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电影盘点】归途

©原创 2022-10-16 22:36

《万里归途》一部片子扛住了国庆档,甚至也可以说,张译一个演员扛住了国庆档。有时候,赶上趟了,确实什么都跟着来,像这几年的张译。大家很容易联想到韩国电影《摩加迪沙》,我倒没觉得它比《万里归途》好多少,但它确实因为历史动因带有先天优势。显然,更好的是《逃离德黑兰》,它是一个完全的“剧本杀”,所以它也拿下了那一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改编剧本。虽然缺点明显,但个人认为,从剧本张力和呈现效果来看,《万里归途》是优于《战狼2》和《红海行动》的。在电影里,想踏上一条归途,必须要有足够多的戏剧冲突。

《逃离德黑兰》

为什么要撤或者逃

《逃离德黑兰》为什么比《摩加迪沙》和《万里归途》更好看,因为它叫“逃离”德黑兰,开门见山告诉你这是一次狼狈的撤退,是一次逃离,片名《ARGO》本身就暗示了它的戏剧性。本阿弗莱克是蝙蝠侠和超胆侠,是《珍珠港》里绝对的偶像派,也是怒摔过“金酸莓”奖杯的大哥。但他同时是《心灵捕手》的编剧,威尼斯影帝和《消失的爱人》的主演。

相比较而言,韩国电影《摩加迪沙》更加具有话题性,因为它是这些年韩国电影序列里,对于半岛问题的延伸,虽然它说的是往事,但弥漫其间的是一种情感。它慌乱背景下的戏剧性,还带着敏感的同一种语言却不能说太多的离乱。所以摩加迪沙的逃离成功之后,依旧是一个向左走向右走的唏嘘结局。我真没觉得作为电影,它复原旧日时光做的努力多出众,而且依旧是韩式的浮夸和煽情,但到了那个点,你确实没有办法说韩国电影不勇敢不出色。大家拍摄的初心可能确实不一样,这也导致了最后的呈现风格略有不同。《万里归途》站在更大的视角说家国情怀,有时候很难讲,对于“对手”的着力表现,到底是加分项还是减分项。但是这部电影,真的要感谢张译。

《敦刻尔克》

小船儿轻轻

我个人是觉得,林超贤导演在大制作这个层面,恐怕很难再突破自己的《红海行动》了,它非常完整,表现力极强,而且带有非常惊人的残酷,从这个角度说,它甚至可以让你联想到那部《黑鹰降落》。虽然战争貌似距离普通人非常遥远,但《黑鹰降落》和《红海行动》在残酷的“炼狱”刻画上,都非常成功。当然,雷德利斯科特导演,更加极致。值得一提的是,《黑鹰降落》的故事发生地,正是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

《红海行动》能被制作出来本身就证明了很多事,也就不需要冷锋一再用举旗帜和拿护照来表现。它的格局是完胜《战狼2》的。但是中国电影从来没有过超级英雄,所以《战狼2》也是踩到点儿上了,它彰显更多的是吴京本人的性格魅力。《红海行动》的一场战斗戏份,估计都得让吴京再抵押一下房产。但《战狼2》和《红海行动》都是撤退的故事啊,偏偏打得最精彩。这时候就不得不再提到克里斯托弗•诺兰了,2017年的《敦刻尔克》——唯一不烧脑的诺兰电影。你记不住什么演员,你只会记得空旷的街道和绝望的海滩。虽然敦刻尔克大撤退被描述为伟大的撤退,但在诺兰的镜头里,更多是冷酷、死亡和绝望,没有胜利可言,活下来就是一切。小船儿轻轻,往返英吉利海峡,孩子们终于有口吃的了。

《埃及王子》

劈开红海和诺亚方舟

二维动画的魅力,始终没有被遗忘,即便你不看日漫。在《圣经》故事里,摩西劈开红海出埃及的瞬间,对再怎么成熟的电影技术而言,也是一个不容易表现的瞬间。虽然也是逃离,但是“出埃及记”的出字,确实不经意又表现出汉语文字的精神魅力。其实我一直觉得,动画技术虽然让人更立体,很多时候还是呆板的缺少生命力的,譬如说到这部《埃及王子》,且不说他复刻圣经故事本身的朴拙魅力,且不说它配音阵容的奢华,你知道《When you believe》是谁唱的吗?惠特尼•休斯顿和玛利亚•凯莉,好吧,确实暴露了年龄。

