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池州消息 近年来,青阳县杜村乡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乡村治理难点、痛点问题,不断强化服务效能,创新采取“三式分类、三色预警”工作法,以基层组织力提升推动乡村治理新发展,有效促进基层治理和广大群众的良性互动,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逐步形成。
“面对面”式,解决绿色“常见问题”。杜村乡以村民组为基础,按照居住集中、联系紧密、管理方便、规模适度的原则,在全乡科学划分党员“1+1”服务区141个,在服务区内采取自荐或他荐的方式,确定一名责任心强、有一定时间的党员牵头任服务区组织员;采取自荐或组织推荐的方式,确定一名“五老”或乡贤人员担任服务区监督员,成立一支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群众等人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一般人员控制在5-8名左右,人员动态变更,通过常态化走访困难户、低保户、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并与群众面对面“诉家常”“拉拉呱”等形式,在了解群众家庭情况、实际生活的同时,充分打捞民情民意,将在政策范围内能解决的问题及时答复群众,解决他们的“绿色”自家事。
“点对点”式,解决黄色“预警问题”。针对群众邻里纠纷、矛盾纠葛、帮扶救助等“大家事”,杜村乡整合乡村资源,以“点对点”的方式破解难题,推行“先锋引领+志愿服务”模式,召集党员“1+1”志愿队成立联系群众“服务队”、化解矛盾“工作队”两支队伍,通过党员认领服务、组织派发任务等方式,为服务区提供邻里互助、脱贫帮困、纠纷解难等点对点帮助,及时了解村民的合理诉求和愿望,并将所收集和了解到的信息,通过微信等方馈村给村党组织。以多种形式解决群众诉求,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治理。
“心贴心”式,解决红色“疑难问题”。针对村庄发展的一些安全隐患、绿化维护、公厕管理等“公家事”,各服务区将问题汇报党组织综合研判,由先锋服务队或领办党员发起申请,村党组织“接诊”,召集党员、群众代表,并邀请乡司法所、民政所、美丽办等部门“听诊”,召开“党群屋场夜话”“凉亭议事会”等党群议事会50余次,通过“现场综合受理、乡村分类代办、办结上门反馈”的方式及时给予解决,当场答疑解惑,现场定好解决方案,现场无法解决的登记备案,交由相关部门限期办理,切实做到促膝交流听心声、真心实意解难题,有效打造了基层治理的“矩阵网”,全力推进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质增效。(通讯员 吴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