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起,我便时常流连于旧书摊,我高中的闲暇时光,大都是在租书店和校门口的小书摊度过的。摊主是个精瘦的平头中年人,总是骑着一辆人力三轮车,驮着一车旧书,很吃力的样子,像是匍匐的朝圣者。到了地方,找一块阴凉地,摊开一块布,将各类书籍依次摆放。书的品类有杂志期刊、史料典籍、名人传记等,五花八门,简直像个微型图书馆。
那时淘旧书,一是由于囊中羞涩,如到新华书店购书,是按原价售卖;而去旧书摊,却能以较为便宜的价格获取。那时候我最爱读的就是《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一攒下来生活费便要去买书。到了书摊,或是半蹲着,或是席地而坐,在凌乱的书堆中翻找心仪的那本,也不管旧书上是否有污渍或霉味,通常两元一本的杂志,我会跟摊主讨价还价到五元三本,卖书人的目光从手中的《水浒传》移到我身上,许是见我是个寒酸学生,便豪爽地大手一挥:“拿去吧!”我便乐滋滋地抱回教室和同学传阅着。
在那时贫瘠的生活里,这些旧书是我增长见识、接近自己心中的知音和圣贤的唯一途经。通过这些书,我所看到的天空越来越广袤,心胸也变得越来越宽广。淘旧书,二是享受“捡漏”的惊喜。我最爱在泛黄的纸页间寻找书的原来主人的批注,颇有种寻宝的感觉。
我曾淘到一本《浮生六记》,书页上写着“阿丽玛赠”。阿丽玛,一看就是个少数民族女孩的名字。想必这本书中也承载着历代主人的友情与回忆。但不知何故,这本书辗转流落到我的手中。它跋山涉水而来,最后遇见了我,倒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呢。由《浮生六记》便想到苏州的沧浪亭,想到贤惠的芸娘,盛夏的傍晚,阅读这本旧书,就有了荷叶田田,就有了荷花茶,就有了丝丝缕缕的凉意自心底而来……
淘书的乐趣还在于享受那份静谧。绕过喧闹的街道,拐进摆放着旧书摊的小巷子。泛黄的书页,散发着旧书特有的墨香,这份朴素、恬淡,给人一种恍如隔世之感。一本本旧书排列着,颇像儿时的故乡,虽然破旧着,却依然温暖、可亲着。
书对于人“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愤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一本本书,便可串起一寸寸生命的时光。如今,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了,旧书摊也越来越少了。但不管游经何地,看到旧书摊,我总会驻足翻阅,企盼着与一本旧书的温柔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