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高考过来人|高考记忆里的风油精味

©原创 2020-07-05 08:51

在张岚岚(化名)脑海里,因为汗水粘在胳膊上取不下来的塑料垫板 构成了1999年高考那两天的全部回忆,风油精特有的气味似乎还在鼻间。当年的伙伴们已经散落在天涯海角,校门外小饭馆的那场聚餐画面还历历在目。张岚岚说,她知道今年高考考生们压力很大,大学毕业生们就业很困难。她觉得不必纠结于这一时的选择和得失,最重要的还是提升自己,即使在自己不满意的岗位上也要努力做到最好。这样当机会来到面前时,才有可能牢牢抓住。

每年高考都是全国关注的焦点,无数考生为了前途和理想奋力一搏。(本报资料图)

降温靠风油精塑料垫板

“印象中觉得当年高考那两天不是很热,但我前几天查了一下天气,过去20年里我们那里在7月7日当天的平均气温是34℃。可能是回忆美化了过程,淡化了其中的艰苦。”张岚岚是1999年的高考生。虽然过去了21年, 但高考那两天很多细节都留在她的记忆里。

张岚岚是寄宿生,高中三年都住在学校集体宿舍里。那年的考点被安排在距离学校十多公里的一所小学。 “那时没有私家车接送,更没有人想到在考点附近订酒店住。”张岚岚说,家里人商量后决定让她住到小姨家,那里 距离考点大约有3公里路程,打车10分钟就能到,居住条件也比宿舍好很多。为了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环境, 7月5日小姨父带着张岚岚5岁的小表弟去了爷爷奶奶家,家里只有张岚岚和妈妈、小姨三个人。而她的几位室友依然 住在没有电风扇的宿舍里,或乘公交车,或打车,奔赴不同的考点。

考试当天早上,张岚岚临出发前再次检查了自己的文件袋,里面除了考试要用的笔、尺等物品,还有一个手表、一张垫板和一瓶风油精。“现在的学生不能理解考试为什么要带一张塑料垫板,这在当时是人手一个。”张岚岚 说,这张塑料垫板只有A4纸一半大小,和一个鼠标垫厚薄差不多,它的作用是用来垫在胳膊和试卷之间。那时中小 学教室没有电风扇,因为太热,答卷时胳膊上会大量出汗,如果没有垫板隔挡,汗水会把试卷浸湿,甚至浸透试卷模糊字迹。垫板还有一个作用是可以当扇子用。一般考试进行到中场时,考场内都是垫板扇风的呼呼声。

除了垫板,另一个降温神器就是风油精。张岚岚说,高考两天她用完了一瓶风油精,既降温又醒脑, 涂一点在太阳穴上,因高温和紧张而昏昏沉沉的大脑立刻清醒了很多。整个考场内弥漫着风油精的气味,可能是现在的考生体验不到的经历。

聚餐时唱着歌诉说别离

7日上午第一场考完后,张岚岚走到学校门口准备打车。去之前,她和妈妈说好了不要来接自己,当她看到外面黑压压等候的家长,还是感到很吃惊。虽然不记得那天的气温,但 对火辣辣的太阳却是记忆犹新,而这些家长已经在太阳底下晒了两个多小时。“物质条件虽然有差距,但每个年代父母对子女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张岚岚说,现在每年高考季从媒体上看到考点外翘首以盼的家长们时,都会想起当年自己走出考点时家长们满是汗水的脸庞。

7月8日下午结束考试后,外面下起了小雨。“当时的感受就是心里的一颗巨石突然搬走了,浑身轻得 要发飘一样。没有经历过高三高压后突然释放的人,是体会不到这种感觉的。”张岚岚说,自己当时根本没有想考得如何这个问题,只是大脑放空一直往前走,就这样淋着雨走了半个小时回到小姨家。当天晚上,她9点就睡着了,直到第二天上午10点才醒。

