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孟方:父亲写字

©原创 2022-08-11 16:38

打从上学起,就喜欢看父亲写字,就羡慕父亲的字好,写得周正而不呆板,流畅而不油滑,洒脱而不花哨。

见到他写的文案,懂点书法的人都会很惊诧:哦,这钢笔字咋写得像毛笔字!过年时,我家门上父亲写的春联,也经常引得过往的行人驻足赞赏:呵,看这字,写得有功夫!

父亲结缘书法,源于小时师长熏陶和学校要求,也是学习的必需。后来持续喜爱,则得益于我外公萧老龙士先生及其书朋画友。无论是理念上还是技法上,父亲都深受他们的影响。

父亲写字,如同他做人一样严谨,很能体现“字如其人”的老理。书写内容,主要是传统的经典哲理和诗词文赋,喜爱写那些有家国情怀的,给人精神教益启迪的,格调慷慨激昂的,意境深邃清远的。书写时,则认真对待,追求“正气堂堂”,每一幅,不张不狂,和气内蕴;每一字,不倚不侧,周正自立;每一划,不枝不蔓,行止完备。点点画画,都力求写出他心目中的美。看着父亲稳坐如钟、伏案投入的背影,有时禁不住去想,“修己以敬”与临池不辍,在他身上孰为鱼,孰为筌?孰为因,孰为果?还真有点理不清楚,难说究竟。

父亲写字,原来只是工作之余的爱好,也是他所从事的文化、教育工作之必须,更是看着自己的书作被亲友索要、精心装裱悬挂之后的一种满足与快乐。离休之后,书法则几乎是父亲在与母亲一起读书看报之余的全力以赴。按主流说法,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瑰宝,应予发扬光大;也有人感叹:中国人花在写字上的功夫太多了!现在,更有人把汉字书法列为“内卷”的典型现象之一。我想,这些都是从宏观上去作的判断,而对于一个个体的人来说,如果做一件事情,既能给自己带来乐趣,又不妨碍别人,甚或还能给社会带来一些益处,又何妨保留和发展自己的爱好以自娱娱人呢?

父亲写字,没有明确的硬性目的,不为别人说好,不为参展发表(尽管也参展过,也发表过),没有参加专业组织,也很少与专门家交游,只是自己去写。篆、隶、真、草、行,兼爱博学,并不刻意专攻一种书体,似乎随心所欲,爱写什么就写什么。同时,又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是为了消遣娱乐,消磨时间,任性使气,而是去读相关的书,追根寻源,像许慎的《说文解字》、唐兰的《中国文字学》、祝嘉的《书学论集》等。而且依据自己的认识,或拓展,或强化,有针对性地确定每阶段的学习重点。每一体的学习呢,他又不拘一格。仅就隶书来说,圆笔方笔、碑刻摩崖、简牍帛书……他都仔细琢磨,力求吃透弄懂,做笔记,查字典,做索引,列目录,一一手写,装订成册。接着是勾摹、临仿到自行书写,不分寒冬酷暑,手不停挥,中堂、长卷、条幅、斗方、对联……各种形式的墨迹更是积案盈箱。

于是,家人动议:何不在父亲的这些劳动成果中,各式各体,各拣选几幅,集成一册,以便于观览,并与亲友分享,请方家指教呢?那么,册子用什么名字呢?思来想去,就用“借老斋墨迹”。

父亲母亲,一属龙,一属马,自1955年执手成婚,至今共度近70载,栉风沐雨,相濡以沫;同看春花,共赏秋枫。如今,手机微信,过现代生活;和睦融治,享天伦之乐。应了《诗经》里那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故其斋名之曰“偕老”。父亲自幼习书,后来在我外公的引导鼓励下,勤学苦练,并谨遵其嘱,“努力求进”。他不计功利,只问耕耘,至今仍是日日临池,不离不弃,情有独钟,无怨无悔,乐在其中,岂不亦是与笔墨“偕老”?

面对书法观念、书法技法歧见频出的现实,父亲有自己执着的主见,也有不解和迷惘:与笔墨相伴了一辈子,感觉究竟何为“书法”,该如何写字,现在反而有些不甚清晰了。但他每临素纸有静气,下笔总是肯定沉实的。行行列列,皆是濡墨运笔,随心而行,在纸上留下的痕迹而已。心迹——笔迹——墨迹,姑以最表象的来说吧,故此册名之曰“墨迹”。

是为:偕老斋墨迹。


打从上学起,就喜欢看父亲写字,就羡慕父亲的字好,写得周正而不呆板,流畅而不油滑,洒脱而不花哨。

见到他写的文案,懂点书法的人都会很惊诧:哦,这钢笔字咋写得像毛笔字!过年时,我家门上父亲写的春联,也经常引得过往的行人驻足赞赏:呵,看这字,写得有功夫!

