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六安市施桥镇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小切口”,打造“小板凳”阵地,充分发挥“小板凳”组织迅速、形式简单、贴近群众的优势,推动为民服务重心下移,以“小协商”解决“大问题”,让“小切口”连接“大民生”。
小板凳上“聚”民意。问民需,畅民意,话家常。以村组为单位,“围”出议事圈。党员干部、村民群众围坐在一起,以轻松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诉求,针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在商议中达成共识,在讨论中产生好的建议,以唠家常的方式实现“大家事、大家议,共建共治、全民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更好地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决策、自我服务。2023年来,全镇开展“小板凳”议事60余次,参与群众1200余人次。
小板凳上“解”民忧。将“板凳”搬到村组,解决人民群众“烦心事”。让板凳会成为发现风险的第一触角,化解矛盾隐患的第一阵地,为民纾困的第一窗口,坚持“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的原则,把“梳理问题、解决问题、群众满意度”贯穿到板凳会的始终,现场摆问题、议对策、解难题。实行“兑现”服务项目清单,问题诉求“销号式”管理,推动乡村治理工作质效。
小板凳上“传”政策。充分发挥“小板凳”在党的政策、法治宣传、民情民意收集方面的前沿阵地作用,将“官话”变“白话”,将“文件语”变“家常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方针政策、基层治理、民生政策等内容讲给群众听。通过干群面对面交流、心贴心对话,不仅解决了场地局限的问题,更消除了台上台下、干部群众的距离,实现了由群众“跑上来”到干部“走下去”的转变。
“小板凳”议出群众的“心”天地、谋出老百姓的“福”民生。下一步,施桥镇将持续发挥“小板凳”的载体作用,集民智、激民力、促民生,切实把群众“心声”变成“呼声”,让“呼声”变成“掌声”。
王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