因为当时没有手机,联系很不方便,张岚岚起床后赶到学校和室友们会合。大家一起对完答案后,寝室里的大姐提出出去聚餐一次,当是一场告别。因为高考,家长们都额外多给了一些生活费,大家凑起来算了一下,有 200多元。当时张岚岚一个月伙食费只有200元,这笔钱对大家来说是一笔“巨款”。拿着这笔钱,大家到学校对面的小饭馆要了一个包厢。张岚岚记得那是自己第一次喝啤酒,有人唱了吕方的《朋友别哭》,有人哭了。

半个月后,成绩公布,张岚岚宿舍8个人全部考取了211和985高校,其中有两位被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录 取,而张岚岚成为安徽大学的一员。

努力做好才能把握机会

对1999届的考生来说,最大考验不是当年的高温,而是四年后毕业季面临的非典。2003年,张岚岚大学毕业,遇到和今年因新冠疫情就业难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一样的困境。上半年,非典疫情爆发。张岚岚所读专业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合肥就业岗位竞争非常激烈。当时网上就业渠道还不像现在这么畅通。

“我们是第一届扩招生,毕业人数也多,就业压力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遇到非典更是雪上加霜,大家都 很惶恐。”张岚岚说,带着对未来不确定的惶恐,她和大学室友们又拿起了书本,有的人买了英语教材准备考雅思, 有的则为公务员招考准备着。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后来,张岚岚室友中有两个人考取了公务员,两个人进 入事业单位,还有一个通过雅思考试出国留学了,剩下三个人进入了企业工作。

毕业后,张岚岚所在班级同学大约有三分之一不能专业对口就业,一部分人去了企业,还有一部分人回到家乡小城。当时看似不是很好的选择,但20年过去了,同学们在各自领域都有不错的发展。去企业的,很多人因为公司发展和个人努力,成为公司中层甚至高层,拿到不菲的年薪。

“人生的境遇有很多种可能,一时的选择并不代表一世。”张岚岚说,她知道今年高考考生们压力很大,大学毕 业生们就业很困难。她觉得不必纠结于这一时的选择和得失,最重要的还是提升自己,即使在自己不满意的岗位 上也要努力做到最好。这样当机会来到面前时,才有可能牢牢抓住。

徐静 赵晋齐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刘旸 张晓嵘 钟虹 采写


在张岚岚(化名)脑海里,因为汗水粘在胳膊上取不下来的塑料垫板 构成了1999年高考那两天的全部回忆,风油精特有的气味似乎还在鼻间。当年的伙伴们已经散落在天涯海角,校门外小饭馆的那场聚餐画面还历历在目。张岚岚说,她知道今年高考考生们压力很大,大学毕业生们就业很困难。她觉得不必纠结于这一时的选择和得失,最重要的还是提升自己,即使在自己不满意的岗位上也要努力做到最好。这样当机会来到面前时,才有可能牢牢抓住。

每年高考都是全国关注的焦点,无数考生为了前途和理想奋力一搏。(本报资料图)

降温靠风油精塑料垫板

“印象中觉得当年高考那两天不是很热,但我前几天查了一下天气,过去20年里我们那里在7月7日当天的平均气温是34℃。可能是回忆美化了过程,淡化了其中的艰苦。”张岚岚是1999年的高考生。虽然过去了21年, 但高考那两天很多细节都留在她的记忆里。

张岚岚是寄宿生,高中三年都住在学校集体宿舍里。那年的考点被安排在距离学校十多公里的一所小学。 “那时没有私家车接送,更没有人想到在考点附近订酒店住。”张岚岚说,家里人商量后决定让她住到小姨家,那里 距离考点大约有3公里路程,打车10分钟就能到,居住条件也比宿舍好很多。为了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环境, 7月5日小姨父带着张岚岚5岁的小表弟去了爷爷奶奶家,家里只有张岚岚和妈妈、小姨三个人。而她的几位室友依然 住在没有电风扇的宿舍里,或乘公交车,或打车,奔赴不同的考点。

