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2020年高考即将启幕。27年前, 合肥市民刘红菊带着对大学的憧憬走进考场。“当时考场比较陈旧,桌椅是老式的木板双人桌,也没有风扇。”刘红菊说,虽然天气炎热,但当她开始答题后便一心扑在了试题上,连用大塑料杯带去的水也没顾得上喝一口。 今年高考,刘红菊的女儿也将走进考场。刘红菊为女儿以及所有考生打气:自信应考,父母永远都是你们最坚定的支持者。
刘红菊(受访者供图)
自己去看考点,却跑错了教室
刘红菊今年45岁,住在合肥市蜀山区佳佳景园社区,父母是普通职工,家里兄弟姐妹3人,她最小。
“当时我在合肥三十四中上中学,每天从家到学校要走半个小时。”刘红菊说,每天中午她都会回家吃饭, 不过因为父母工作忙,通常她回到家还要自己从菜地里摘菜做饭,吃完饭收拾好后再赶到学校。
刘红菊说,高中时她选择了文科,最喜欢上语文课,最头疼的就是数学了,尤其是函数,就像一块大石 头堵在了学习路上,“那时没有那么多复习资料,大家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刷学校发的练习题备考。”
1993年7月,高考来临前,刘红菊提前去合肥五中看考点“。我住在蜀山区,考场在瑶海区,很远。我一个 人坐公交车去看的考场。”刘红菊说,此前她没有去过合肥五中,出门前父母叮嘱她怎么转车,“我记得是先坐3路车到三孝口,走到博物馆转2路车到五中。坐公 交的时候,我就站在公交车门那,生怕自己坐过站。”
花了1个多小时,刘红菊终于到了考点。但在找考场时,因为紧张,一开始刘红菊还跑错了教室,后来 意识到不对,才找到了正确的考场。
不管有无电扇,心里只有试题
看到现在众多家长给考生精心准备的“营养餐”,刘红菊心生感慨——20多年前基本上大家面对的条件都很简陋,即便是高考生也没有这么好的 “待遇”“,家里没有因为我参加高考就特意做些平常吃不到的菜,考试前主要 吃的还是从菜地里摘的黄瓜、西红柿、空心菜等蔬菜。”
刘红菊清晰地记得,高考那两天,因为路远不能回家吃饭,父母给了她20块钱,让她在外面吃午饭。20块钱 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为了省钱早晨她在家吃面条,然后在外面买了包子放在书包里作为午餐“,我高考的时 候,家人该上班的上班,只在我出门时叮嘱一句‘注意安全,好好考试’。”
7月天气炎热,担心口渴的刘红菊用一个大塑料杯装满水带进考场,“当时用作考场的教室比较陈旧,桌椅 是老式的木板双人桌。考场里大约有40多个人,也没有电风扇。”刘红菊告诉记者,虽然备了水,但是等到开始做卷子答题时,她根本无暇顾及天气炎热,一心扑在了试题上,水也没顾得上喝一口。
高考结束后,时间不那么紧张了,于是为了省一趟公交车钱,她从合肥五中考点出来后没坐2路公交车,而是走路到了3路车公交站,直接坐车回家。
女儿将上考场,全力做好服务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27年过去了,刘红菊的女儿今年也要参加高考了。 “从她上高三开始,我就辞职做一个专职陪读的妈妈。”刘红菊说,每天会给女儿做好饭菜并注意营养搭配,不管是女儿的衣食住行还是心态情绪,她都全力以赴做好服务。
因为疫情导致高考延期,有的考生状态和心态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对此刘红菊说,女儿心态多少也有些波动。在她看来,这很正常。不过女儿有自己的目标高校,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她对女儿很有信心。
晚上睡觉前,只要女儿有时间,她和爱人就会过去陪孩子聊聊天,让女儿放松心情,“她对历史比较感兴趣,至于大学和专业选择,我们尊重她的决定。”
2020年高考大幕即将开启,刘红菊为女儿以及其他即将走进考场的考生们打气:“不要着急,心态放平,自信 应考。祝你们考出好成绩,父母永远都是你们最坚定的支持者。”
徐静 赵晋齐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刘旸 张晓嵘 钟虹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