然后关于大规模撤退,我只能想到诺亚方舟,真正开始造诺亚方舟,又是一位大咖罗兰•艾默里奇,《2012》应该算是特效电影里比较有细节的代表作,关于末日的电影表现,更多人是给你一个结果看,但是这位一心一意毁灭地球的导演,给你过程。《2012》确实处处凸显着人类的渺小,方舟的造型怎么样见仁见智,但方舟可能不是终极解决方案——它只是复刻了圣经故事的光明结尾。这时候,你就会不由自主想到《三体》,想到水滴,想到二向箔。别说3D技术了,分分钟给你二维化成《埃及王子》。咱们回想一下吧,二向箔可不是武器,它只是一个清理工具。

《逃狱三王》

《肖申克的救赎》

希望是个好事情

1994年早就被渲染成世界电影史的传奇一年,而《肖申克的救赎》可能也已经被全世界的影迷认定为最大的一颗“遗珠”,确实很难描述那个堪称伟大的结尾,一个典型的悬疑故事所描绘的人生。永远怀揣着希望,相比较而言,美剧《越狱》,包括所有后来的充满智慧和巧思的同类题材譬如《逃离比勒陀利亚》和《金蝉脱壳》之流,都显得过于炫技了,简直可以说乏善可陈。当然,除了古早的1960年的经典《洞》,某种程度上讲,它和《肖申克的救赎》一样朴素,但朴素的故事又充满张力。你可以想象另一部默片时代的遗珠的魅力,1928年的《圣女贞德蒙难记》,它们共同构成了所谓“冷门佳作”。

如果你惊讶去年科恩兄弟居然还在翻拍莎翁经典《麦克白》,那只能说你不太懂科恩兄弟的戏剧情怀,2000年的《逃狱三王》致敬的可是荷马史诗的《奥德赛》,关于继承与发展,关于传统与现代,《逃狱三王》的片名是配不上那种诗史概念的。它可以告诉你,其实故事早就已经被讲完了,你觉得惊讶,只是闻道有先后,或者故事换了个马甲。一个特别的例子是斯皮尔伯格的《间谍之桥》,冷战,柏林墙,一个苏联间谍的意味深长的回乡之路,一次汤姆•汉克斯和马克•里朗斯共同演绎的off the wall的故事,有形的墙和无形的墙,以及难以名状的路。特别说到这部电影,是因为它可以呼应开头的那部韩国电影《摩加迪沙》,让你看到,同样是面对历史,表达它的情绪、力度和角度的不同,然后让你明白斯皮尔伯格为什么是斯皮尔伯格,汤姆•汉克斯为什么是汤姆汉克斯,以及马克•里朗斯为什么是当之无愧的演技派。

《流浪地球》

《星际穿越》

流浪或者归来仍是少年

《流浪地球》号称开启中国科幻电影新纪元,冷静下来,老实讲,这个说法本身就很可疑。因为中国并没有一个科幻电影的清晰脉络,只有少部分演员在科幻电影里打过酱油。当然,咱们是有一部《霹雳贝贝》的。《大气层消失》虽然很廉价,但是起码抓住了一个痛点,至于《明日战记》,放在一个更大的系统里,确实什么也不是。不能说《流浪地球》的技术不过硬,但是技术只是科幻的一个表现要素,现在回过头来想,《流浪地球》只留下一句“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然后在人物塑造上基本是一个零。它点燃了木星,大过年的在全中国的银幕上放了一场大烟花,然后,什么也没有留下。原因很简单,它的初衷并不是科幻,它的精神内核依然是东方的: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么说可能被当成国产电影的黑,所以要强调一下,技术相当过硬,代表了中国电影最高水准,无限接近世界水平。但是没有办法的是,那里横亘着一部《星际穿越》,注意,是《星际穿越》,而不是“复仇者联盟”。马修•麦康纳如何在多维空间里,重新建立和女儿的联系,且不说“硬科幻”的门槛,诺兰的团队甚至客观上帮助“复仇者联盟”科普了穿越和平行宇宙的可能。如果说《流浪地球》说的是“想留不能留才最寂寞”,那么《星际穿越》说的就是“死了都要爱”。你从《星际穿越》的结尾,可以同时看到:人类的伟大和渺小,对未知的渴望和敬畏。我不是要黑《流浪地球》,但是《星际穿越》在我看来,给了起码目前的语境里堪称伟大的科幻作品《三体》被更加完美影视化的可能。或者可以这么说,如果某个团队把它拍烂了,怨不得任何人。或者,不如干脆接洽一下克里斯托弗•诺兰,他是一个有情怀的技术狂人,在这一点上不输乔治•卢卡斯,甚至…(蒋楠楠)

