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环保督察发现:淮南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项目环境问题突出

©原创 许大鹏 2019-11-07 09:52

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    据安徽生态环境微信号消息,2019年9月23日,省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正式进驻淮南市开展督察工作。督察发现,淮南市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项目环境问题突出,项目治理过程中大量垃圾渗滤液未按要求处理、无防尘抑尘措施,施工企业无视环评要求、管理粗放、野蛮治理,监理单位形同虚设、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基本情况

近年来,淮南市通过排查,共发现29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2017年淮南市启动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工作。淮南首创环境修复工程有限公司为淮南市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企业,负责对田集等10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治理,治理面积13余万平米,垃圾总量达120余万吨,投资规模约为2.17亿元。督察组于10月2日、10日、16日三次检查发现,采取异位搬迁方式治理的蔡洼、李咀孜、高皇、板桥4个堆放点已封场,田集垃圾堆放点正在施工。淮南首创环境修复工程有限公司在对5个异位搬迁的堆放点治理过程中,未按可研报告、环评报告、项目治理合同及工程设计等要求进行治理,存在诸多严重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未按要求处理渗滤液,严重污染环境。

督察组对正在施工的田集垃圾堆放点暗访发现,施工现场有大量的垃圾渗滤液,未做任何防渗措施,未按要求送至方案确定的八公山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置,渗滤液肆意流淌,部分渗滤液已被掩埋,污染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调阅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可研报告、环评报告及初步工程设计方案,以及现场调查淮南淮清环保有限公司、八公山污水处理厂等相关企业,问询相关人员,发现淮南首创环境修复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治理的蔡洼、李咀孜、高皇、板桥4个堆放点虽已封场,但也存在类似上述问题。每个堆放点有多则数十万方少则数万方的渗滤液,淮南首创环境修复工程有限公司均未按要求进行处理,大量垃圾渗滤液去向不明。

部分渗滤液被掩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施工现场随处可见的垃圾渗滤液

(二)未按要求规范施工,现场脏乱不堪。

淮南首创环境修复工程有限公司在施工过程中,未按要求对施工区进行雨污分流、雨水导排工作,甚至将施工区的垃圾渗滤液、淋滤液导流入周边水体;未对开挖工作面进行覆盖,未按要求在雨天停止作业并铺设防渗膜,以减少进入库区的水量和垃圾渗滤液的产量;未对道路实施硬化,未建设车辆冲洗平台,施工现场异味熏人,运输车辆污垢不堪。

垃圾渗滤液、淋滤液流入地表水,进出口道路泥泞不堪,未硬化和设置冲洗平台

开挖工作面未进行覆盖,产生大量淋滤液

(三)未按要求对垃圾进行筛分,废气直接排放。

根据田集垃圾堆放点的治理方案,应对全部垃圾进行筛分,并建设废气处理系统。督察组暗访发现,淮南首创环境修复工程有限公司仅在施工早期对部分垃圾进行了筛分,且未按要求建设全密闭负压筛分车间,未建设废气处理设施。现场检查时,筛分设备长期闲置,垃圾开挖后直接运至淮南淮清环保有限公司进行堆放。

筛分系统露天且长期闲置不用,未安装废气处理设施

(四)未按要求对地表水进行污染治理,污水去向不明。

根据治理方案要求,淮南首创环境修复工程有限公司需将蔡洼、高皇、板桥3个垃圾堆放点周边约3.8万m3受污染的水体,通过槽罐车运至八公山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督察组调查发现,淮南首创环境修复工程有限公司未对周边受污染水体进行治理,污水不知所向。同时,督察组对谢一矿垃圾堆放点旁两个坑塘取样监测,结果显示均为劣五类,且位于堆放点下游的点位水质明显劣于其他点位。

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要求,需对受污染水体进行治理

谢一矿垃圾堆放点旁两个自然坑塘,水质为劣五类

原因分析

(一)淮南首创环境修复工程有限公司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严重缺失。

淮南首创环境修复工程有限公司作为田集等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治理单位,未按照可研报告、环评报告、治理项目合同及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治理,且治理项目合同中,均含有垃圾筛分、垃圾渗滤液处置等费用,多则数千万,少则数百万,但淮南首创环境修复工程有限公司无视治理措施要求,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偷工减料,污染严重,致使环境造成难以修复的损害。

(二)广东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管缺位,监理形同虚设。广东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负责对淮南市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治理过程进行工程监理,对淮南首创环境修复工程有限公司负责的治理项目监管失职,治理项目的监理形同虚设,导致治理项目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

(三)针对淮南市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项目严重污染环境问题,督察组将持续跟进,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要求进行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