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90岁“庐剧皇后”丁玉兰新收三徒

©原创 2020-08-24 10:36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庐剧俗称“小倒戏”,庐剧是地地道道的安徽地方戏,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1955 年改今名。丁玉兰,著名庐剧表演艺术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931 年出生于安徽肥东,8 岁登台表演,她演唱的《借罗衣》《秦雪梅》《秦香莲》《休丁香》,被广大庐剧戏迷朋友所熟知,丁玉兰也被誉为“庐剧皇后”。8 月22 日,在众人的见证下,如今已90岁高龄的丁玉兰又“开门收徒”。

8月22日,丁玉兰收徒仪式现场。

现场  90岁丁玉兰“开门收徒”

上次收徒还是在2017 年,时隔三年,丁玉兰又新收了三名徒弟(两名女徒弟,一名男徒弟),他们都是普通的庐剧爱好者。

22 日上午10 点多,在合肥北二环的一家酒店5 楼,丁玉兰快步来到5 楼收徒仪式现场,记者注意到她步履轻盈。她穿着一件碎花外套,手拿一把折扇,戴着黑框眼镜,穿戴休闲而优雅,看不出来已是90 岁高龄了。见到丁老师的到来,在场很多人都围上来向丁老师问好。

前来参加收徒仪式的,不仅有丁玉兰老师之前带的学生、徒弟,更有相识多年的戏迷朋友,以及文化界的人士。记者注意到,丁玉兰上世纪50 年代教的一位女徒弟、今年81 岁的余华春也赶到现场捧场,大家登台合影。

在与丁玉兰老师的交谈中,记者发现她思维敏捷、谈吐清晰,为人待物和蔼可亲。采访中,丁玉兰告诉记者,自己目前身体状况很好。此外,丁老师透露,因为工作忙、事情多,她晚上经常要忙到一两点钟才睡,“事情太多了。”丁玉兰感叹。

回忆  从小跟随戏班学戏演戏

丁玉兰向记者回忆,她出生在肥东梁园,幼年受了很多苦,从小跟着母亲在外讨饭,给人捡柴火、放牛。因为讨饭也讨不饱,他们被唱戏班子收留,“戏班子里7 个人,我们给戏班做饭、洗衣服。”为了生活,丁玉兰跟随戏班学戏、演戏谋生。

解放后,丁玉兰进入安徽省庐剧团,一边如饥似渴补充文化和业务知识,一边学习观摩其他剧种的演出,为攀登艺术高峰打下了坚实基础。采访中,丁玉兰回忆,她曾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在和周总理见面时,周总理还亲切地帮丁玉兰解决了眼疾就医问题。丁玉兰回忆,1957年,她前往北京开会,参加了国宴并登上天安门观礼台,此外还应邀到周总理家里吃饭。丁玉兰清楚地记得,“请帖上面写着丁玉兰,下面署名周恩来。”在周恩来家则是邓颖超烧的菜,“她还问我‘小鬼啊!这个菜吃得怎么样?’”丁玉兰回答说:“可好吃了!邓阿姨!”

丁玉兰门生众多。

传承  新收三名徒弟痴迷庐剧

8 月22 日中午丁玉兰老师收徒仪式现场,刘耀霞、紫橄榄、钱凯三位新徒弟轮流向师父行拜师礼,并现场诵读拜师帖,丁玉兰则按传统,赠给三位新徒碗、筷、勺子等物以及她的庐剧演出光碟。

此次拜师的三人中,其中一位是年轻帅气的小伙钱凯,1996 年出生,庐江人,酷爱庐剧的他在合肥一家酒店工作。他自学戏曲化妆,常参加一些送戏进社区等群众性演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加入了丁老师的玉兰剧团,向丁老师表达了希望成为门下弟子的愿望,而丁玉兰也看中了钱凯这个苗子。

此次丁玉兰收的两位女徒弟,其中一位叫刘耀霞,是一名“70 后”网约车驾驶员,受父亲的影响,她自幼喜爱庐剧,“一首庐剧听个三四遍就会唱了。”结婚生子后虽然为了生活而奔波,但刘耀霞对庐剧的爱好始终没变。2014年看了丁玉兰学生的专场庐剧演出后,刘耀霞报名参加庐剧学习。

