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四年前的2019年底,池州市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仅10万元。面对窘境,最近几年来,池州市打好项目大赛、绩效激励、联盟发展、头雁工程等“组合拳”,纵深推进“兴村”工程,激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促进集体增收、农民致富。2022年底,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44.72万元,三年增长超三倍,整整翻了两番有余。
池州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源对接会签约仪式
“与其‘等靠要’,不如‘比着干’”
走进东至县官港镇黄柏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只见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木耳长势喜人。“在大赛上获得第一名后,社会关注度更高了,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8家企业入驻我们食用菌产业乡村振兴创业园。”提起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大赛,官港镇党委书记钱张红一脸喜悦,“与其‘等靠要’,不如‘比着干’”。
2022年,东至县官港镇食用菌项目在全市第六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大赛中拔得头筹,获得奖金20万元。通过项目大赛,官港镇实现了集体经济“加速跑”,今年村均增收将达到12万元,食用菌产业总体从零散、无序、低效转变为抱团发展、良性协作、重点突破。
2017年,池州市开始举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大赛,通过联合评审、实地考察、现场路演等流程,聚焦项目实效和发展前景,优中选强评出“硬核”项目,示范引领更多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这几年的赛事推进,镇村两级党组织书记市场化理念和项目化思维更强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更清晰,路径更丰富,成效更突出。”在被问到举办大赛的目的时,池州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这样回答道。
东至县官港镇食用菌养菌棚
7年来,如何丰富大赛内涵,更上一层楼,池州一直在探索: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大赛纳入市委党建“创品牌、促提升、强保障”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大赛首次探索“赛展销”一体模式;2023年,又对展销实行大幅度升级、对项目资源进行精准嫁接。
赛出“精气神”,做实“双增收”。截至目前,大赛共吸引453个项目参赛,72个项目获得奖补近700万元。一批批优质项目脱颖而出,支撑、带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池州市新增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76个,累计173个,占比28.69%,较2021年度增长42.98%。
今年11月10日,池州市第七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大赛鸣锣开赛。经过激烈角逐,东至县胜利镇吉阳村的羊肚菌产业发展项目荣获一等奖。11月11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源对接会举行,现场有12组项目成功签约,达成意向投资近9000万元,订单金额超2000万元。
东至县胜利镇吉阳村党支部书记汪国进在决赛现场介绍本村集体经济项目
“让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得实惠。”
台上通报排名,台下如坐针毡。
“综合得分排名,全市农旅类乡镇中,大演乡、杨田镇、墩上街道位居前三,后三位的是……”8月17日,池州市委党校会议室,随着综合排名和6个分项排名陆续揭晓,坐在台下的乡镇街道书记屏息凝神,紧盯着大屏幕上的表格,寻找自己乡镇所处的位次。
今年以来,池州市率先对乡镇进行提级管理调度,每季度进行赛马评比,通过以比促干、以比破题、以比争优,引导推动基层干部提振精神、转变作风。
“看着综合排名直观呈现在我们面前,感觉压力和动力并存。此外,每季度市里还将集体经济发展情况通报到各县(区)委和乡镇,这要求我们必须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奋斗姿态冲刺全年。”石台县矶滩乡党委书记彭志表示。
如果说季度通报是一种反向倒逼,那么与之相匹配的,还有正向激励。
“有钱拿、有前途,大家动能必然更足。”谈起奖励政策,青阳县丁桥镇永平村党支部书记樊成斌高兴地说。
2023年年初,丁桥镇对全镇10个村2022年度村集体经济进行了核算,10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超30万,其中100万元以上2个,200万以上1个。根据奖励办法,丁桥镇核发2022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奖励报酬18.602万元,各村干部获得相应奖励。
