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安徽省人大代表汪育红:建议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增加编制

©原创 2024-01-26 21:08

大皖新闻讯  1月26日,安徽省人大代表汪育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义务教育的师资短板在农村,农村师资的相对弱势体现在数量、结构和质量三个方面,其中数量紧缺是制约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的关键。她提出,建议省委编办、人社厅、教育厅、财政厅根据生源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如农村小规模学校独立核算编制。

现状: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

“义务教育学校编制核定是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教师数量配置的基本方式,因此,农村教师数是否充足、结构是否合理取决于编制配置状况。”汪育红表示,布点分散,点多面广是山区县办学的突出特点。对于学龄人口流出端的农村学校,班级的小规模化对师资的需要并未显著减少,目前,编制测算的基本依据是“生师比”,“这种编制测算标准对农村小规模学校不利,不符合以班级为单位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实际需求。”

汪育红认为,小规模学校不宜并撤。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教育系统的神经末梢,是经济、社会、文化资源均处于劣势的学生受教育权利的最后保障,保留并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山区县由于村落分散、交通不便,文化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小规模教学点难以并撤。且乡村学校有利于开发融入乡土元素并且适合目标学生特征的乡土课程,所以办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不能简单并撤小规模校点。”

另外,汪育红认为,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现在有些小规模学校超编严重,这主要是因为核算编制时,统一按照师生比例进行核算。这样无法保障教育教学的需要。”汪育红表示,结构性缺编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此外,学校的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编制,根据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要求,每所学校都配备了专职的副书记,但却没有相应的编制保障。“基于生师比的编制核算方式仍然不能解决教师的结构性缺编问题。”

建议: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编制动态管理

“近年来,农村教学点学生流失严重,主要的原因是其师资力量难以保证,对于教学点来说,人数不多、设置一到三年级的教学点只能开设复式班,学生数在10人左右,但需要教授的科目有近20门,按现在编制,这些教学点只配备1个老师。”汪育红提出,目前省级一些政策更多的是对农村学校硬件上的倾斜,但“软件”严重跟不上,“比如教育信息化学生、老师的计算机配比量都很充足,但是没有足够的教师编制,就不能保障开足开齐课程。”

汪育红表示,课程设置不规范、教学方式保守、课外活动开展少等都导致了乡村学校不具吸引力,教育质量难以保证,有悖于教育公平的总要求。

汪育红提出,建议省委编办、人社厅、教育厅、财政厅根据生源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如农村小规模学校独立核算编制。“原则上每个农村小规模学校按照最少每校12人配编,以保证其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教学点设定至少2人的编制保障标准。每学年根据生源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定期核定小规模学校教职工编制。”汪育红称,达不到标准班额的小规模学校和村小学、教学点,按生师比、班师比以及学科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具体地说,小学每班配备2名老师编制、每所建制初中至少配备12名老师编制。

建议:为小规模学校增加管理编制

另外,汪育红建议为小规模学校增加管理编制,“每个小规模学校支部增加1名专职副书记的编制,配备1个管理人员编制。”汪育红提出,可放宽寄宿制学校编制标准。根据寄宿制学校管理时间长、强度大的特点,适当放宽编制标准,或者增加一定职数的教师编制。

汪育红还建议,向乡村学校倾斜,按照立足解决农村学校结构性缺编问题和“退补相当”的原则进行教师招聘,充实到乡村小学教育教学岗位中。力争做到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避免出现专任教师断代、断层现象,确保农村小学教育健康发展。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姚一鸣 叶晓 余康生 实习生张燕 徐寒钰

编辑  彭玲

大皖新闻讯  1月26日,安徽省人大代表汪育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义务教育的师资短板在农村,农村师资的相对弱势体现在数量、结构和质量三个方面,其中数量紧缺是制约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的关键。她提出,建议省委编办、人社厅、教育厅、财政厅根据生源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如农村小规模学校独立核算编制。

现状: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

“义务教育学校编制核定是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教师数量配置的基本方式,因此,农村教师数是否充足、结构是否合理取决于编制配置状况。”汪育红表示,布点分散,点多面广是山区县办学的突出特点。对于学龄人口流出端的农村学校,班级的小规模化对师资的需要并未显著减少,目前,编制测算的基本依据是“生师比”,“这种编制测算标准对农村小规模学校不利,不符合以班级为单位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实际需求。”

汪育红认为,小规模学校不宜并撤。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教育系统的神经末梢,是经济、社会、文化资源均处于劣势的学生受教育权利的最后保障,保留并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山区县由于村落分散、交通不便,文化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小规模教学点难以并撤。且乡村学校有利于开发融入乡土元素并且适合目标学生特征的乡土课程,所以办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不能简单并撤小规模校点。”

另外,汪育红认为,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现在有些小规模学校超编严重,这主要是因为核算编制时,统一按照师生比例进行核算。这样无法保障教育教学的需要。”汪育红表示,结构性缺编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此外,学校的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编制,根据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要求,每所学校都配备了专职的副书记,但却没有相应的编制保障。“基于生师比的编制核算方式仍然不能解决教师的结构性缺编问题。”

建议: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编制动态管理

“近年来,农村教学点学生流失严重,主要的原因是其师资力量难以保证,对于教学点来说,人数不多、设置一到三年级的教学点只能开设复式班,学生数在10人左右,但需要教授的科目有近20门,按现在编制,这些教学点只配备1个老师。”汪育红提出,目前省级一些政策更多的是对农村学校硬件上的倾斜,但“软件”严重跟不上,“比如教育信息化学生、老师的计算机配比量都很充足,但是没有足够的教师编制,就不能保障开足开齐课程。”

汪育红表示,课程设置不规范、教学方式保守、课外活动开展少等都导致了乡村学校不具吸引力,教育质量难以保证,有悖于教育公平的总要求。

汪育红提出,建议省委编办、人社厅、教育厅、财政厅根据生源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如农村小规模学校独立核算编制。“原则上每个农村小规模学校按照最少每校12人配编,以保证其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教学点设定至少2人的编制保障标准。每学年根据生源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定期核定小规模学校教职工编制。”汪育红称,达不到标准班额的小规模学校和村小学、教学点,按生师比、班师比以及学科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具体地说,小学每班配备2名老师编制、每所建制初中至少配备12名老师编制。

建议:为小规模学校增加管理编制

另外,汪育红建议为小规模学校增加管理编制,“每个小规模学校支部增加1名专职副书记的编制,配备1个管理人员编制。”汪育红提出,可放宽寄宿制学校编制标准。根据寄宿制学校管理时间长、强度大的特点,适当放宽编制标准,或者增加一定职数的教师编制。

汪育红还建议,向乡村学校倾斜,按照立足解决农村学校结构性缺编问题和“退补相当”的原则进行教师招聘,充实到乡村小学教育教学岗位中。力争做到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避免出现专任教师断代、断层现象,确保农村小学教育健康发展。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姚一鸣 叶晓 余康生 实习生张燕 徐寒钰

编辑  彭玲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