《万里归途》一部片子扛住了国庆档,甚至也可以说,张译一个演员扛住了国庆档。有时候,赶上趟了,确实什么都跟着来,像这几年的张译。大家很容易联想到韩国电影《摩加迪沙》,我倒没觉得它比《万里归途》好多少,但它确实因为历史动因带有先天优势。显然,更好的是《逃离德黑兰》,它是一个完全的“剧本杀”,所以它也拿下了那一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改编剧本。虽然缺点明显,但个人认为,从剧本张力和呈现效果来看,《万里归途》是优于《战狼2》和《红海行动》的。在电影里,想踏上一条归途,必须要有足够多的戏剧冲突。

《逃离德黑兰》

为什么要撤或者逃

《逃离德黑兰》为什么比《摩加迪沙》和《万里归途》更好看,因为它叫“逃离”德黑兰,开门见山告诉你这是一次狼狈的撤退,是一次逃离,片名《ARGO》本身就暗示了它的戏剧性。本阿弗莱克是蝙蝠侠和超胆侠,是《珍珠港》里绝对的偶像派,也是怒摔过“金酸莓”奖杯的大哥。但他同时是《心灵捕手》的编剧,威尼斯影帝和《消失的爱人》的主演。

相比较而言,韩国电影《摩加迪沙》更加具有话题性,因为它是这些年韩国电影序列里,对于半岛问题的延伸,虽然它说的是往事,但弥漫其间的是一种情感。它慌乱背景下的戏剧性,还带着敏感的同一种语言却不能说太多的离乱。所以摩加迪沙的逃离成功之后,依旧是一个向左走向右走的唏嘘结局。我真没觉得作为电影,它复原旧日时光做的努力多出众,而且依旧是韩式的浮夸和煽情,但到了那个点,你确实没有办法说韩国电影不勇敢不出色。大家拍摄的初心可能确实不一样,这也导致了最后的呈现风格略有不同。《万里归途》站在更大的视角说家国情怀,有时候很难讲,对于“对手”的着力表现,到底是加分项还是减分项。但是这部电影,真的要感谢张译。

《敦刻尔克》

小船儿轻轻

我个人是觉得,林超贤导演在大制作这个层面,恐怕很难再突破自己的《红海行动》了,它非常完整,表现力极强,而且带有非常惊人的残酷,从这个角度说,它甚至可以让你联想到那部《黑鹰降落》。虽然战争貌似距离普通人非常遥远,但《黑鹰降落》和《红海行动》在残酷的“炼狱”刻画上,都非常成功。当然,雷德利斯科特导演,更加极致。值得一提的是,《黑鹰降落》的故事发生地,正是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

《红海行动》能被制作出来本身就证明了很多事,也就不需要冷锋一再用举旗帜和拿护照来表现。它的格局是完胜《战狼2》的。但是中国电影从来没有过超级英雄,所以《战狼2》也是踩到点儿上了,它彰显更多的是吴京本人的性格魅力。《红海行动》的一场战斗戏份,估计都得让吴京再抵押一下房产。但《战狼2》和《红海行动》都是撤退的故事啊,偏偏打得最精彩。这时候就不得不再提到克里斯托弗•诺兰了,2017年的《敦刻尔克》——唯一不烧脑的诺兰电影。你记不住什么演员,你只会记得空旷的街道和绝望的海滩。虽然敦刻尔克大撤退被描述为伟大的撤退,但在诺兰的镜头里,更多是冷酷、死亡和绝望,没有胜利可言,活下来就是一切。小船儿轻轻,往返英吉利海峡,孩子们终于有口吃的了。

《埃及王子》

劈开红海和诺亚方舟

二维动画的魅力,始终没有被遗忘,即便你不看日漫。在《圣经》故事里,摩西劈开红海出埃及的瞬间,对再怎么成熟的电影技术而言,也是一个不容易表现的瞬间。虽然也是逃离,但是“出埃及记”的出字,确实不经意又表现出汉语文字的精神魅力。其实我一直觉得,动画技术虽然让人更立体,很多时候还是呆板的缺少生命力的,譬如说到这部《埃及王子》,且不说他复刻圣经故事本身的朴拙魅力,且不说它配音阵容的奢华,你知道《When you believe》是谁唱的吗?惠特尼•休斯顿和玛利亚•凯莉,好吧,确实暴露了年龄。

