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艾科:书信时代

©原创 2023-08-31 17:28

整理书柜时,在底层角落里发现一个尘封多年的塑料袋,拂去表层尘埃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泛黄的书信。展开其中一封阅读,瞬间就被字里行间流淌的真挚情感深深打动。往事如烟,我坐在阳台温暖而寂静的阳光下,任由泪水模糊了双眼。

我大二那年开始写作,经常使用笔名发表文章,编辑老师会在刊发的文章文尾处注明作者详细通信地址,所以即便我用的是笔名,也收获了不少天南海北的朋友。这些素未谋面的朋友,通过信件与我交流心得、探讨生活、分享快乐,排解了我特定人生路上的孤独。其中与我通信最多的,是江西省原井冈山师范学院的一名学生,他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与我学的英语专业虽有天壤之别,但因彼此都热爱写作和阅读而成为挚友。他的钢笔字写得苍劲有力、落落大方,由于都在单亲家庭长大,拥有很多共同话题,我们基本保持每周一封信件交流的频率,用文字分享彼此的快乐与烦恼、理想和现实。写信是我对外倾诉心声的渠道,等信是我大学生活的组成部分,读信是我获知外界风情的方式之一。


也是在读大学的时候,我第一次通过写信这种传统方式,向父亲汇报大学生活情况。首度远离故乡,心中难免落寞感伤。乡下单亲孩子使出浑身解数通过高考跻身象牙塔已是莫大荣幸,其他一切苦恼烦忧均不足为惧。我写信告诉父亲我在学校一切都好,为了让他“眼见为实”,我还特意借来数码相机,请同学帮忙在学校几处打卡“圣地”拍照,并把照片洗出来寄给父亲,向来沉默寡言的父亲第一时间给我回了信。如今我已年届不惑,父亲也已年近古稀,那是我们父子之间唯一一次使用信件传情达意。二十一年光阴转瞬即逝,那封书信至今保存完好,历经多年人间冷暖再读,款款深情与谆谆教导依然萦绕心田。

在车马缓慢的年代,写信特别具有仪式感。我每次写信都会精心挑选信纸、信封和邮票,甚至就连写字用的水笔也要使用最好的那支。信纸虽短思念且长,不管给谁写信,我都带着赤诚之心。有时信件洋洋洒洒地写到一半突然写错了字,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将那一页信纸撕掉重写。非我固执迂腐,而是我收到的那些信件皆都字迹工整、页面整洁,哪怕汉字写得不是那么好看,也没有出现涂改乱画的痕迹。写信如同穿衣打扮,信件的整洁程度体现着写信人的态度。

精美的信纸上写满浓浓的情谊后,我便把它装进信封里封好口,再到最近的邮局郑重地将其投进邮筒。颇具浪漫情怀的人,会把信纸叠成扇子、飞机抑或爱心等形状装进信封里。那时手机尚未普及,上网还是“高端”休闲,对我来说,等待远方的来信便是最为幸福的事情。我几乎每天都会跑到收发室查看有没有我的信件,也坚信所有相隔天涯之遥、等待鸿雁传书的有缘人,肯定都和我一样望眼欲穿。远方的新朋旧友与家人至亲,生活好不好、工作忙不忙、学习累不累,皆在那封姗姗来迟的信中拨云见日。

除了通过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被动”结交天下好友之外,我还“主动”通过广播电台的交友栏目,认识了北京、伊犁、武汉、防城港等地的诸多笔友。我们素未谋面、互不了解,仅凭交友栏目主持人播报的个人基本信息自由“结对”。那个时候,交友不分男女,目的十分单纯,倘若彼此投缘,还会互寄照片。我的相册里至今还存有一些笔友的照片,男男女女,面色清纯,之所以不忍扔弃,是因为难舍当年的一腔热忱。除了广播电台之外,有些杂志还会在每页正文下方设有交友栏目,那也是我结交五湖四海各类朋友的阵地。在通讯与交通双双落后的年代,异地相见难如登天,故而真情弥足珍贵。我希望你好,乃肺腑之言,因为人生海海,相逢一别之后,真的不知何日才能再见,世间多少知音因为一方一次地址更改自此成为天涯路人。

传统信件年月,我失去了很多心灵知己;网络互联时代,又结识了不少陌生朋友。前者失联后,很难再相逢于茫茫人海;后者失去后,自有五湖四海的新朋友蜂拥而来。相比之下,我还是怀念岁月静缓、相处恰切、互有空间、单纯通过信件传情达意的岁月。


