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网上提前预约就不能正常参观,没办法现场买票或现场预约。”曾经有游客排了半小时队,最终吃了“闭门羹”败兴而归的吐槽新闻,可能以后会大大减少了。
日前,北京市文旅局宣布,暑期旅游旺季将至,为持续提升旅游景区基本服务,除故宫、国博等旅游景区和对外开放单位外,北京全市旅游景区已全面取消预约要求。消息发布后,迅速登上热搜,受到广大网友关注。
此前,苏州市文旅局和上海市文旅局也曾相继发布消息,除部分重点景区、热门景区和文旅场馆外,其余景区、文旅场馆等都取消了实名预约。
关于景区、文旅场馆预约制的利与弊、去与留话题,近年来引起过不少争议。
各地预约制日渐盛行,至少与三个原因有关。
一是国际上不少发达国家有预约的传统习惯,带动了国内一些行业的预约风潮;二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步,预约程序软件开始广泛普及使用;三是疫情防控特殊期间,通过预约可以帮助景区场馆限制客流量,实现精准管理,预约制渐成文旅行业的“标配”。
预约制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作为景区场馆,可以随时掌握游客数量,根据容量有针对性地提供游览配套,从原来的现场管控数人头直接提升到了“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对于游客来说,也可以节省长时间排队的过程,到了景区场馆扫码即入,游玩不再拥挤,变得更加井然有序起来。
然而,预约制并不能“包打天下”,尤其是不结合实际将预约制常态化、扩大化的倾向,从本意的方便演化成了不便。
比如,老年人、低学历人群众对预约平台程序的不适应导致怯而止步。又如,当前很多景区场馆游览量并不饱合,为了预约而预约的“一窝蜂”,就相当于人为增加了一道繁琐流程。再如,预约制往往要求的是实名,有时还需要游客的手机号码或微信头像,游客难免担忧个人信息泄露。
而且,旅游与其他公共服务的预约制所有不同,本来就是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居多,对陌生地方的景区场馆自然了解的较少,如果攻略做不到位的话,就容易导致预约不上、游览不成。再加上旅游还有一定兴起而至的特点,预约就成了制约,禁锢了行程的灵活性、自主性。
文旅预约制该何去何从?这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应因时因地制宜,各自进行科学详细评估,执行与否都应围绕游客需求,把最大的便利让给游客,而不能只从景区管理便利角度出发。
去年7月,文游部就发布了通知,要求“推动旅游景区及时应对市场需求变化,优化预约措施,实施科学管理,不搞一刀切,实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最大限度满足广大游客参观游览需求”。
首先,各地景区场馆应实施差异化管理,游客量较小的景区可以取消实名预约制。而热门景区或文化遗产地,要不断优化预约制度,依据实时客流数据和季节性波动,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动态调整预约名额。
其次,能否探索尝试线上预约与线下买票相结合的购票模式,按最大承载力分别匹配不同比例份额,这样两条腿走路或许更为均衡。尤其是针对老弱病残等特定群体,应当开设专门的绿色通道或服务窗口,最大可能给予便捷服务。
再次,对于头部景区热门景区,实行预约制也不能一约了之。要打击“黄牛”、第三方平台违规囤票、倒票等行为,还有一些退约票、“爽约票”,要及时回填票池,以便帮助更多的游客得偿所愿。
最后,预约方式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广而告之,让游客一目了然、轻松操作。平台的放票时间也要遵循规律,不能让游客“傻傻分不清楚”,不能老是“深夜抢票”,更不能陷入长期“一票难求”的困境,这样会极大消耗游客的文旅热情。
中华文旅美,暑假正当时。此番部分城市取消预约制,回应游客关切、符合群众期待,值得点赞。
自己不怕麻烦,才能不麻烦游客。文旅市场就是要全心全意拥抱游客、方便游客、服务游客,让更多人拥有“诗与远方”。(安徽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