“让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得实惠。”近年来,池州市建立村干部收入与集体经济经营绩效挂钩机制,根据年经营性收入的增收额,分层级按比例对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村干部进行绩效奖励,两年来累计发放激励资金1644万元。
“对于乡镇层面,我们以“打板子”为主,推动他们将集体经济抓在手上,把各村的资源整合好、利用好。对村级层面,我们以“竖拇指”为主,激发他们的干事创业热情。”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正反双向发力,如今全市基层干部的发展劲头更足了。
既要“打板子”更要“开方子”
石台县丁香镇丁香村曾是个“落后村”,一直以来,镇村干部都在寻求破解之法。
“何不把沉睡土地‘变活’,闲置资产‘生金’?”2016年,镇村干部将原丁香轧钢厂的20余亩地盘活,招引返乡创业人士,创办丁香创业园。2017年农民工创业园一期建成,当年就为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2018年、2019年又启动二、三期建设。
如今,创业园建有5栋标准化厂房,吸引了40家个体经营户及小微企业入驻,每年为丁香村带来2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今年年初,石台县丁香镇丁香村800多名村民领到了16.7万元分红。
既要“打板子”,更要“开方子”。近年来,池州市将集体经济发展划分资产盘活型、资源开发型、生产服务型、自主经营型等八个类型,各县(区)对标找短板、补弱项,找准自己的发展路子。
贵池区乌沙镇灯塔村葛根种植基地
一村强不算强,村村强才算强。位于长江之滨的贵池区乌沙镇灯塔村,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有坡度、光照资源充足。2019年,村干部立足村情,决定发展葛根种植及深加工项目。经过两年努力,2021年,葛根产业为灯塔村集体经济带来55万元的收入。
灯塔村的成功经验让乌沙镇党委找到了沿江各村共性优势,组织周边李阳村、莲花村、双塘村的党员干部到灯塔村学习论证、民主决策,成立葛根种植加工产业联盟,通过种植技术和销售市场共享,实现成本摊低、共同盈利。今年,联盟内葛根种植面积共600余亩,产值达220万元,联盟村均增收10万余元。
“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纵深发展,其组织形态和模式会有新的变化。”池州市集体经济办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为了顺应这些新变化、新形势、新需求,池州市推进村级联盟发展,完善了镇村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资源禀赋相似的村有效实现技术共享、渠道共用,形成产业“握指成拳”的放大效应,为村集体和农民持续增收致富探索出新路径。截至目前,池州共组建黄精、油茶等特色产业“村级联盟”84个。
“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
走进东至县香隅镇白岭村,云雾缭绕、山脉绵延,仿佛踏入世外桃源,让人眼前一亮。经过近几年发展,村里形成了以白茶、黄桃、莲子为特色的主导产业。
白岭村曾经是一个历史矛盾错综复杂、干群关系紧张的“难题村”,全村只有一条3.5米宽的主干道,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集体经济空白、基础设施薄弱,2014年被列为东至县重点贫困村。如今,这里发生了逆袭,今年入选了安徽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名单。
东至县香隅镇白岭村浮岛山庄
是什么“药方”让这个穷村子快速实现华丽转身?这个答案在白岭村党支部书记高先发身上能找到。
2016年5月,高先发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走马上任后,他访民情、察民意,带领村干部辗转各地进行考察,认真查找村贫民穷的根源,寻找增收致富之路。2017年开始,结合山场多、水资源丰富等独特资源,白岭村打造水果、养殖、文旅等产业,以多元化产业引领村民增收致富。
2020年,白岭村一举摘掉了“贫困村”帽子,村集体收入达到38万元,村民可支配收入超过2.1万元。2022年,村集体收入84万元,今年预计突破100万元。
“头雁高飞众雁随。”近年来,池州市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精准培育“村级带头人”。培育打造乡村干部实训基地14个,分级联动施训,突出实战实训,换届后,市县累计培训村干部8千余人次,今年分2批组织40名先锋型“头雁”赴浙江跟班实训、结对共建。
同时,大力实施“雏雁”计划,通过本土人才回引、统筹选聘等渠道储备村(社区)后备干部1467名,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人才保障。建立“2+1”即“1名乡镇班子成员或驻村干部、1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带训”帮带机制,梯队建设全面加强。
池州市村党组织书记跟班实训(第一批)动员部署会
回首过去,底气十足;憧憬未来,信心满怀。池州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说,“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大的闯劲拼劲韧劲,加速奔跑,扎实做好“土特产”价值转化大文章,相信池州强村富民的步伐会更加铿锵有力,兴村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大皖新闻记者 朱春友 通讯员 徐婷 洪亮
编辑 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