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架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让人大代表更直观感受民生、更直接了解民情、更自觉反映民意?肥西县桃花镇人大有妙招——通过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把代表沉下去、把意见收上来、把问题送上去、把效果显出来,切实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人大代表在第五选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听取群众诉求 张腊梅/摄
“我们小区的电梯动不动就坏,维修起来是个大难题,而且还没有监控,能不能解决一下?”“我们这小区有年头了,公共设施老旧不堪,运动设施也没几个,能不能添一点?”...
一个月一次的人大代表接访日又到了,桃花镇集贤社区居民来到“家门口”的人大代表联络站,你一言我一语反映深受困扰的“急难愁盼”。当天接访的是桃花镇人大代表何晓雨,她认真听取群众反映的每一条意见和建议,能解决的现场答复,不能解决的都一一记录下来,之后转交镇相关部门。
现场也有跟着来凑热闹的居民,看着眼前陌生的一切很困惑,“人大代表联络站是干啥的?专门反映问题的?平时遇到困难了,是不是都可以上来反映?”何晓雨笑了,爽朗回复:“没问题!人大代表联络站就是座桥梁,一头连着你们,一头连着政府,就是推动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有困难就来这里找人大代表!”
小小联络站,为民大舞台。
像这样代表服务群众的联络站,桃花镇人大一共建了10个,是其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单元组成。站点虽是“小空间”,却能发挥平台“大作用”。目前,桃花地区的38名县人大代表和123名镇人大代表全都编组进站,接待在“站”、议政在“站”、学习在“站”、扎根在“站”、服务在“站”。
“自从人大代表联络站投入使用以来,一直以规范有序、高效务实、运转顺畅为目标,将人大工作的触角有效向基层延伸。”桃花镇人大相关负责人介绍,联络站不仅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更聚焦群众“关键小事”,做好接待选民工作,面对面听民声知民情、心贴心解民忧惠民生。
不仅如此,桃花镇人大还创新“代表联络站+N”新模式,在联络站常态化接待群众的同时,又在群众“家门口”建起了代表联络点。“我们因地制宜,把联络点选设在小区物业、居民楼下或是成型楼宇中,方便居民群众、企业员工有事联系代表、没事聊聊家常,拉近代表和群众的距离。”
为确保群众的反馈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桃花镇人大将依托各代表联络站收集到的选民意见汇总、分类梳理后,由人大代表自行引导解决一批、人大代表共同商讨解决一批、与有关部门联动协调解决一批。对未能解决的问题,形成人大代表建议并跟踪督办,力争让群众“呼声”变为“掌声”和“笑声”。
截至目前,桃花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共接待选民来访登记5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20条,受理群众反映意见建议235条。如今,遍布小镇的一个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已成为选民的“接待站”、代表的“工作站”、知识的“充电站”、服务的“保障站”、人大的“宣传站”,更是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幸福驿站”。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发挥代表联络站作用,全面落实‘民意窗、连心桥、宣传站、监督岗、大课堂’五大功能作用,并不断完善人大相关制度、强化代表考核管理,让社情民意更畅通、代表履职效率更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桃花镇人大相关负责人表示。(方翠凤 孙亚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