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奋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淮南高质量发展

2023-07-10 09:19

7月7日,淮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伟在会上介绍,近年来,该市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实施“五大攻坚行动”,大力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取得新成效。2022年,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市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41.1亿元、增长2%。

下一步,该市将加快建设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国家重要的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新篇章,到2027年经济总量向3000亿元冲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左右。

坚持供需两端发力,不断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在推动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中实现更大作为。

着力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措施,用好该市支持产业发展“60条”等政策,开展千名干部入企服务活动,在更大范围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

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深入开展百亿项目攻坚行动,强化投资“赛马”、项目建设“五比”激励,在产业转型、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深入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全省布局、进入全国盘子。

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落实“徽动消费”行动,大力实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支持城乡居民增加住房改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力争到202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200亿元。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施产业转型攻坚行动,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积极争创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扎实开展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和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引领行动,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到202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2.2%。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发展风光火储氢等新能源产业,力争到2025年火电装机规模提高到20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达580万千瓦,打造国家新型能源综合基地。以加快集群化为方向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4条千亿级产业链,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2条五百亿级产业链,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2条百亿级产业链,到202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左右。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工业互联网有效发展,加快推进安徽(淮南)大数据交易中心和大数据产业基地创新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服务业“锻长补短”,打造一批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城乡融合发展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完善市县协同发展的城镇化空间布局,做到“老城区有底蕴、新城区有品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一产“两强一增”,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快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全覆盖步伐,培育壮大粮食精深加工、畜禽水产养殖、地方名优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链,打响“淮畔良品”区域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以开放性金融支持基础设施整市推进试点为契机,稳步推进棚户区、城中村征迁改造,持续改善老旧小区、城郊接合部等环境容貌,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

全面振兴县域经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社会福利、文旅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着力实施省促进皖北振兴“一县一策”重点举措,支持各县区做优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活力

坚持以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以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着力增强经济循环的动力和活力。

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联动实施“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改革。做优做强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加快培育建设全国一流企业。坚决落实“十做到”“十严禁”,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积极融入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强化与上海闵行合作对接,加快闵行淮南科创园建设,努力在产业创新、生态文旅、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更多一体化。坚持以合淮同城化为主攻方向,以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合淮合作区)为先行区和试验区,主动承接合肥辐射与产业转移,加强交通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资源对接合作。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建设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淮南联动创新区,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大力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抓好现代制造业产业园建设和招商,“一区一策”推动开发区提质扩量增效。

奋力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深入实施暖民心行动。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淮南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着力扩就业促增收。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大力推进“创业淮南”行动,未来五年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以上。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促进中等收入群体扩围增收。

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实施社会治理攻坚行动,全面加强信访工作,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淮南。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绿色转型步伐。深入实施生态修复攻坚行动,全力做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

7月7日,淮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伟在会上介绍,近年来,该市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实施“五大攻坚行动”,大力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取得新成效。2022年,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市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41.1亿元、增长2%。

下一步,该市将加快建设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国家重要的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新篇章,到2027年经济总量向3000亿元冲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左右。

坚持供需两端发力,不断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在推动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中实现更大作为。

着力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措施,用好该市支持产业发展“60条”等政策,开展千名干部入企服务活动,在更大范围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

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深入开展百亿项目攻坚行动,强化投资“赛马”、项目建设“五比”激励,在产业转型、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深入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全省布局、进入全国盘子。

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落实“徽动消费”行动,大力实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支持城乡居民增加住房改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力争到202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200亿元。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施产业转型攻坚行动,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积极争创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扎实开展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和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引领行动,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到202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2.2%。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发展风光火储氢等新能源产业,力争到2025年火电装机规模提高到20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达580万千瓦,打造国家新型能源综合基地。以加快集群化为方向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4条千亿级产业链,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2条五百亿级产业链,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2条百亿级产业链,到202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左右。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工业互联网有效发展,加快推进安徽(淮南)大数据交易中心和大数据产业基地创新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服务业“锻长补短”,打造一批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城乡融合发展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完善市县协同发展的城镇化空间布局,做到“老城区有底蕴、新城区有品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一产“两强一增”,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快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全覆盖步伐,培育壮大粮食精深加工、畜禽水产养殖、地方名优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链,打响“淮畔良品”区域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以开放性金融支持基础设施整市推进试点为契机,稳步推进棚户区、城中村征迁改造,持续改善老旧小区、城郊接合部等环境容貌,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

全面振兴县域经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社会福利、文旅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着力实施省促进皖北振兴“一县一策”重点举措,支持各县区做优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活力

坚持以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以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着力增强经济循环的动力和活力。

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联动实施“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改革。做优做强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加快培育建设全国一流企业。坚决落实“十做到”“十严禁”,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积极融入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强化与上海闵行合作对接,加快闵行淮南科创园建设,努力在产业创新、生态文旅、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更多一体化。坚持以合淮同城化为主攻方向,以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合淮合作区)为先行区和试验区,主动承接合肥辐射与产业转移,加强交通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资源对接合作。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建设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淮南联动创新区,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大力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抓好现代制造业产业园建设和招商,“一区一策”推动开发区提质扩量增效。

奋力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深入实施暖民心行动。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淮南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着力扩就业促增收。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大力推进“创业淮南”行动,未来五年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以上。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促进中等收入群体扩围增收。

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实施社会治理攻坚行动,全面加强信访工作,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淮南。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绿色转型步伐。深入实施生态修复攻坚行动,全力做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