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电影盘点】量子纠缠,生活在别处

©原创 2022-10-18 21:38

没办法,因为诺贝尔物理学奖,现在每个人不管懂不懂,也都开始说,上帝也会掷骰子。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脑洞不够,平行宇宙。身为文科生,看得头发昏,说的最容易理解的是某大学一个哲学系的老师,拿着两张名片解释什么叫量子纠缠。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如果你最近也在坑里,一定知道我想说的最诡异的是什么,那就是当你以为你懂了量子力学,那你肯定是没懂;相反,你可能懂了一点。

我比较相信,所谓平行宇宙,就是各种选择的叠加态,你的生活并不是你的生活,你的生活是很多个甚至无数个你的生活之一,但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你的在别处的生活处在纠缠当中。

平行宇宙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的概念,尤其是漫威电影这几年的科普。当然漫威宇宙很烧钱,而实际上平行宇宙也可以更省钱,好的穿越,可以不那么贵。譬如你看过《无姓之人》,你就会意识到,当你说出“我记得这件事”的时候,并不是说你一定是记得以前的事,你记得的可能是以后的事。也就是说,当你观察时,时间这个概念坍缩了,只有所谓的“过去”和“未来”。

所以,怎么讲,泽米基斯的了不起不仅仅因为《阿甘正传》,1985年他就琢磨出了《回到未来》,琢磨刘镇伟1995年才琢磨的“月光宝盒”。今天说的这些“平行宇宙”,没有特别烧钱的,某种程度上说,仅仅是生活在别处。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

我为什么说了个“又”

这两年不是没有好电影,但是相对而言,新片确实寡淡,好在百余年电影史,好电影根本看不完。泽米基斯的《回到未来》,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看得了,按照量子力学的主题来说,不知道是以前看的还是在未来看的。重看一遍,时代气息浓郁,没有啰嗦铺陈,疯狂的教授让人想到金凯瑞,而穿越之后,导演让男主的妈迷恋上了男主,这个设定简直了,那可是1985年啊!“三部曲”不塌方,即便在“星战”年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回到未来”三部曲做到了,更重要的是,这个系列没有炫耀技术流,走的其实是生活流。在这个问题上,你只能说人以群分,你说斯皮尔伯格能叫技术流吗?《E.T》这种科幻能叫技术流吗?

同样,《大话西游》也不是技术流,我的印象里,我上了大学之后,2000年前后,网络文学作者才开始“妄议”四大名著,尤其是《西游记》,譬如今何在的《悟空传》等等,刘镇伟可能就是想借壳拍个喜剧,但是后来怎么就变得有点煽情了,留下了一个戴上头箍的结尾,留下了一个至尊宝骂孙悟空是条狗的结尾,他是不懂量子力学和平行宇宙啊,不然他会意识到,不仅爱你就是爱自己,骂你也是骂自己。“又升天啦!”吴孟达惊呼,“哎?我为什么要说个又字?”

《无姓之人》

追忆“似水年华”

在《无姓之人》的观赏过程中,你会有一个强烈的感觉,你在看《追忆似水年华》,那种汪洋恣肆的,随波逐流的,想到哪儿是哪儿的愉悦感,是很多平行宇宙电影不具备的。当然,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选爸爸还是选妈妈,选三个女孩中的哪一个,以及选择格式化自己获得永生还是自然死亡。

同样需要看进去的还有《蝴蝶效应》,它的结尾太过深情,它总是让我想到那本《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他们都不是硬科幻,因为在量子力学和平行宇宙面前,可能现在的科幻电影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足够科幻。

《土拨鼠之日》说得更直接,不要管停留的土拨鼠之日是不是一个好消息,享受每一个当下才是最重要的,因为量子力学困扰了爱因斯坦在内的许多人类巨星大脑。

这三部电影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们相对而言都是当年的冷门电影,而当你沉下心来欣赏,也许那一两个小时,你多多少少就进入了你的人生的叠加态。你们在一起了,我们也是,还有正在看类似电影的他们。

《源代码》

转角遇见另一个我

《穿越时空的少女》和《罗拉快跑》算是好姐妹,日漫真的威武,那天我发现好朋友还没上小学的儿子依然喜欢着奥特曼,而且前阵子奥特曼又出了一部剧场版,我看了一会,还真没忍住给看完了。这俩片子已经具有坐标性了,你只需要知道汤姆提克威不是美国导演,是正宗的德国导演,《香水》也是德国电影。人不停地遇见自己,这话怎么说?你可以这样理解:吾尝日三省吾身。不停穿越,就是一个觉悟的过程。

