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黄山市屯溪镇海桥修缮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原创 2021-12-21 17:59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12月21日,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镇海桥修缮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专家组出具的验收质量评定报告称同意验收,评定为合格等级。至此,镇海桥恢复通行进入倒计时,人们心心念念的“乡愁记忆桥”即将“回来”!

修缮工程竣工。刘学禹/摄

经过修缮的屯溪镇海桥全长 131.2 米,桥面通行净宽(两侧栏板内空)6.59 米,全宽(两侧阶沿距离)7.53 米,桥墩同分水尖处宽 13 米,河床距离桥面高 12 米,桥面面积约 960 平方米。

屯溪镇海桥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俗称“老大桥”,位于新安江、率水、横江交汇处,东西贯穿屯溪老街与黎阳古镇,不仅便利交通,也已经成为黄山主城区的徽州人文地标。2019年10月,该桥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7月7日,黄山市遭遇50年一遇强降雨,屯溪镇海桥被洪水冲毁,全城为之震惊、动容。各方人士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修缮镇海桥的强烈愿望。黄山市委、市政府顺应群众意愿,第一时间作出修复镇海桥的决定,留住城市记忆、赓续历史文脉、传承徽州文化。

老桥 资料图

此后,石构件打捞、项目申请立项、洪水影响报告、大桥修缮施工等工作有序展开:8月6日,屯溪镇海桥修缮工程获立项批复;9月7日,全面完成石构件打捞工作;9月25日,启动镇海桥修缮工程EPC(设计、采购、施工)招标;10月12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将屯溪镇海桥修缮工程列入安徽省2021年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项目计划;10月21日,黄山市文投集团完成镇海桥修缮工程EPC(设计、采购、施工)招标。10月26日,省文物局原则同意屯溪镇海桥修缮工程设计方案;11月12日,屯溪镇海桥修缮工程开工,计划工期14个月,市四大班子领导出席开工仪式;2021年2月完成基础部分施工;2021年11月30日,工程基本完工,比计划工期提前约一个月;2021年12月8日,工程竣工预验收,质量与观感效果满足设计要求。

资料图

古桥修缮涉及面广,既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又有严谨的修缮施工要求。屯溪镇海桥修缮工程是在确保文物真实性、完整性的原则上复建,原有石料根据部位、强度、保存现状,合理地筛选使用。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原则下,在局部或隐蔽处尽可能少的采用现代材料及施工工艺等最小干预措施,确保结构稳固。为最大程度上坚持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整个修缮过程将文物保护理念融入施工工作中,全面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施工期间,强化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品质意识、精品意识,细化方案和工序,组织精兵强将,认真做好每一项保护工程,确保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

资料图

专家表示,镇海桥修缮工程呈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石料构件应用尽用

屯溪镇海桥历经几百年的沧桑、雨水侵蚀,有些石材局部有些风化、剥落,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强度进行检测,凡是强度达到设计标准的可用尽用,侧墙及分水尖以上部分,老石料利用率达到60.77%,拱圈石老石料利用率达到76.22%,栏杆老石料利用率达到95.88%,古桥的原真性在老石料中得到充分体现。

资料图

二、修缮工序严谨细致

屯溪镇海桥修缮工程开工之前,施工方组织精干施工队伍,选配优秀管理人员,配备公司自行培养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石工冯有进、砖工姚卡彤担任各工种负责人。

技术方面,深入搜集徽州遗存古石拱桥的史料和平时积累的古建筑经验,充分领会对总体设计的思路,研究讨论和解决在设计中存在的矛盾和不足,并且绘制施工分件详图。

材料方面,对打捞的现场堆放的石料,进行逐一辨认做标识、编码、测量、核实、登记汇总和材质检测,按照应用尽用原则,不足部分再予以同材质石料补配,并按原工艺做表面加工。其他桥体主体材料均经相关检测单位检测,合格后于项目中使用。

镇海桥修缮完工

解体工程方面,施工前对现场残存的墩身、分水尖和两侧桥台的解体,进一步做勘察、测绘工作,详细绘制桥墩石构件分布及结构图,并对每一个石构件做对应编号,以便修复时做到原形制归安。