考试当天早上,张岚岚临出发前再次检查了自己的文件袋,里面除了考试要用的笔、尺等物品,还有一个手表、一张垫板和一瓶风油精。“现在的学生不能理解考试为什么要带一张塑料垫板,这在当时是人手一个。”张岚岚 说,这张塑料垫板只有A4纸一半大小,和一个鼠标垫厚薄差不多,它的作用是用来垫在胳膊和试卷之间。那时中小 学教室没有电风扇,因为太热,答卷时胳膊上会大量出汗,如果没有垫板隔挡,汗水会把试卷浸湿,甚至浸透试卷模糊字迹。垫板还有一个作用是可以当扇子用。一般考试进行到中场时,考场内都是垫板扇风的呼呼声。

除了垫板,另一个降温神器就是风油精。张岚岚说,高考两天她用完了一瓶风油精,既降温又醒脑, 涂一点在太阳穴上,因高温和紧张而昏昏沉沉的大脑立刻清醒了很多。整个考场内弥漫着风油精的气味,可能是现在的考生体验不到的经历。

聚餐时唱着歌诉说别离

7日上午第一场考完后,张岚岚走到学校门口准备打车。去之前,她和妈妈说好了不要来接自己,当她看到外面黑压压等候的家长,还是感到很吃惊。虽然不记得那天的气温,但 对火辣辣的太阳却是记忆犹新,而这些家长已经在太阳底下晒了两个多小时。“物质条件虽然有差距,但每个年代父母对子女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张岚岚说,现在每年高考季从媒体上看到考点外翘首以盼的家长们时,都会想起当年自己走出考点时家长们满是汗水的脸庞。

7月8日下午结束考试后,外面下起了小雨。“当时的感受就是心里的一颗巨石突然搬走了,浑身轻得 要发飘一样。没有经历过高三高压后突然释放的人,是体会不到这种感觉的。”张岚岚说,自己当时根本没有想考得如何这个问题,只是大脑放空一直往前走,就这样淋着雨走了半个小时回到小姨家。当天晚上,她9点就睡着了,直到第二天上午10点才醒。

因为当时没有手机,联系很不方便,张岚岚起床后赶到学校和室友们会合。大家一起对完答案后,寝室里的大姐提出出去聚餐一次,当是一场告别。因为高考,家长们都额外多给了一些生活费,大家凑起来算了一下,有 200多元。当时张岚岚一个月伙食费只有200元,这笔钱对大家来说是一笔“巨款”。拿着这笔钱,大家到学校对面的小饭馆要了一个包厢。张岚岚记得那是自己第一次喝啤酒,有人唱了吕方的《朋友别哭》,有人哭了。

半个月后,成绩公布,张岚岚宿舍8个人全部考取了211和985高校,其中有两位被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录 取,而张岚岚成为安徽大学的一员。

努力做好才能把握机会

对1999届的考生来说,最大考验不是当年的高温,而是四年后毕业季面临的非典。2003年,张岚岚大学毕业,遇到和今年因新冠疫情就业难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一样的困境。上半年,非典疫情爆发。张岚岚所读专业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合肥就业岗位竞争非常激烈。当时网上就业渠道还不像现在这么畅通。

“我们是第一届扩招生,毕业人数也多,就业压力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遇到非典更是雪上加霜,大家都 很惶恐。”张岚岚说,带着对未来不确定的惶恐,她和大学室友们又拿起了书本,有的人买了英语教材准备考雅思, 有的则为公务员招考准备着。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后来,张岚岚室友中有两个人考取了公务员,两个人进 入事业单位,还有一个通过雅思考试出国留学了,剩下三个人进入了企业工作。

毕业后,张岚岚所在班级同学大约有三分之一不能专业对口就业,一部分人去了企业,还有一部分人回到家乡小城。当时看似不是很好的选择,但20年过去了,同学们在各自领域都有不错的发展。去企业的,很多人因为公司发展和个人努力,成为公司中层甚至高层,拿到不菲的年薪。

“人生的境遇有很多种可能,一时的选择并不代表一世。”张岚岚说,她知道今年高考考生们压力很大,大学毕 业生们就业很困难。她觉得不必纠结于这一时的选择和得失,最重要的还是提升自己,即使在自己不满意的岗位 上也要努力做到最好。这样当机会来到面前时,才有可能牢牢抓住。

徐静 赵晋齐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刘旸 张晓嵘 钟虹 采写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