类似的片单有一大堆,譬如《忌日快乐》和《恐怖游轮》以惊悚恐怖片的样貌出现,反复穿越到同一件事情上,本身就构成了闭环的戏剧张力,因为眼下看,人生毕竟不能重来。

截至目前,上面提到的电影,都不算视效大片。传奇摇滚巨星大卫鲍伊的儿子,邓肯琼斯的《源代码》据说也只花了3600万美元,和阿汤哥的《明日边缘》放在一起就特别有说服力,一场烧钱的战斗,可以反复利用,你只需要反复进入一个场景,确实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当然这并不妨碍你看到《源代码》的结尾时,完整的实验和残缺的身体形成的强烈对比带来的冲击感。

相比较2009版和2022版《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伊桑霍克在《前目的地》里要更加纠结和悲伤,真相没有那么简单,尤其是脑洞足够大的时候,连剧情和逻辑bug,都会成为纠结本身。

《彗星来的那一夜》

平行宇宙相遇了

《千与千寻》里的两个世界,算不算平行宇宙?这个有点牵强。但是《哈尔的移动城堡》里的那扇门,根据指示颜色的变化,绝对可以瞬间切换不同的时空——就像哆啦A梦的任意门。但是总体上说,宫崎骏似乎并不追逐这种思路,它的重点是工业文明的荒凉感与疏离感,是现代性的最佳注脚。据守二维动画世界的宫崎骏,不是省钱的主,尤其是如果我们引入“时间成本”,那就更加没有办法估量。

这时候就需要一部更加具有说服力的作品来解释平行宇宙并不是昂贵的烧钱概念,毫无疑问这部电影就是《彗星来的那一夜》。这部插科打诨的情景剧一样的电影,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玄而又玄,众妙之门。平行宇宙就在你们小区,你下楼做个核酸,有可能就看到了3号楼的自己正在作奸犯科。它太波澜不惊了,太生活流了,但是讲句心里话,不看着大神给我掰扯掰扯剧情故事线的话,《彗星来的那一夜》真心不比《记忆碎片》好懂。

从这个角度说,记忆本身就是平行宇宙,你脑海里留下来的,都是过去和未来的叠加态。而用《无姓之人》里的那个梗来说,像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们,只是从天而降的时候,某位女神忘了在他们的嘴唇上比划一下,以便忘记未来。当然,也不能因为学习了几天量子纠缠就重塑世界观了,因为最吊诡的结论可能还是《无姓之人》开场的鸽子的开关门实验:我们也是一只鸽子,只是迷信着自以为是的法则。这么想,连牛顿和爱因斯坦也是呢。(蒋楠楠)

没办法,因为诺贝尔物理学奖,现在每个人不管懂不懂,也都开始说,上帝也会掷骰子。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脑洞不够,平行宇宙。身为文科生,看得头发昏,说的最容易理解的是某大学一个哲学系的老师,拿着两张名片解释什么叫量子纠缠。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如果你最近也在坑里,一定知道我想说的最诡异的是什么,那就是当你以为你懂了量子力学,那你肯定是没懂;相反,你可能懂了一点。

我比较相信,所谓平行宇宙,就是各种选择的叠加态,你的生活并不是你的生活,你的生活是很多个甚至无数个你的生活之一,但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你的在别处的生活处在纠缠当中。

平行宇宙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的概念,尤其是漫威电影这几年的科普。当然漫威宇宙很烧钱,而实际上平行宇宙也可以更省钱,好的穿越,可以不那么贵。譬如你看过《无姓之人》,你就会意识到,当你说出“我记得这件事”的时候,并不是说你一定是记得以前的事,你记得的可能是以后的事。也就是说,当你观察时,时间这个概念坍缩了,只有所谓的“过去”和“未来”。

所以,怎么讲,泽米基斯的了不起不仅仅因为《阿甘正传》,1985年他就琢磨出了《回到未来》,琢磨刘镇伟1995年才琢磨的“月光宝盒”。今天说的这些“平行宇宙”,没有特别烧钱的,某种程度上说,仅仅是生活在别处。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

我为什么说了个“又”

这两年不是没有好电影,但是相对而言,新片确实寡淡,好在百余年电影史,好电影根本看不完。泽米基斯的《回到未来》,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看得了,按照量子力学的主题来说,不知道是以前看的还是在未来看的。重看一遍,时代气息浓郁,没有啰嗦铺陈,疯狂的教授让人想到金凯瑞,而穿越之后,导演让男主的妈迷恋上了男主,这个设定简直了,那可是1985年啊!“三部曲”不塌方,即便在“星战”年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回到未来”三部曲做到了,更重要的是,这个系列没有炫耀技术流,走的其实是生活流。在这个问题上,你只能说人以群分,你说斯皮尔伯格能叫技术流吗?《E.T》这种科幻能叫技术流吗?

