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吴蔚然:那条回家的路

©原创 2023-01-20 13:37

40多年前,每到腊月二十几,父亲便开始盘算着要回徽州老家了。晚饭后我写作业,他在一旁独自收拾,他每晚整理一点,然后小包变大包,大包再盘成更大的包裹,也不知他整理了些啥,走之前最后一天晚上,三四个很沉的大包裹被粗麻绳捆得结结实实的,然后用那根光滑的扁担挑起,放在肩头掂一掂,受重很均匀的样子,就心满意足地放下,心无挂碍地洗漱准备睡觉,临睡前告诉我和弟弟,赶紧休息明天很早就会叫我起床赶车。

果然,次日清晨,天还黑黢黢的,正酣睡中,脸庞一只冰凉的手就把我惊醒了,睁眼,平日里暗淡的灯光这会正聚集火力刺向我的眼,重新缩回被窝无奈被子被掀起,几个回合下来,百般无奈穿衣起床。爸爸用命令的口吻对我和弟弟说:“赶快,背上书包准备出发!”

我俩稀里糊涂地跟着爸妈深一脚浅一脚地闯进了黑暗凛冽的寒风里,不知多少路,大抵是一路小跑到了长途汽车站,车站前停着一溜大公交车,爸妈带着我和弟弟找到上面写着“合肥-歙县”的车,检票员在车门边大声喊着:“去歙县的车马上要开了,没上车的抓紧。”确实,我们到得并不算早,车上空座不多了。

坐定,车子启动,也不过清晨5:30光景。这会儿踏实了,在大车子有节奏的颠簸中我又开始续上先前没做完的美梦,7点多时,不知是不是冻醒了,饥饿又开始困扰我,妈妈从随身背着的包里取出折好的毛巾,里面包着煮鸡蛋、蒸玉米还有红薯,还温热着呢,着实解馋又香喷喷的一顿早餐。

天越来越亮,路边风景越来越好,窗户上水汽也越来越重,我不时在这窗户的水汽中划开一小块看看外面,又不时闭着眼犯迷糊,身上的热气不知怎么慢慢都被损耗掉了。途中有人喊“师傅停车、停车”,车子哧溜了很长一段找了个地儿停下,旅客纷纷下车活动或上厕所,我跟着下来,车下并不比车上暖和,山野的风呼呼地刮,耳朵给冻得生疼。我不停搓手、跺脚还蹦着跳着想多攒点热量来抵挡这接下来还不知有多久的车程,心里一个劲地抱怨着这辆漏风的破车,可看到旅客那么多,也明白能坐上这车已属不易。

在“哐啷啷哐啷啷”漏风车玻璃的击打声中,车子艰难而又骄傲地进站了,检票员坐在长长车子中间的座椅上,探出头,用手使劲拍打车身冲着周围人群大声喝着“让开让开,车子进站咯”,人群让一点,车子进一点,人群在车后又立刻合拢围起,终于下车,爸妈取完行李点好数出站了,听妈妈说已是中午11:30了。


腿不知是冻麻了还是坐麻了的,好久不能动,晌午的太阳照在身上暖融融的,人立刻就活络了过来。爸爸挑上扁担带我们在车站旁随便找了家面馆,咸淡适中有韧劲的一大碗面,点缀着细碎碧绿的小葱花,我头也不抬地吃完,一仰脖子把浅褐色的酱油汤也喝得丝毫不剩,抹抹嘴还咂吧着汤头的味道。

爸爸又发话了:“吃好了,准备走吧?”妈妈似乎有些不情愿地嘟囔着,我全然没注意,没过多久,我们等来了一辆小车,原来是小叔,小叔帮我们把行李放到车后,我们又开启了下半程,比起上午的路漫漫,这不算啥,似乎打了几个盹,车又停了,前面已没有道路了,小叔下车和我们暂时作别。父亲又像沙僧似地挑起他的扁担,母亲背着一个包,手上挎着一个袋子,我和弟弟则背着自己的书包,前进。

可我站在群山间发蒙,不知路在何方、将向何方去,父亲兴高采烈地指着眼前的一条山路说:“顺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就到家啦!”我和弟弟欢呼雀跃地应和着:“就要到家咯,就要到家咯!”直到下午近4点钟到家时,我才知道,自己这句话是多么可笑肤浅。

起先是看不够的满屏青绿、听不够的清泉叮咚、惊喜不断的奇花异草,接着绵延的山路没完没了地打着转,从这座山接到那座山,每座山都长得一样,我希望下一座山、下一个冒着炊烟的村落就是我实实在在的老家,可失望不停地袭来,妈妈的抱怨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能听懂她在说些啥了。

