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三江似练映古桥,千年徽州在此间。见证着徽州厚重历史、城市发展记忆,承载着每位黄山人浓浓乡愁的镇海桥、老大桥,今天“回来”了!
2021年12月26日上午,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镇海桥现场,黄山市委市政府举行镇海桥修缮工程竣工通行仪式,大桥正式通行。现场,很多黄山市民参加了“踏(踩)桥”习俗活动(桥梁正式通行时,人们踏步从桥上走过)。
黄山市四大班子领导参加仪式,市委书记凌云宣布镇海桥通行,市长孙勇致辞。
很多市民参加“踩桥”民俗活动。
别离538天后,它再次回归
2020年7月7日上午,屯溪镇海桥(又称老大桥、屯溪桥)在50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山洪)中水毁。随后,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黄山市官方迅速决定重新修缮镇海桥。
修缮后的镇海桥,鉴于防洪需要把桥身抬高了65厘米,按照老桥传统恢复了两头的11级石质台阶,因此,镇海桥和水毁前一样,仍然是步行景观桥,禁止车辆(含电瓶车)通行。
镇海桥修缮中对原桥石料构件能用尽用,其中侧墙及分水尖以上部分老石料利用率达到60.77%,拱圈石老石料利用率达到76.22%,栏杆老石料利用率达到95.88%。
据知,为确保桥梁按传统技艺和工艺修缮,广泛搜集了徽州遗存古石拱桥史料,研究了镇海桥构造工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石工冯有进、砖工姚卡彤担任各工种负责人,在石料工艺、石雕技艺、桥面板铺设及桐油石灰勾缝等方面遵循古法,古桥的铁蜈蚣(寄托民间希望大桥抗衡山洪长期坚固的良好愿望)护桥习俗和铁锭(燕尾锁)运用得以传承。
其中,桥墩用了1个老铁蜈蚣和5个新铁蜈蚣,整座桥用7000多个传统形制的铁锭进行石构件之间的拉接加固。老桥的“禁止取鱼”石刻也被复原后砌筑在桥下原位。另外,老桥构件及考古发现的文物均已收藏于博物馆。
历经多难,记忆深厚
“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1939年4月,著名文学家郁达夫夜泊屯溪桥下,写了这首诗,诗中的“屯溪桥”就是镇海桥。作家汪曾祺先生曾写镇海桥(老大桥):到屯溪,住华山宾馆的三江楼。三江者,自镇海桥以西为横江,桥东为与横江成直角,南北向者率河。率河,直河也。又东,则为新安江。走在阳台上,三江在望。并称三江水皆清浅,两岸早晚都有妇女捶衣,槌声清越。
镇海桥是和屯溪与黎阳融为一体的古桥,是和徽州几百年商业、水运、人文互融共生的历史见证者与亲历者。
据了解,现在的屯溪是指黄山市中心城区,以前,屯溪和黎阳、阳湖其实是各自独立的单元,且有的归休宁,有的归歙县。
“小小的屯溪,大大的黎阳”,历史上,先有黎阳后有屯溪,黎阳曾作为县治所在地,唐代就烟火繁华,依托新安江水运码头走向辉煌,明清时期已人烟兴旺,江面舟船往来,木筏如林,江岸商贩摩肩,百业兴隆。直到明清时期,屯溪老街区域也应水运商贸而逐渐发达、居民众多,商业活跃,形成屯溪重镇。
(资料图)
据黄山市社科联原主席、徽学研究者陈平民先生考证,为了解决黎阳和屯溪两岸商业、民生的互动往来之需,明代嘉靖年间,休宁隆阜人戴广宪“倾重资倡建石桥”,易木为石,历八年而成完全的石桥,是捐建石质屯溪老大桥的第一人。徽州自古山洪频繁,清代康熙时期,古桥先后两次水毁,休宁率口人程子谦及程岳父子两度重修。清末光绪10年,大桥又有四个桥墩被水毁,后大修恢复。
以前,徽州桥路多为徽商巨贾出资,兼有百姓众筹捐助,或义务出工出力,因此,历代以来的镇海桥几次重建或大修,是徽商的贡献,也是百姓的贡献,同时,它又默默的服务商贸,服务百姓。而且,它还服务上下游的休宁、歙县等地,是连系徽州核心区交通往来的重要桥梁。
(资料图)
2020年7月7日上午,镇海桥(又称屯溪老大桥)水毁。(资料图)
不惧风雨,如期归来
镇海桥不仅承载过郁达夫的梦,作为民生桥,寄托了数百年里的屯溪、黎阳的岁月与烟火气息,见证了一代代人的市井人生与奔波生活、喜怒欢愁,是无数屯溪人、徽州人乃至无数游客的乡愁桥、文化桥、情感桥,是城市记忆桥,是屯溪的人文坐标,是徽州文化的瑰宝。
1983年,镇海桥两端路面升高,覆盖台阶,以便机动车辆往来;1991年西端二桥墩修缮加固,并采青石更新桥面,禁止通车;2019年提升西镇街道路时恢复桥头台阶,并计划修缮古桥及恢复老街端桥头台阶,此后直到去年水毁时,镇海桥禁止电瓶车等一切车辆通行,为步行景观桥。
去年,镇海桥被咆哮山洪严重毁损,风雨中,儿童哭泣,老人落泪,万众心沉。当黄山市官方迅速做出并公开修缮镇海桥的决定时,又令万众翘首,期待桥归。去年8月,打捞镇海桥落河石料构件,去年11月12日,修缮工程正式实施,国家文物局提供修缮资金支持。一年多来,每天都有很多人围观大桥的新生,他们或绘画、或照片、或视频,通过各种方式记录镇海桥的新生过程。
老镇海桥的大部分石料构件与传统工艺被融入了新桥,重修的镇海桥继续传承了古桥的骨肉与人文历史,是老桥生命的延续与再生,且会更加坚固牢靠,仍然将是承载徽州历史人文情感与人间烟火气的“文化名片”。
守护它们,就是守住徽州文化
镇海桥“归来”,各方欣慰。其归来过程,也是一次全民尤其各级官方增强文物古建保护意识的过程。修缮后的镇海桥,还将永久性地提醒我们,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的关爱徽州的珍贵古建筑,守住它们,就是守住徽州、守住徽州文化。
黄山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在镇海桥通行仪式上致辞时也表示:我们要以镇海桥修缮工程竣工为新起点,深入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守住“筋骨肉”、传承“精气神”,加快把黄山打造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
“新安眼”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文图: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吴永泉
编辑 许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