同样,《大话西游》也不是技术流,我的印象里,我上了大学之后,2000年前后,网络文学作者才开始“妄议”四大名著,尤其是《西游记》,譬如今何在的《悟空传》等等,刘镇伟可能就是想借壳拍个喜剧,但是后来怎么就变得有点煽情了,留下了一个戴上头箍的结尾,留下了一个至尊宝骂孙悟空是条狗的结尾,他是不懂量子力学和平行宇宙啊,不然他会意识到,不仅爱你就是爱自己,骂你也是骂自己。“又升天啦!”吴孟达惊呼,“哎?我为什么要说个又字?”

《无姓之人》

追忆“似水年华”

在《无姓之人》的观赏过程中,你会有一个强烈的感觉,你在看《追忆似水年华》,那种汪洋恣肆的,随波逐流的,想到哪儿是哪儿的愉悦感,是很多平行宇宙电影不具备的。当然,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选爸爸还是选妈妈,选三个女孩中的哪一个,以及选择格式化自己获得永生还是自然死亡。

同样需要看进去的还有《蝴蝶效应》,它的结尾太过深情,它总是让我想到那本《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他们都不是硬科幻,因为在量子力学和平行宇宙面前,可能现在的科幻电影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足够科幻。

《土拨鼠之日》说得更直接,不要管停留的土拨鼠之日是不是一个好消息,享受每一个当下才是最重要的,因为量子力学困扰了爱因斯坦在内的许多人类巨星大脑。

这三部电影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们相对而言都是当年的冷门电影,而当你沉下心来欣赏,也许那一两个小时,你多多少少就进入了你的人生的叠加态。你们在一起了,我们也是,还有正在看类似电影的他们。

《源代码》

转角遇见另一个我

《穿越时空的少女》和《罗拉快跑》算是好姐妹,日漫真的威武,那天我发现好朋友还没上小学的儿子依然喜欢着奥特曼,而且前阵子奥特曼又出了一部剧场版,我看了一会,还真没忍住给看完了。这俩片子已经具有坐标性了,你只需要知道汤姆提克威不是美国导演,是正宗的德国导演,《香水》也是德国电影。人不停地遇见自己,这话怎么说?你可以这样理解:吾尝日三省吾身。不停穿越,就是一个觉悟的过程。

类似的片单有一大堆,譬如《忌日快乐》和《恐怖游轮》以惊悚恐怖片的样貌出现,反复穿越到同一件事情上,本身就构成了闭环的戏剧张力,因为眼下看,人生毕竟不能重来。

截至目前,上面提到的电影,都不算视效大片。传奇摇滚巨星大卫鲍伊的儿子,邓肯琼斯的《源代码》据说也只花了3600万美元,和阿汤哥的《明日边缘》放在一起就特别有说服力,一场烧钱的战斗,可以反复利用,你只需要反复进入一个场景,确实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当然这并不妨碍你看到《源代码》的结尾时,完整的实验和残缺的身体形成的强烈对比带来的冲击感。

相比较2009版和2022版《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伊桑霍克在《前目的地》里要更加纠结和悲伤,真相没有那么简单,尤其是脑洞足够大的时候,连剧情和逻辑bug,都会成为纠结本身。

《彗星来的那一夜》

平行宇宙相遇了

《千与千寻》里的两个世界,算不算平行宇宙?这个有点牵强。但是《哈尔的移动城堡》里的那扇门,根据指示颜色的变化,绝对可以瞬间切换不同的时空——就像哆啦A梦的任意门。但是总体上说,宫崎骏似乎并不追逐这种思路,它的重点是工业文明的荒凉感与疏离感,是现代性的最佳注脚。据守二维动画世界的宫崎骏,不是省钱的主,尤其是如果我们引入“时间成本”,那就更加没有办法估量。

这时候就需要一部更加具有说服力的作品来解释平行宇宙并不是昂贵的烧钱概念,毫无疑问这部电影就是《彗星来的那一夜》。这部插科打诨的情景剧一样的电影,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玄而又玄,众妙之门。平行宇宙就在你们小区,你下楼做个核酸,有可能就看到了3号楼的自己正在作奸犯科。它太波澜不惊了,太生活流了,但是讲句心里话,不看着大神给我掰扯掰扯剧情故事线的话,《彗星来的那一夜》真心不比《记忆碎片》好懂。

从这个角度说,记忆本身就是平行宇宙,你脑海里留下来的,都是过去和未来的叠加态。而用《无姓之人》里的那个梗来说,像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们,只是从天而降的时候,某位女神忘了在他们的嘴唇上比划一下,以便忘记未来。当然,也不能因为学习了几天量子纠缠就重塑世界观了,因为最吊诡的结论可能还是《无姓之人》开场的鸽子的开关门实验:我们也是一只鸽子,只是迷信着自以为是的法则。这么想,连牛顿和爱因斯坦也是呢。(蒋楠楠)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