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吴怀东:父亲

©原创 2023-03-22 15:54

父亲进入耄耋之年以后多次和我说,他年轻时曾努力学习,追赶时代,却决没想到一生会经历那么多艰难,更没想到还能战胜各种艰难活过来,甚至到老也没患上任何器质性疾病。不过,2022年底,一场疾病突如其来,没来得及防备,父亲倒在他的100周岁和2023年的门槛上。

听父亲生前说,他的爷爷和奶奶在满清光绪初年从河南光山县移民到皖南的山区县广德,我们家就是他们当初来到广德所住,我们家的老房子是寺庙的房子。父亲小时候的家境并不殷实,但他十多岁在隔壁村子里读过两年私塾,这个私塾经历对他很重要,因为给父亲开蒙的老师傅大营是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冯玉祥的学生,上世纪二十年代跟随冯玉祥纵横驰骋在华北平原上,还担任过山东省某地的县长。

父亲在傅先生门下两年的受教,不仅让他的毛笔字成为后来半个村子各家春节门前的对联字,更让父亲开了眼。抗战胜利后,二十岁出头的父亲曾到南京找同乡谋职。父亲告诉我,当时他看到南京的混乱,果断返回家乡,并很快通过一位做地下党的堂兄找到了共产党游击队。

母亲十八岁嫁给我父亲,父亲先后在外面打游击、在公安局上班、在外地当教师,母亲就和我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种田种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全家逃难到了河南光山,父亲几乎一病不起,母亲为了给父亲治病,经常早出晚归,跑几十里山路,在远山里挖药材卖钱。五十年代中期,舅舅从芜湖的安徽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留在芜湖工作,母亲有时就带着大哥、大姐从光山出发到信阳坐火车到武汉,再从武汉坐船到芜湖,舟车劳顿,去看望我的外婆和舅舅。在芜湖时,母亲还参加了弋矶山医院附近工地的体力劳动,挑泥巴,一天挣几毛钱。

父亲后来被安排在邻村的一所小学任教,并于1987年从那所小学校长的岗位上退休。1979年春夏,父亲就已被本村小学邀请担任语文老师。某次,当时的公社教委组织其他学校领导来听课检查,邻村一位孙姓校长私下对本村校长表示了他的担心:这个没有学历的人,怎么能教好语文?其实,父亲的文史功底极其扎实,当时全公社小学统考,父亲教的班级语文平均分名列前茅。我读大学一年级时,父亲写给我的信中用了一个词“撙节”,我初看不懂,查了《辞海》才明白其意思。


父亲的习惯应该传承给我了,至今我的抽屉里还珍藏着父亲教书批改学生作业时使用过的一支红色的水笔。父亲爱看书,爱思考,爱历史文学,重视学习和教育。我小的时候,生产队给他的分工是赶牛犁田,只要天晴,父亲外出干活都会带着一本书,中间休息时就戴起老花眼镜坐在草垛旁看书。有一年秋天,父亲犁田时把眼镜丢在田地里,怎么也没找到,谁知第二年秋天凑巧他又被分配去犁那块田,竟然把眼镜犁了出来。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是有不少书的,父亲很珍惜他的书,他买书都在扉页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和购买时间、地点。我这些年回老家,有时把他买的书带到合肥来看,他还让侄儿打电话告诉我:“看完了就拿回去。”

父亲热爱学习,关注新知,所以对外面的情况格外关注。我记得我家里有一本地图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世界地图册》,小时候那可是我最爱翻阅的书,所以高中时我学得最轻松的就是地理课,我高考地理考了93分,听说是宣城市第一,直接与这本地图册相关。

因为家里经济困难,我从县城中学到家里来回都是步行走路,很少乘坐公交,那时单程公交2毛5分——这个钱足够我在学校食堂吃两天,我怎么舍得?就自己带米到学校食堂用饭盒蒸饭。周六下午学校不上课,我就回家带咸菜到学校吃一周。哥哥给我用竹子做了一根小扁担,周日下午,我一头挑着我的书包和塑料网兜兜着的菜坛子,一头挑着米袋子,走20多里路去学校。父亲在我的小扁担上写了三个字“千里行”,还经常鼓励我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他还多次给我朗诵毛泽东的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父亲读了几年私塾,开了眼,看到时代的大势,年轻时也积极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之中,还差点被时代的巨浪吞噬。他经历了很多苦难,飘荡东西,到了老年还能平静地生活在乡村,高寿,他的晚年是幸福的。