桥墩、分水尖、侧墙砌筑方面,为保证桥体整体性,墩身内部与外围块石整体砌筑并分层交错布置,墩身外围石块之间采用铁锭拉结,铺浆法砌筑。在强化加固措施的同时,针对前期勘测发现的铁蜈蚣,进行原形复制、安置;拱圈砌筑方面,拱石经筛选、清理、实地放样、用铅油将编号标在石面上、运至现场后进行清点,并根据编号使之有顺序地排列、清凿检查、起运、吊装、安砌、加固。

桥面石板铺装方面,根据设计图纸,桥面中间铺设青石板,两侧缺少部分,添补购买的老茶园石,栏杆使用茶园石,栏杆之间安装,按原制做榫接。桥面系圬工铺装完成并经检验合格后,进行桐油勾缝处理;拱架搭设部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规范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专家论证可行后交项目部施工。

刘学禹/摄

三、注重运用科学技术

针对镇海桥修缮项目中实际存在的难点问题,施工方利用BIM技术,构建三维可视化虚拟模型,项目中历史遗迹的数字保存、石块构件的砌筑、“禁止取鱼”字迹石块构件拼接、砌筑石块预排布等难点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不仅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石块构件利用率,帮助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通过三维思考方式精准施工,较高程度还原了古桥原始面貌,提高了古桥修缮质量。BIM技术的应用为古桥修缮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方式。古桥的时空、属性信息在BIM中被关联在一起,用数据信息还原了古桥的结构形式及工艺做法,切实提高了文物建筑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是文物建筑保护信息化的一次卓有成效的实践。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吴永泉 摄影报道

编辑:彭玲

备注:

明《篁墩文集》载,景泰、成化年间,阳湖孙润之妻汪胜璋“桥屯溪以济涉”,此桥或为镇海桥之前身;

明《新安名族志》《休宁名族志》均载,隆阜戴氏二十世戴广宪“倡建屯溪石桥”,时为明嘉靖十五年(1536);

清康熙十五年屯溪桥水毁,程子谦捐资重建;

康熙三十五年再圮,程子谦再次独资复建,事未竣而离世,其子程岳续建,于康熙三十八年建成;

光绪十年,大桥四座桥墩毁于洪水而修复。

1983年,大桥两端路面升高,覆盖台阶,以便车辆往来;

1991年,西端二桥墩修缮加固,并采青石更新桥面,禁止通车;

2012年,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7月7日,镇海桥毁于洪水。同年11月修缮工程启动,2021年12月竣工。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12月21日,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镇海桥修缮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专家组出具的验收质量评定报告称同意验收,评定为合格等级。至此,镇海桥恢复通行进入倒计时,人们心心念念的“乡愁记忆桥”即将“回来”!

修缮工程竣工。刘学禹/摄

经过修缮的屯溪镇海桥全长 131.2 米,桥面通行净宽(两侧栏板内空)6.59 米,全宽(两侧阶沿距离)7.53 米,桥墩同分水尖处宽 13 米,河床距离桥面高 12 米,桥面面积约 960 平方米。

屯溪镇海桥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俗称“老大桥”,位于新安江、率水、横江交汇处,东西贯穿屯溪老街与黎阳古镇,不仅便利交通,也已经成为黄山主城区的徽州人文地标。2019年10月,该桥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7月7日,黄山市遭遇50年一遇强降雨,屯溪镇海桥被洪水冲毁,全城为之震惊、动容。各方人士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修缮镇海桥的强烈愿望。黄山市委、市政府顺应群众意愿,第一时间作出修复镇海桥的决定,留住城市记忆、赓续历史文脉、传承徽州文化。

老桥 资料图

此后,石构件打捞、项目申请立项、洪水影响报告、大桥修缮施工等工作有序展开:8月6日,屯溪镇海桥修缮工程获立项批复;9月7日,全面完成石构件打捞工作;9月25日,启动镇海桥修缮工程EPC(设计、采购、施工)招标;10月12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将屯溪镇海桥修缮工程列入安徽省2021年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项目计划;10月21日,黄山市文投集团完成镇海桥修缮工程EPC(设计、采购、施工)招标。10月26日,省文物局原则同意屯溪镇海桥修缮工程设计方案;11月12日,屯溪镇海桥修缮工程开工,计划工期14个月,市四大班子领导出席开工仪式;2021年2月完成基础部分施工;2021年11月30日,工程基本完工,比计划工期提前约一个月;2021年12月8日,工程竣工预验收,质量与观感效果满足设计要求。