整理书柜时,在底层角落里发现一个尘封多年的塑料袋,拂去表层尘埃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泛黄的书信。展开其中一封阅读,瞬间就被字里行间流淌的真挚情感深深打动。往事如烟,我坐在阳台温暖而寂静的阳光下,任由泪水模糊了双眼。

我大二那年开始写作,经常使用笔名发表文章,编辑老师会在刊发的文章文尾处注明作者详细通信地址,所以即便我用的是笔名,也收获了不少天南海北的朋友。这些素未谋面的朋友,通过信件与我交流心得、探讨生活、分享快乐,排解了我特定人生路上的孤独。其中与我通信最多的,是江西省原井冈山师范学院的一名学生,他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与我学的英语专业虽有天壤之别,但因彼此都热爱写作和阅读而成为挚友。他的钢笔字写得苍劲有力、落落大方,由于都在单亲家庭长大,拥有很多共同话题,我们基本保持每周一封信件交流的频率,用文字分享彼此的快乐与烦恼、理想和现实。写信是我对外倾诉心声的渠道,等信是我大学生活的组成部分,读信是我获知外界风情的方式之一。


也是在读大学的时候,我第一次通过写信这种传统方式,向父亲汇报大学生活情况。首度远离故乡,心中难免落寞感伤。乡下单亲孩子使出浑身解数通过高考跻身象牙塔已是莫大荣幸,其他一切苦恼烦忧均不足为惧。我写信告诉父亲我在学校一切都好,为了让他“眼见为实”,我还特意借来数码相机,请同学帮忙在学校几处打卡“圣地”拍照,并把照片洗出来寄给父亲,向来沉默寡言的父亲第一时间给我回了信。如今我已年届不惑,父亲也已年近古稀,那是我们父子之间唯一一次使用信件传情达意。二十一年光阴转瞬即逝,那封书信至今保存完好,历经多年人间冷暖再读,款款深情与谆谆教导依然萦绕心田。

在车马缓慢的年代,写信特别具有仪式感。我每次写信都会精心挑选信纸、信封和邮票,甚至就连写字用的水笔也要使用最好的那支。信纸虽短思念且长,不管给谁写信,我都带着赤诚之心。有时信件洋洋洒洒地写到一半突然写错了字,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将那一页信纸撕掉重写。非我固执迂腐,而是我收到的那些信件皆都字迹工整、页面整洁,哪怕汉字写得不是那么好看,也没有出现涂改乱画的痕迹。写信如同穿衣打扮,信件的整洁程度体现着写信人的态度。

精美的信纸上写满浓浓的情谊后,我便把它装进信封里封好口,再到最近的邮局郑重地将其投进邮筒。颇具浪漫情怀的人,会把信纸叠成扇子、飞机抑或爱心等形状装进信封里。那时手机尚未普及,上网还是“高端”休闲,对我来说,等待远方的来信便是最为幸福的事情。我几乎每天都会跑到收发室查看有没有我的信件,也坚信所有相隔天涯之遥、等待鸿雁传书的有缘人,肯定都和我一样望眼欲穿。远方的新朋旧友与家人至亲,生活好不好、工作忙不忙、学习累不累,皆在那封姗姗来迟的信中拨云见日。

除了通过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被动”结交天下好友之外,我还“主动”通过广播电台的交友栏目,认识了北京、伊犁、武汉、防城港等地的诸多笔友。我们素未谋面、互不了解,仅凭交友栏目主持人播报的个人基本信息自由“结对”。那个时候,交友不分男女,目的十分单纯,倘若彼此投缘,还会互寄照片。我的相册里至今还存有一些笔友的照片,男男女女,面色清纯,之所以不忍扔弃,是因为难舍当年的一腔热忱。除了广播电台之外,有些杂志还会在每页正文下方设有交友栏目,那也是我结交五湖四海各类朋友的阵地。在通讯与交通双双落后的年代,异地相见难如登天,故而真情弥足珍贵。我希望你好,乃肺腑之言,因为人生海海,相逢一别之后,真的不知何日才能再见,世间多少知音因为一方一次地址更改自此成为天涯路人。

传统信件年月,我失去了很多心灵知己;网络互联时代,又结识了不少陌生朋友。前者失联后,很难再相逢于茫茫人海;后者失去后,自有五湖四海的新朋友蜂拥而来。相比之下,我还是怀念岁月静缓、相处恰切、互有空间、单纯通过信件传情达意的岁月。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