在丁玉兰的眼里,“刘耀霞确实太喜欢庐剧了,迷上了。”2014 年,刘耀霞参加了丁老师的庐剧培训班,2017 年首次登台参加庐剧演出。她一边开网约车,一边坚持学习庐剧并登台表演,在跟着丁老师学习并积累了几年舞台经验后,“这次最终拜入丁老师门下,希望能向丁老师多学习庐剧的精髓。”刘耀霞说。

坚持  仍活跃在创作教学一线

谈到收徒的标准,丁玉兰老师坦言,学艺首先要学会做人,为人处事、和人相处要诚实,要孝顺父母。“艺术欠缺我能教,但是人品、素质不行,我没办法教。”丁玉兰认为:德艺双馨,首先是德。

从8 岁开始学艺,丁玉兰82 年来一直没离开过舞台,她的心愿是将庐剧发扬光大,做好庐剧传承工作。1997 年正式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在庐剧创作、教学一线,指导学生排戏,前往省市老年大学授课为庐剧的传承做贡献。如今,她依然坚持在3 处老年大学任教,“我教三个老年大学,分别在合肥百花井、香港广场和庐江汤池,前两处一个礼拜去一次,庐江汤池两个礼拜去一次。”在坚持庐剧教学的同时,她依然坚持创作,近几年,她推出了一场30 分钟长的扶贫庐剧,“台词、唱腔、导演都是我一个人完成。”今年2 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丁玉兰和同行合作了一场宣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庐剧,进行了排戏演出。

对于庐剧的现状,有观点认为:“年轻人不喜欢庐剧,喜欢庐剧都是年龄大一点的。”对此,丁玉兰表示自己不赞同这种说法,“我认为只要剧本好,演员好,嗓子好,舞美好,唱腔好,就能吸引年轻人。”对于今后的打算,丁玉兰老师表示:“总的一条为人民服务,我的身体能坚持到哪一天,就干到哪一天,活到老学到老。”

杨存冈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许佳 摄影报道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庐剧俗称“小倒戏”,庐剧是地地道道的安徽地方戏,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1955 年改今名。丁玉兰,著名庐剧表演艺术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931 年出生于安徽肥东,8 岁登台表演,她演唱的《借罗衣》《秦雪梅》《秦香莲》《休丁香》,被广大庐剧戏迷朋友所熟知,丁玉兰也被誉为“庐剧皇后”。8 月22 日,在众人的见证下,如今已90岁高龄的丁玉兰又“开门收徒”。

8月22日,丁玉兰收徒仪式现场。

现场  90岁丁玉兰“开门收徒”

上次收徒还是在2017 年,时隔三年,丁玉兰又新收了三名徒弟(两名女徒弟,一名男徒弟),他们都是普通的庐剧爱好者。

22 日上午10 点多,在合肥北二环的一家酒店5 楼,丁玉兰快步来到5 楼收徒仪式现场,记者注意到她步履轻盈。她穿着一件碎花外套,手拿一把折扇,戴着黑框眼镜,穿戴休闲而优雅,看不出来已是90 岁高龄了。见到丁老师的到来,在场很多人都围上来向丁老师问好。

前来参加收徒仪式的,不仅有丁玉兰老师之前带的学生、徒弟,更有相识多年的戏迷朋友,以及文化界的人士。记者注意到,丁玉兰上世纪50 年代教的一位女徒弟、今年81 岁的余华春也赶到现场捧场,大家登台合影。

在与丁玉兰老师的交谈中,记者发现她思维敏捷、谈吐清晰,为人待物和蔼可亲。采访中,丁玉兰告诉记者,自己目前身体状况很好。此外,丁老师透露,因为工作忙、事情多,她晚上经常要忙到一两点钟才睡,“事情太多了。”丁玉兰感叹。

回忆  从小跟随戏班学戏演戏

丁玉兰向记者回忆,她出生在肥东梁园,幼年受了很多苦,从小跟着母亲在外讨饭,给人捡柴火、放牛。因为讨饭也讨不饱,他们被唱戏班子收留,“戏班子里7 个人,我们给戏班做饭、洗衣服。”为了生活,丁玉兰跟随戏班学戏、演戏谋生。

