架上沥油,我听到喉咙里发出很响的咽口水声音。父亲在焊补了几只脸盆和搪瓷缸,收到客户递来的几张毛票后,抽出一张:喏,拿去买一根,快点吃,吃完了好干活。 

油条是两股相连,我撕出一股递给父亲。父亲说不好吃,于是另一股也下了我的肚。 

那时候还没有塑料器具,日常生活用品大多是铁制镀瓷的。一旦镀瓷掉落,里面的铁器裸露,很容易锈蚀磨穿。难补的是搪瓷缸底部边缘破损的大洞,但父亲总有办法。剪一块比破洞略大的铁片,用小锤敲出与瓷缸内缘或外缘相互贴合的曲面形状,再将铁片焊合在搪瓷破洞的内缘或外缘处,就像我裤子膝盖处的补丁,贴合得天衣无缝,惹得围观的人都夸父亲手艺好。 

父亲不仅会焊补,还会制作铁架、铁钳和铁环,制作最多的要数煤油灯了。给废弃的墨水瓶量身定做一个铁环,箍住瓶身,装上铁把手和铁挂钩(便于挂在墙钉上),再制作一个穿有线绒灯芯的铁管和铁盖,一盏煤油灯就成了。年底最后几天,煤油灯十分抢手,大年三十,农家的每个房间,都必须亮着灯,煤油灯自然十分畅销。 

集上接的活儿多,散集后父亲就将客人丢下来待补的搪瓷缸瓷脸盆等生活用具带回来,补好后第二年早上再带到集上,让客人领回。回到家,父亲让我学练习锡焊,有意将这门手艺传给我。我接过铁钳,夹住烧红的烙铁,学着父亲的一招一式,但是焊出来的补丁总是毛毛糙糙,试水时总是有水渗出。父亲说,你太性急了,不等烙铁烧红,焊接速度又慢,这样不行,得重新再焊。 

再焊还是不行,父亲直叹气:你不是学手艺的料。 

我心想,不是学手艺的料才好呢,我本来就不想学。 

忙了一个腊月,父亲用锡匠手艺为我们换来了过年的新衣、燃放的鞭炮和二踢脚,还攒了一些零票,替我第二年春季缴了学费。 

后来,我考上了中专,离开了故乡。父亲的锡匠手艺,没有在我们这一代传下来。参加工作后,父亲渐渐老了,挑不动担子了。有一次回到故乡,母亲落寞地说,你们都不接这副担子,就让邻村的一位小伙子挑去了,算是白送。然而白送也没能坚持多久,随着不锈钢、铝合金、塑料制品取代搪瓷用具,市场没有了锡匠用武之地,那位小伙子外出打工,父亲的那副锡匠挑,早已湮灭于岁月烟尘中。


鸡叫了三遍,天光微亮。父亲挑着担子,在田埂路上吱呀吱呀地往前赶。我跟在后面,踩着冻得比铁还硬的土疙瘩,跌跌撞撞地一路小跑,生怕落下。 

父亲担子的一头是木箱,木箱的抽屉里装着锡块、铁皮、铁剪、锉刀、松香、烙铁和盐酸水,另一头是炭炉、木炭、搪瓷缸、脸盆、小板凳和墨水瓶等杂什。父亲风风火火地往前赶,是要赶在太阳起山之前,在熙熙攘攘的集上找一处空位,摆开锡焊摊。 

学校放了寒假,不用上课,这是我喜欢的。但是我不喜欢跟在父亲后面上街,尤其是这么冷的腊月,天寒地冻的,耳朵被刀子割了似的痛。太阳出来就好了,割耳朵的刀子不那么锐利。但又有一样不好,就是泥土路化冻,抹了油似的,走在上面往往得张开双臂,步子也不能迈得太大,杂技走钢丝似的。尽管雏鸭似的小心翼翼,但还是容易滑倒,新换的裤子上染了一摊泥,湿漉漉的很难看。 

腊月是父亲的忙季。每天早晨,他都要挑一副担子,赶到五里外的集上去摆摊,挣一点零花钱过年。父亲有一门补锅补铁的手艺,往日里,他会挑着担子,走村串户,方圆十几里,谁家的铁锅搪瓷缸瓷脸盆破损漏水了,都找父亲焊补。 