父亲结缘书法,源于小时师长熏陶和学校要求,也是学习的必需。后来持续喜爱,则得益于我外公萧老龙士先生及其书朋画友。无论是理念上还是技法上,父亲都深受他们的影响。

父亲写字,如同他做人一样严谨,很能体现“字如其人”的老理。书写内容,主要是传统的经典哲理和诗词文赋,喜爱写那些有家国情怀的,给人精神教益启迪的,格调慷慨激昂的,意境深邃清远的。书写时,则认真对待,追求“正气堂堂”,每一幅,不张不狂,和气内蕴;每一字,不倚不侧,周正自立;每一划,不枝不蔓,行止完备。点点画画,都力求写出他心目中的美。看着父亲稳坐如钟、伏案投入的背影,有时禁不住去想,“修己以敬”与临池不辍,在他身上孰为鱼,孰为筌?孰为因,孰为果?还真有点理不清楚,难说究竟。

父亲写字,原来只是工作之余的爱好,也是他所从事的文化、教育工作之必须,更是看着自己的书作被亲友索要、精心装裱悬挂之后的一种满足与快乐。离休之后,书法则几乎是父亲在与母亲一起读书看报之余的全力以赴。按主流说法,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瑰宝,应予发扬光大;也有人感叹:中国人花在写字上的功夫太多了!现在,更有人把汉字书法列为“内卷”的典型现象之一。我想,这些都是从宏观上去作的判断,而对于一个个体的人来说,如果做一件事情,既能给自己带来乐趣,又不妨碍别人,甚或还能给社会带来一些益处,又何妨保留和发展自己的爱好以自娱娱人呢?

父亲写字,没有明确的硬性目的,不为别人说好,不为参展发表(尽管也参展过,也发表过),没有参加专业组织,也很少与专门家交游,只是自己去写。篆、隶、真、草、行,兼爱博学,并不刻意专攻一种书体,似乎随心所欲,爱写什么就写什么。同时,又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是为了消遣娱乐,消磨时间,任性使气,而是去读相关的书,追根寻源,像许慎的《说文解字》、唐兰的《中国文字学》、祝嘉的《书学论集》等。而且依据自己的认识,或拓展,或强化,有针对性地确定每阶段的学习重点。每一体的学习呢,他又不拘一格。仅就隶书来说,圆笔方笔、碑刻摩崖、简牍帛书……他都仔细琢磨,力求吃透弄懂,做笔记,查字典,做索引,列目录,一一手写,装订成册。接着是勾摹、临仿到自行书写,不分寒冬酷暑,手不停挥,中堂、长卷、条幅、斗方、对联……各种形式的墨迹更是积案盈箱。

于是,家人动议:何不在父亲的这些劳动成果中,各式各体,各拣选几幅,集成一册,以便于观览,并与亲友分享,请方家指教呢?那么,册子用什么名字呢?思来想去,就用“借老斋墨迹”。

父亲母亲,一属龙,一属马,自1955年执手成婚,至今共度近70载,栉风沐雨,相濡以沫;同看春花,共赏秋枫。如今,手机微信,过现代生活;和睦融治,享天伦之乐。应了《诗经》里那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故其斋名之曰“偕老”。父亲自幼习书,后来在我外公的引导鼓励下,勤学苦练,并谨遵其嘱,“努力求进”。他不计功利,只问耕耘,至今仍是日日临池,不离不弃,情有独钟,无怨无悔,乐在其中,岂不亦是与笔墨“偕老”?

面对书法观念、书法技法歧见频出的现实,父亲有自己执着的主见,也有不解和迷惘:与笔墨相伴了一辈子,感觉究竟何为“书法”,该如何写字,现在反而有些不甚清晰了。但他每临素纸有静气,下笔总是肯定沉实的。行行列列,皆是濡墨运笔,随心而行,在纸上留下的痕迹而已。心迹——笔迹——墨迹,姑以最表象的来说吧,故此册名之曰“墨迹”。

是为:偕老斋墨迹。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