解放后,丁玉兰进入安徽省庐剧团,一边如饥似渴补充文化和业务知识,一边学习观摩其他剧种的演出,为攀登艺术高峰打下了坚实基础。采访中,丁玉兰回忆,她曾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在和周总理见面时,周总理还亲切地帮丁玉兰解决了眼疾就医问题。丁玉兰回忆,1957年,她前往北京开会,参加了国宴并登上天安门观礼台,此外还应邀到周总理家里吃饭。丁玉兰清楚地记得,“请帖上面写着丁玉兰,下面署名周恩来。”在周恩来家则是邓颖超烧的菜,“她还问我‘小鬼啊!这个菜吃得怎么样?’”丁玉兰回答说:“可好吃了!邓阿姨!”

丁玉兰门生众多。

传承  新收三名徒弟痴迷庐剧

8 月22 日中午丁玉兰老师收徒仪式现场,刘耀霞、紫橄榄、钱凯三位新徒弟轮流向师父行拜师礼,并现场诵读拜师帖,丁玉兰则按传统,赠给三位新徒碗、筷、勺子等物以及她的庐剧演出光碟。

此次拜师的三人中,其中一位是年轻帅气的小伙钱凯,1996 年出生,庐江人,酷爱庐剧的他在合肥一家酒店工作。他自学戏曲化妆,常参加一些送戏进社区等群众性演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加入了丁老师的玉兰剧团,向丁老师表达了希望成为门下弟子的愿望,而丁玉兰也看中了钱凯这个苗子。

此次丁玉兰收的两位女徒弟,其中一位叫刘耀霞,是一名“70 后”网约车驾驶员,受父亲的影响,她自幼喜爱庐剧,“一首庐剧听个三四遍就会唱了。”结婚生子后虽然为了生活而奔波,但刘耀霞对庐剧的爱好始终没变。2014年看了丁玉兰学生的专场庐剧演出后,刘耀霞报名参加庐剧学习。

在丁玉兰的眼里,“刘耀霞确实太喜欢庐剧了,迷上了。”2014 年,刘耀霞参加了丁老师的庐剧培训班,2017 年首次登台参加庐剧演出。她一边开网约车,一边坚持学习庐剧并登台表演,在跟着丁老师学习并积累了几年舞台经验后,“这次最终拜入丁老师门下,希望能向丁老师多学习庐剧的精髓。”刘耀霞说。

坚持  仍活跃在创作教学一线

谈到收徒的标准,丁玉兰老师坦言,学艺首先要学会做人,为人处事、和人相处要诚实,要孝顺父母。“艺术欠缺我能教,但是人品、素质不行,我没办法教。”丁玉兰认为:德艺双馨,首先是德。

从8 岁开始学艺,丁玉兰82 年来一直没离开过舞台,她的心愿是将庐剧发扬光大,做好庐剧传承工作。1997 年正式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在庐剧创作、教学一线,指导学生排戏,前往省市老年大学授课为庐剧的传承做贡献。如今,她依然坚持在3 处老年大学任教,“我教三个老年大学,分别在合肥百花井、香港广场和庐江汤池,前两处一个礼拜去一次,庐江汤池两个礼拜去一次。”在坚持庐剧教学的同时,她依然坚持创作,近几年,她推出了一场30 分钟长的扶贫庐剧,“台词、唱腔、导演都是我一个人完成。”今年2 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丁玉兰和同行合作了一场宣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庐剧,进行了排戏演出。

对于庐剧的现状,有观点认为:“年轻人不喜欢庐剧,喜欢庐剧都是年龄大一点的。”对此,丁玉兰表示自己不赞同这种说法,“我认为只要剧本好,演员好,嗓子好,舞美好,唱腔好,就能吸引年轻人。”对于今后的打算,丁玉兰老师表示:“总的一条为人民服务,我的身体能坚持到哪一天,就干到哪一天,活到老学到老。”

杨存冈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许佳 摄影报道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