父亲进入耄耋之年以后多次和我说,他年轻时曾努力学习,追赶时代,却决没想到一生会经历那么多艰难,更没想到还能战胜各种艰难活过来,甚至到老也没患上任何器质性疾病。不过,2022年底,一场疾病突如其来,没来得及防备,父亲倒在他的100周岁和2023年的门槛上。

听父亲生前说,他的爷爷和奶奶在满清光绪初年从河南光山县移民到皖南的山区县广德,我们家就是他们当初来到广德所住,我们家的老房子是寺庙的房子。父亲小时候的家境并不殷实,但他十多岁在隔壁村子里读过两年私塾,这个私塾经历对他很重要,因为给父亲开蒙的老师傅大营是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冯玉祥的学生,上世纪二十年代跟随冯玉祥纵横驰骋在华北平原上,还担任过山东省某地的县长。

父亲在傅先生门下两年的受教,不仅让他的毛笔字成为后来半个村子各家春节门前的对联字,更让父亲开了眼。抗战胜利后,二十岁出头的父亲曾到南京找同乡谋职。父亲告诉我,当时他看到南京的混乱,果断返回家乡,并很快通过一位做地下党的堂兄找到了共产党游击队。

母亲十八岁嫁给我父亲,父亲先后在外面打游击、在公安局上班、在外地当教师,母亲就和我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种田种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全家逃难到了河南光山,父亲几乎一病不起,母亲为了给父亲治病,经常早出晚归,跑几十里山路,在远山里挖药材卖钱。五十年代中期,舅舅从芜湖的安徽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留在芜湖工作,母亲有时就带着大哥、大姐从光山出发到信阳坐火车到武汉,再从武汉坐船到芜湖,舟车劳顿,去看望我的外婆和舅舅。在芜湖时,母亲还参加了弋矶山医院附近工地的体力劳动,挑泥巴,一天挣几毛钱。

父亲后来被安排在邻村的一所小学任教,并于1987年从那所小学校长的岗位上退休。1979年春夏,父亲就已被本村小学邀请担任语文老师。某次,当时的公社教委组织其他学校领导来听课检查,邻村一位孙姓校长私下对本村校长表示了他的担心:这个没有学历的人,怎么能教好语文?其实,父亲的文史功底极其扎实,当时全公社小学统考,父亲教的班级语文平均分名列前茅。我读大学一年级时,父亲写给我的信中用了一个词“撙节”,我初看不懂,查了《辞海》才明白其意思。


父亲的习惯应该传承给我了,至今我的抽屉里还珍藏着父亲教书批改学生作业时使用过的一支红色的水笔。父亲爱看书,爱思考,爱历史文学,重视学习和教育。我小的时候,生产队给他的分工是赶牛犁田,只要天晴,父亲外出干活都会带着一本书,中间休息时就戴起老花眼镜坐在草垛旁看书。有一年秋天,父亲犁田时把眼镜丢在田地里,怎么也没找到,谁知第二年秋天凑巧他又被分配去犁那块田,竟然把眼镜犁了出来。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是有不少书的,父亲很珍惜他的书,他买书都在扉页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和购买时间、地点。我这些年回老家,有时把他买的书带到合肥来看,他还让侄儿打电话告诉我:“看完了就拿回去。”

父亲热爱学习,关注新知,所以对外面的情况格外关注。我记得我家里有一本地图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世界地图册》,小时候那可是我最爱翻阅的书,所以高中时我学得最轻松的就是地理课,我高考地理考了93分,听说是宣城市第一,直接与这本地图册相关。

因为家里经济困难,我从县城中学到家里来回都是步行走路,很少乘坐公交,那时单程公交2毛5分——这个钱足够我在学校食堂吃两天,我怎么舍得?就自己带米到学校食堂用饭盒蒸饭。周六下午学校不上课,我就回家带咸菜到学校吃一周。哥哥给我用竹子做了一根小扁担,周日下午,我一头挑着我的书包和塑料网兜兜着的菜坛子,一头挑着米袋子,走20多里路去学校。父亲在我的小扁担上写了三个字“千里行”,还经常鼓励我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他还多次给我朗诵毛泽东的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父亲读了几年私塾,开了眼,看到时代的大势,年轻时也积极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之中,还差点被时代的巨浪吞噬。他经历了很多苦难,飘荡东西,到了老年还能平静地生活在乡村,高寿,他的晚年是幸福的。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