和我们的沮丧相伴的是父亲越来越激动、越来越亢奋,他走走停停,不时拉着拽着我们,歇息时不忘指着身边的老树、前面的避雨亭抑或山那边将出现的一条小溪,和我们说着它们的故事。

它们在父亲眼里似乎都是活的,朋友似的,仿佛看见他或他的谁谁谁曾在那老树边偷吃萝卜、裹着湿衣气喘吁吁奔向避雨亭,等那倾盆大雨过去、看天边那触目的电闪雷鸣,夏天的小溪里他们相互泼洒一身水还有个小伙伴鱼没逮着却一头栽进水里呛了一大口……

爸爸眼中的山动了起来,他熟悉老家土地上的一草一木、闻得出村口飘来的尘土和风烟,在他的带动下,路程似乎被缩短了。村头,围上来的亲戚抢着背我们的行李,爸爸和他们大着嗓门说着家乡话,龇着黄牙脸上褶子堆着也在亲切地问长问短,热闹、欢笑、无拘……立刻充盈着我们到家的路。

独轮车不得不提。过完年返程,天麻麻亮透着星光,年轻力壮的亲戚推着独轮车,两边各挂一个大篓子,我和弟弟两个穿裹严实的孩子坐在里面睡眼惺忪,亲戚技术娴熟忽高忽低地推着车,风在耳畔呼啸,寒气刺骨,我俩像童话里的国王,坐在南瓜马车里在山林间穿梭巡游,很快清脆的、爽朗的笑声和在一起,如同浪花,一层层在山间不停回响。

时光如白驹过隙,我慢慢适应了每年随父亲回老家过年。我一度很纳闷,我们明明不在老家生活,为什么就不能在本地过年呢,我好些同学也很奇怪,过年想在一起嗨的机会都没有,我也觉得挺委屈,似乎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自己的圈子,但想想也就作罢了,雷打不动地回老家过年。

近些年,回家过年的路不再艰难,许多像我爸这样的前辈游子们在孩子陪同下开着车回家、出外务工在外定居的年轻人们也开着各式各样的、周边地区牌照的车子回家,公路已修建到了家门口,若是高峰时段,堵车时有发生。青丝白发、白云苍狗,父亲年岁渐长,转眼八十多了,过年回家的路于他而言倒比年轻时长了,难了,但他心心念念的还是他不变的白杨老家,不变的家乡建设,我还知道父亲永远是曾经的那个少年,他给予我很多他不知道的力量。


40多年前,每到腊月二十几,父亲便开始盘算着要回徽州老家了。晚饭后我写作业,他在一旁独自收拾,他每晚整理一点,然后小包变大包,大包再盘成更大的包裹,也不知他整理了些啥,走之前最后一天晚上,三四个很沉的大包裹被粗麻绳捆得结结实实的,然后用那根光滑的扁担挑起,放在肩头掂一掂,受重很均匀的样子,就心满意足地放下,心无挂碍地洗漱准备睡觉,临睡前告诉我和弟弟,赶紧休息明天很早就会叫我起床赶车。

果然,次日清晨,天还黑黢黢的,正酣睡中,脸庞一只冰凉的手就把我惊醒了,睁眼,平日里暗淡的灯光这会正聚集火力刺向我的眼,重新缩回被窝无奈被子被掀起,几个回合下来,百般无奈穿衣起床。爸爸用命令的口吻对我和弟弟说:“赶快,背上书包准备出发!”

我俩稀里糊涂地跟着爸妈深一脚浅一脚地闯进了黑暗凛冽的寒风里,不知多少路,大抵是一路小跑到了长途汽车站,车站前停着一溜大公交车,爸妈带着我和弟弟找到上面写着“合肥-歙县”的车,检票员在车门边大声喊着:“去歙县的车马上要开了,没上车的抓紧。”确实,我们到得并不算早,车上空座不多了。

坐定,车子启动,也不过清晨5:30光景。这会儿踏实了,在大车子有节奏的颠簸中我又开始续上先前没做完的美梦,7点多时,不知是不是冻醒了,饥饿又开始困扰我,妈妈从随身背着的包里取出折好的毛巾,里面包着煮鸡蛋、蒸玉米还有红薯,还温热着呢,着实解馋又香喷喷的一顿早餐。

天越来越亮,路边风景越来越好,窗户上水汽也越来越重,我不时在这窗户的水汽中划开一小块看看外面,又不时闭着眼犯迷糊,身上的热气不知怎么慢慢都被损耗掉了。途中有人喊“师傅停车、停车”,车子哧溜了很长一段找了个地儿停下,旅客纷纷下车活动或上厕所,我跟着下来,车下并不比车上暖和,山野的风呼呼地刮,耳朵给冻得生疼。我不停搓手、跺脚还蹦着跳着想多攒点热量来抵挡这接下来还不知有多久的车程,心里一个劲地抱怨着这辆漏风的破车,可看到旅客那么多,也明白能坐上这车已属不易。

