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安徽省人大代表于振中:建议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起设立早期基金

©原创 2024-01-25 21:18

大皖新闻讯  “当前,安徽省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度和水平持续提升,推动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金融‘加速器’功能逐步显现。”安徽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合肥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于振中提出,长期来看,要持续输出优质科技成果,建议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灵活的体制机制,实现“自我造血”的功能。他提出,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起设立早期基金,强化“科技+产业+资本”模式,贯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促进技术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现状:科技成果转化各阶段离不开资金支持

金融是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于振中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安徽省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度和水平持续提升,推动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金融“加速器”功能逐步显现。“以合肥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为例,借助金融之力,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其中已有16个优质项目,完成股权融资逾2.65亿元,企业估值增值超10倍。”

于振中告诉大皖新闻记者,从现实来看,科技成果转化早中后期各阶段,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由于科创项目阶段早、周期长、风险高,风险投资介入不足、早期募资市场机制失灵等问题较为突出,使得一些科研团队在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举步维艰。

近年来,安徽省厚植科创优势,推动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发力,印发《支持风险投资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设立总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组建规模不少于2000亿元的新兴产业引导基金、150亿元的省级天使基金群,创新设立“雏鹰计划专项基金”“新型研发机构专项基金”,重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初创企业发展,初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接力式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这些都为深化科创金融实践、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提供了有力支撑。”于振中说道。

建议: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配置早期基金功能

“凭借全新的组织形式和体制机制,新型研发机构如今已成为推动创新的生力军。”于振中说,从研发资金投入来看,新型研发机构大多依靠财政支持,实现从科研到产业的第一步发展。但长期来看,要持续输出优质科技成果,仅靠政府财政支持难以为继,建议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灵活的体制机制,实现“自我造血”的功能。

于振中举例称,如合肥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现已联合科大硅谷引导基金和市场化投资机构,成功发起设立天使基金,推动项目立项制向基金投资制转变,打造投资型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提升项目培育质量。“这种举措优势在于,在‘从0到1’天使投资缺乏的早期阶段,研究院通过设立天使基金,借助项目市场化投资管理机制,同时辅以高校项目渠道资源、国家重大课题或项目等平台资源、链接政府采购、场景应用等创新资源,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加速技术产业化发展。”

于振中告诉记者,目前,全国已有多地探索将投资基金作为“标配”抓手,支撑新型研发机构项目引入和长期发展。为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起设立早期基金,强化“科技+产业+资本”模式,贯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促进技术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建议:支持科创项目全周期资本化发展

另一方面,于振中提出,科技成果转化完成后,早期孵化公司普遍存在资金紧张甚至现金流断裂风险。特别是进入量产阶段,还需要协同“政产学研用金”等多方外部资源,共同将科创项目“扶上马送一程”。

“建议协同发挥各方合力,有效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于振中提出,建议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在打造“基金丛林”基础上,扩大各类政府基金对科创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接力支持,帮助科创项目“穿越寒冬”。

同时,新型研发机构要联动天使基金、种子基金以及市场化投资机构,发挥直接融资的优势,积极引导社会的中长期资金流向科技创新领域,加强资源整合,推动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助力安徽省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姚一鸣 余康生 实习生张燕 张清怡 徐寒钰

编辑  彭玲

大皖新闻讯  “当前,安徽省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度和水平持续提升,推动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金融‘加速器’功能逐步显现。”安徽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合肥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于振中提出,长期来看,要持续输出优质科技成果,建议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灵活的体制机制,实现“自我造血”的功能。他提出,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起设立早期基金,强化“科技+产业+资本”模式,贯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促进技术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现状:科技成果转化各阶段离不开资金支持

金融是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于振中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安徽省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度和水平持续提升,推动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金融“加速器”功能逐步显现。“以合肥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为例,借助金融之力,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其中已有16个优质项目,完成股权融资逾2.65亿元,企业估值增值超10倍。”

于振中告诉大皖新闻记者,从现实来看,科技成果转化早中后期各阶段,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由于科创项目阶段早、周期长、风险高,风险投资介入不足、早期募资市场机制失灵等问题较为突出,使得一些科研团队在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举步维艰。

近年来,安徽省厚植科创优势,推动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发力,印发《支持风险投资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设立总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组建规模不少于2000亿元的新兴产业引导基金、150亿元的省级天使基金群,创新设立“雏鹰计划专项基金”“新型研发机构专项基金”,重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初创企业发展,初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接力式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这些都为深化科创金融实践、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提供了有力支撑。”于振中说道。

建议: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配置早期基金功能

“凭借全新的组织形式和体制机制,新型研发机构如今已成为推动创新的生力军。”于振中说,从研发资金投入来看,新型研发机构大多依靠财政支持,实现从科研到产业的第一步发展。但长期来看,要持续输出优质科技成果,仅靠政府财政支持难以为继,建议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灵活的体制机制,实现“自我造血”的功能。

于振中举例称,如合肥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现已联合科大硅谷引导基金和市场化投资机构,成功发起设立天使基金,推动项目立项制向基金投资制转变,打造投资型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提升项目培育质量。“这种举措优势在于,在‘从0到1’天使投资缺乏的早期阶段,研究院通过设立天使基金,借助项目市场化投资管理机制,同时辅以高校项目渠道资源、国家重大课题或项目等平台资源、链接政府采购、场景应用等创新资源,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加速技术产业化发展。”

于振中告诉记者,目前,全国已有多地探索将投资基金作为“标配”抓手,支撑新型研发机构项目引入和长期发展。为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起设立早期基金,强化“科技+产业+资本”模式,贯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促进技术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建议:支持科创项目全周期资本化发展

另一方面,于振中提出,科技成果转化完成后,早期孵化公司普遍存在资金紧张甚至现金流断裂风险。特别是进入量产阶段,还需要协同“政产学研用金”等多方外部资源,共同将科创项目“扶上马送一程”。

“建议协同发挥各方合力,有效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于振中提出,建议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在打造“基金丛林”基础上,扩大各类政府基金对科创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接力支持,帮助科创项目“穿越寒冬”。

同时,新型研发机构要联动天使基金、种子基金以及市场化投资机构,发挥直接融资的优势,积极引导社会的中长期资金流向科技创新领域,加强资源整合,推动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助力安徽省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姚一鸣 余康生 实习生张燕 张清怡 徐寒钰

编辑  彭玲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