资料图

古桥修缮涉及面广,既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又有严谨的修缮施工要求。屯溪镇海桥修缮工程是在确保文物真实性、完整性的原则上复建,原有石料根据部位、强度、保存现状,合理地筛选使用。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原则下,在局部或隐蔽处尽可能少的采用现代材料及施工工艺等最小干预措施,确保结构稳固。为最大程度上坚持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整个修缮过程将文物保护理念融入施工工作中,全面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施工期间,强化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品质意识、精品意识,细化方案和工序,组织精兵强将,认真做好每一项保护工程,确保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

资料图

专家表示,镇海桥修缮工程呈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石料构件应用尽用

屯溪镇海桥历经几百年的沧桑、雨水侵蚀,有些石材局部有些风化、剥落,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强度进行检测,凡是强度达到设计标准的可用尽用,侧墙及分水尖以上部分,老石料利用率达到60.77%,拱圈石老石料利用率达到76.22%,栏杆老石料利用率达到95.88%,古桥的原真性在老石料中得到充分体现。

资料图

二、修缮工序严谨细致

屯溪镇海桥修缮工程开工之前,施工方组织精干施工队伍,选配优秀管理人员,配备公司自行培养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石工冯有进、砖工姚卡彤担任各工种负责人。

技术方面,深入搜集徽州遗存古石拱桥的史料和平时积累的古建筑经验,充分领会对总体设计的思路,研究讨论和解决在设计中存在的矛盾和不足,并且绘制施工分件详图。

材料方面,对打捞的现场堆放的石料,进行逐一辨认做标识、编码、测量、核实、登记汇总和材质检测,按照应用尽用原则,不足部分再予以同材质石料补配,并按原工艺做表面加工。其他桥体主体材料均经相关检测单位检测,合格后于项目中使用。

镇海桥修缮完工

解体工程方面,施工前对现场残存的墩身、分水尖和两侧桥台的解体,进一步做勘察、测绘工作,详细绘制桥墩石构件分布及结构图,并对每一个石构件做对应编号,以便修复时做到原形制归安。

桥墩、分水尖、侧墙砌筑方面,为保证桥体整体性,墩身内部与外围块石整体砌筑并分层交错布置,墩身外围石块之间采用铁锭拉结,铺浆法砌筑。在强化加固措施的同时,针对前期勘测发现的铁蜈蚣,进行原形复制、安置;拱圈砌筑方面,拱石经筛选、清理、实地放样、用铅油将编号标在石面上、运至现场后进行清点,并根据编号使之有顺序地排列、清凿检查、起运、吊装、安砌、加固。

桥面石板铺装方面,根据设计图纸,桥面中间铺设青石板,两侧缺少部分,添补购买的老茶园石,栏杆使用茶园石,栏杆之间安装,按原制做榫接。桥面系圬工铺装完成并经检验合格后,进行桐油勾缝处理;拱架搭设部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规范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专家论证可行后交项目部施工。

刘学禹/摄

三、注重运用科学技术

针对镇海桥修缮项目中实际存在的难点问题,施工方利用BIM技术,构建三维可视化虚拟模型,项目中历史遗迹的数字保存、石块构件的砌筑、“禁止取鱼”字迹石块构件拼接、砌筑石块预排布等难点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不仅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石块构件利用率,帮助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通过三维思考方式精准施工,较高程度还原了古桥原始面貌,提高了古桥修缮质量。BIM技术的应用为古桥修缮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方式。古桥的时空、属性信息在BIM中被关联在一起,用数据信息还原了古桥的结构形式及工艺做法,切实提高了文物建筑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是文物建筑保护信息化的一次卓有成效的实践。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吴永泉 摄影报道

编辑:彭玲

备注:

明《篁墩文集》载,景泰、成化年间,阳湖孙润之妻汪胜璋“桥屯溪以济涉”,此桥或为镇海桥之前身;

明《新安名族志》《休宁名族志》均载,隆阜戴氏二十世戴广宪“倡建屯溪石桥”,时为明嘉靖十五年(1536);

清康熙十五年屯溪桥水毁,程子谦捐资重建;

康熙三十五年再圮,程子谦再次独资复建,事未竣而离世,其子程岳续建,于康熙三十八年建成;

光绪十年,大桥四座桥墩毁于洪水而修复。

1983年,大桥两端路面升高,覆盖台阶,以便车辆往来;

1991年,西端二桥墩修缮加固,并采青石更新桥面,禁止通车;

2012年,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7月7日,镇海桥毁于洪水。同年11月修缮工程启动,2021年12月竣工。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