来到集上,父亲歇下担子,摆开摊子,取炭生炉。一把类似于济公手里的芭蕉扇,呼哧呼哧地摇,炉火渐渐地旺起来。父亲不是济公,他要干活挣钱。他将烙铁扁平的那一端朝下放进火红的炭炉里,拿起一只破了洞的搪瓷缸,用铁锉仔细打磨破洞四周的锈渍和氧化膜,直至锉得发亮,再剪一块比破洞稍大的铁片,涂一层盐酸水,贴上铁片,用铁钳夹出被炭火烧红的扁长形烙铁,在松香上划一下,冒出一股青烟,再按在锡块上摩擦,烙铁口粘上熔化的锡珠,趁热均匀地将锡珠涂抹摊平在破漏处,待焊口冷却,再浸水试验,直至一两个小时后不再漏水,才交到主人手中。 

我的任务,主要是扇炉火。有的木炭是半成品,没有烧尽,冒出大量青烟,呛得眼睛直流泪,而扇子一扇,往往吹出一头一脸的炭灰。扇炉火很不好玩,我扇几下就没有了耐心,眼睛瞄向对面的早点摊,那里正在炸糍糕油条,黄灿灿的摆在铁架上沥油,我听到喉咙里发出很响的咽口水声音。父亲在焊补了几只脸盆和搪瓷缸,收到客户递来的几张毛票后,抽出一张:喏,拿去买一根,快点吃,吃完了好干活。 

油条是两股相连,我撕出一股递给父亲。父亲说不好吃,于是另一股也下了我的肚。 

那时候还没有塑料器具,日常生活用品大多是铁制镀瓷的。一旦镀瓷掉落,里面的铁器裸露,很容易锈蚀磨穿。难补的是搪瓷缸底部边缘破损的大洞,但父亲总有办法。剪一块比破洞略大的铁片,用小锤敲出与瓷缸内缘或外缘相互贴合的曲面形状,再将铁片焊合在搪瓷破洞的内缘或外缘处,就像我裤子膝盖处的补丁,贴合得天衣无缝,惹得围观的人都夸父亲手艺好。 

父亲不仅会焊补,还会制作铁架、铁钳和铁环,制作最多的要数煤油灯了。给废弃的墨水瓶量身定做一个铁环,箍住瓶身,装上铁把手和铁挂钩(便于挂在墙钉上),再制作一个穿有线绒灯芯的铁管和铁盖,一盏煤油灯就成了。年底最后几天,煤油灯十分抢手,大年三十,农家的每个房间,都必须亮着灯,煤油灯自然十分畅销。 

集上接的活儿多,散集后父亲就将客人丢下来待补的搪瓷缸瓷脸盆等生活用具带回来,补好后第二年早上再带到集上,让客人领回。回到家,父亲让我学练习锡焊,有意将这门手艺传给我。我接过铁钳,夹住烧红的烙铁,学着父亲的一招一式,但是焊出来的补丁总是毛毛糙糙,试水时总是有水渗出。父亲说,你太性急了,不等烙铁烧红,焊接速度又慢,这样不行,得重新再焊。 

再焊还是不行,父亲直叹气:你不是学手艺的料。 

我心想,不是学手艺的料才好呢,我本来就不想学。 

忙了一个腊月,父亲用锡匠手艺为我们换来了过年的新衣、燃放的鞭炮和二踢脚,还攒了一些零票,替我第二年春季缴了学费。 

后来,我考上了中专,离开了故乡。父亲的锡匠手艺,没有在我们这一代传下来。参加工作后,父亲渐渐老了,挑不动担子了。有一次回到故乡,母亲落寞地说,你们都不接这副担子,就让邻村的一位小伙子挑去了,算是白送。然而白送也没能坚持多久,随着不锈钢、铝合金、塑料制品取代搪瓷用具,市场没有了锡匠用武之地,那位小伙子外出打工,父亲的那副锡匠挑,早已湮灭于岁月烟尘中。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