在“哐啷啷哐啷啷”漏风车玻璃的击打声中,车子艰难而又骄傲地进站了,检票员坐在长长车子中间的座椅上,探出头,用手使劲拍打车身冲着周围人群大声喝着“让开让开,车子进站咯”,人群让一点,车子进一点,人群在车后又立刻合拢围起,终于下车,爸妈取完行李点好数出站了,听妈妈说已是中午11:30了。


腿不知是冻麻了还是坐麻了的,好久不能动,晌午的太阳照在身上暖融融的,人立刻就活络了过来。爸爸挑上扁担带我们在车站旁随便找了家面馆,咸淡适中有韧劲的一大碗面,点缀着细碎碧绿的小葱花,我头也不抬地吃完,一仰脖子把浅褐色的酱油汤也喝得丝毫不剩,抹抹嘴还咂吧着汤头的味道。

爸爸又发话了:“吃好了,准备走吧?”妈妈似乎有些不情愿地嘟囔着,我全然没注意,没过多久,我们等来了一辆小车,原来是小叔,小叔帮我们把行李放到车后,我们又开启了下半程,比起上午的路漫漫,这不算啥,似乎打了几个盹,车又停了,前面已没有道路了,小叔下车和我们暂时作别。父亲又像沙僧似地挑起他的扁担,母亲背着一个包,手上挎着一个袋子,我和弟弟则背着自己的书包,前进。

可我站在群山间发蒙,不知路在何方、将向何方去,父亲兴高采烈地指着眼前的一条山路说:“顺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就到家啦!”我和弟弟欢呼雀跃地应和着:“就要到家咯,就要到家咯!”直到下午近4点钟到家时,我才知道,自己这句话是多么可笑肤浅。

起先是看不够的满屏青绿、听不够的清泉叮咚、惊喜不断的奇花异草,接着绵延的山路没完没了地打着转,从这座山接到那座山,每座山都长得一样,我希望下一座山、下一个冒着炊烟的村落就是我实实在在的老家,可失望不停地袭来,妈妈的抱怨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能听懂她在说些啥了。

和我们的沮丧相伴的是父亲越来越激动、越来越亢奋,他走走停停,不时拉着拽着我们,歇息时不忘指着身边的老树、前面的避雨亭抑或山那边将出现的一条小溪,和我们说着它们的故事。

它们在父亲眼里似乎都是活的,朋友似的,仿佛看见他或他的谁谁谁曾在那老树边偷吃萝卜、裹着湿衣气喘吁吁奔向避雨亭,等那倾盆大雨过去、看天边那触目的电闪雷鸣,夏天的小溪里他们相互泼洒一身水还有个小伙伴鱼没逮着却一头栽进水里呛了一大口……

爸爸眼中的山动了起来,他熟悉老家土地上的一草一木、闻得出村口飘来的尘土和风烟,在他的带动下,路程似乎被缩短了。村头,围上来的亲戚抢着背我们的行李,爸爸和他们大着嗓门说着家乡话,龇着黄牙脸上褶子堆着也在亲切地问长问短,热闹、欢笑、无拘……立刻充盈着我们到家的路。

独轮车不得不提。过完年返程,天麻麻亮透着星光,年轻力壮的亲戚推着独轮车,两边各挂一个大篓子,我和弟弟两个穿裹严实的孩子坐在里面睡眼惺忪,亲戚技术娴熟忽高忽低地推着车,风在耳畔呼啸,寒气刺骨,我俩像童话里的国王,坐在南瓜马车里在山林间穿梭巡游,很快清脆的、爽朗的笑声和在一起,如同浪花,一层层在山间不停回响。

时光如白驹过隙,我慢慢适应了每年随父亲回老家过年。我一度很纳闷,我们明明不在老家生活,为什么就不能在本地过年呢,我好些同学也很奇怪,过年想在一起嗨的机会都没有,我也觉得挺委屈,似乎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自己的圈子,但想想也就作罢了,雷打不动地回老家过年。

近些年,回家过年的路不再艰难,许多像我爸这样的前辈游子们在孩子陪同下开着车回家、出外务工在外定居的年轻人们也开着各式各样的、周边地区牌照的车子回家,公路已修建到了家门口,若是高峰时段,堵车时有发生。青丝白发、白云苍狗,父亲年岁渐长,转眼八十多了,过年回家的路于他而言倒比年轻时长了,难了,但他心心念念的还是他不变的白杨老家,不变的家乡建设,我还知道父亲永远是曾经的那个少年,他给予我很多他不知道的力量。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