然后关于大规模撤退,我只能想到诺亚方舟,真正开始造诺亚方舟,又是一位大咖罗兰•艾默里奇,《2012》应该算是特效电影里比较有细节的代表作,关于末日的电影表现,更多人是给你一个结果看,但是这位一心一意毁灭地球的导演,给你过程。《2012》确实处处凸显着人类的渺小,方舟的造型怎么样见仁见智,但方舟可能不是终极解决方案——它只是复刻了圣经故事的光明结尾。这时候,你就会不由自主想到《三体》,想到水滴,想到二向箔。别说3D技术了,分分钟给你二维化成《埃及王子》。咱们回想一下吧,二向箔可不是武器,它只是一个清理工具。

《逃狱三王》

《肖申克的救赎》

希望是个好事情

1994年早就被渲染成世界电影史的传奇一年,而《肖申克的救赎》可能也已经被全世界的影迷认定为最大的一颗“遗珠”,确实很难描述那个堪称伟大的结尾,一个典型的悬疑故事所描绘的人生。永远怀揣着希望,相比较而言,美剧《越狱》,包括所有后来的充满智慧和巧思的同类题材譬如《逃离比勒陀利亚》和《金蝉脱壳》之流,都显得过于炫技了,简直可以说乏善可陈。当然,除了古早的1960年的经典《洞》,某种程度上讲,它和《肖申克的救赎》一样朴素,但朴素的故事又充满张力。你可以想象另一部默片时代的遗珠的魅力,1928年的《圣女贞德蒙难记》,它们共同构成了所谓“冷门佳作”。

如果你惊讶去年科恩兄弟居然还在翻拍莎翁经典《麦克白》,那只能说你不太懂科恩兄弟的戏剧情怀,2000年的《逃狱三王》致敬的可是荷马史诗的《奥德赛》,关于继承与发展,关于传统与现代,《逃狱三王》的片名是配不上那种诗史概念的。它可以告诉你,其实故事早就已经被讲完了,你觉得惊讶,只是闻道有先后,或者故事换了个马甲。一个特别的例子是斯皮尔伯格的《间谍之桥》,冷战,柏林墙,一个苏联间谍的意味深长的回乡之路,一次汤姆•汉克斯和马克•里朗斯共同演绎的off the wall的故事,有形的墙和无形的墙,以及难以名状的路。特别说到这部电影,是因为它可以呼应开头的那部韩国电影《摩加迪沙》,让你看到,同样是面对历史,表达它的情绪、力度和角度的不同,然后让你明白斯皮尔伯格为什么是斯皮尔伯格,汤姆•汉克斯为什么是汤姆汉克斯,以及马克•里朗斯为什么是当之无愧的演技派。

《流浪地球》

《星际穿越》

流浪或者归来仍是少年

《流浪地球》号称开启中国科幻电影新纪元,冷静下来,老实讲,这个说法本身就很可疑。因为中国并没有一个科幻电影的清晰脉络,只有少部分演员在科幻电影里打过酱油。当然,咱们是有一部《霹雳贝贝》的。《大气层消失》虽然很廉价,但是起码抓住了一个痛点,至于《明日战记》,放在一个更大的系统里,确实什么也不是。不能说《流浪地球》的技术不过硬,但是技术只是科幻的一个表现要素,现在回过头来想,《流浪地球》只留下一句“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然后在人物塑造上基本是一个零。它点燃了木星,大过年的在全中国的银幕上放了一场大烟花,然后,什么也没有留下。原因很简单,它的初衷并不是科幻,它的精神内核依然是东方的: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么说可能被当成国产电影的黑,所以要强调一下,技术相当过硬,代表了中国电影最高水准,无限接近世界水平。但是没有办法的是,那里横亘着一部《星际穿越》,注意,是《星际穿越》,而不是“复仇者联盟”。马修•麦康纳如何在多维空间里,重新建立和女儿的联系,且不说“硬科幻”的门槛,诺兰的团队甚至客观上帮助“复仇者联盟”科普了穿越和平行宇宙的可能。如果说《流浪地球》说的是“想留不能留才最寂寞”,那么《星际穿越》说的就是“死了都要爱”。你从《星际穿越》的结尾,可以同时看到:人类的伟大和渺小,对未知的渴望和敬畏。我不是要黑《流浪地球》,但是《星际穿越》在我看来,给了起码目前的语境里堪称伟大的科幻作品《三体》被更加完美影视化的可能。或者可以这么说,如果某个团队把它拍烂了,怨不得任何人。或者,不如干脆接洽一下克里斯托弗•诺兰,他是一个有情怀的技术狂人,在这一点上不输乔治•卢卡斯,甚至…(蒋楠楠)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