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许若齐:从前慢·小书摊

©原创 2022-07-21 16:00

屯溪新安桥东端,几年前建了一个书店,相当高大上。 

又有多少人知道,五六十年前,这里也曾是一块读书地呢! 

书缘际会,书香一脉。 

书店原址上曾有旧楼一栋,二楼就是屯溪的图书馆,而它一路之隔的江边,则是一溜的小书(连环画)摊。 

江边的小书摊,是露天的,一家一家挨着,延绵有一百来米,形成了一个略显弧形的带状。面朝江水,春暖花开时最有诗意:桃花春水,树色青青,江面上木(竹)排长龙般地逶迤而过。一排排长条木凳上,坐着低头看书的小朋友。他们收敛了平日的顽劣调皮,一个个像安安静静的猫。凳子旁,放着书包,也可能是一把木头宝剑或是滚着玩的铁环什么的。 

唯一的干扰,是随风来回摆动的柳条,时不时地在脸上头上拂一下,痒痒的。 

时光在这里分秒必慢,它没有任何理由走得快呵! 

书摊的书是按本租看的,价格有点弹性。也是两分钱一本,你若看两本,则收你三分钱;以此类推,一角钱可看七本书,当然,要在一个时间段里看完,不能带走的。花一角钱,慢一点的,足以消磨大半天时间了。 

特别薄的小人书,一分一本。 

我那时囊中羞涩,口袋里摸不出几分钱,又拒绝不了小人书的诱惑,于是怯生生地挪步书摊边,挨着身子,低头弓腰,从边上或后面与坐凳上者合看。 

这种揩油的勾当得小心翼翼,远近要拿捏好,千万不能冒犯那位付钱的主。否则只要一个白眼过来,哪怕看到再精彩处,你也要嗫嗫而退;重则被摊主轰出十米之外,如同饭店驱赶乞丐一般。 

确实蛮丢人的,可想想曹营中的刘皇叔,关键时候都能种菜装孙子,也就释然了。 

几年前,应约写一篇文章,聊聊读书经历。开头是这样的: 

我的阅读是以卑躬屈膝的姿态发端的…… 

我终于有了几个小钱,屁颠颠地直奔《三国演义》。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被绘成六十本,在架上层层码起来,哗哗占了一大块。里面的故事太家喻户晓了,我最崇拜的是常山赵子龙,长板坡,救阿斗,杀得天昏地暗。 

当然没有六十本全部看完,没那么多钱,而且后面也没有前面吸引人。听大人说,《三国演义》最有看头的是到“火烧赤壁”,诸葛亮五丈原死后就看不下去了。 

看来是这么回事。《水浒》《西游记》,好看不都是在前头吗? 

不管怎么说,这套小人书的几个人物一直栩栩如生。多少年后,看电视连续剧时,屏幕上关公的形象竟与小人书里的一模一样!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 

这导演和演员莫非也是看着这套小人书长大的? 

1978年,我参加高考,历史卷中有一题:官渡之战。我答得几乎滴水不漏。 

这童子功是小书摊上练的。 

小书摊这一带的新安江边,是屯溪这个小城文化休闲娱乐的汇集地。文化馆在五十米开外,经常从里面传出吹拉弹唱的声音。东边有一个说书场,常年有人在里面说书,那些插科打诨的东西,每每让人哈哈大笑。 

也有夜场,台子上方挂着一盏汽油灯(后来有电灯),里面卖些瓜子花生茶叶蛋什么的;花一分钱,跑堂会递过一块湿毛巾让你清爽提神。 

附近后来修了一个球场,一场由当地人进行的篮球赛也拥有大量的观众,喝采声也可以排山倒海,几个球员在屯溪拥有的知名度,不亚于后世人们心目中的乔丹。 

他们有一批“女粉丝”。 

桥头总有几个后生在玩劈甘蔗的游戏,赌本一根甘蔗而已。 

西边临江的地方置放着一排竹背靠椅,一角钱泡一杯茶,舒舒服服地四仰八叉,随你躺到什么时候。 

夏夜里很惬意,夜色渐浓,微风吹过,星星缀满天空,江中点点渔火。吆喝一声,卖西瓜的会递上一块红瓤黑籽薄皮的,现切。 

那时的人悠闲自在,不像当下的屯溪人,天一黑就一帮帮地沿江疾走,像赶什么似的;还规定每天多少步,一个个健步如飞,汗流浃背。 

江边现在美轮美奂,花团锦簇,少了什么呢? 

少了过去的“慢”。 

从前慢,小书摊。这是一个慢生活的符号。 

刚去世的香港作家倪匡说:我最反感是有人要求我每天走路一小时。 

我觉得他写的东西像是成人的小人书。



屯溪新安桥东端,几年前建了一个书店,相当高大上。 

又有多少人知道,五六十年前,这里也曾是一块读书地呢! 

书缘际会,书香一脉。 

书店原址上曾有旧楼一栋,二楼就是屯溪的图书馆,而它一路之隔的江边,则是一溜的小书(连环画)摊。 

江边的小书摊,是露天的,一家一家挨着,延绵有一百来米,形成了一个略显弧形的带状。面朝江水,春暖花开时最有诗意:桃花春水,树色青青,江面上木(竹)排长龙般地逶迤而过。一排排长条木凳上,坐着低头看书的小朋友。他们收敛了平日的顽劣调皮,一个个像安安静静的猫。凳子旁,放着书包,也可能是一把木头宝剑或是滚着玩的铁环什么的。 

唯一的干扰,是随风来回摆动的柳条,时不时地在脸上头上拂一下,痒痒的。 

时光在这里分秒必慢,它没有任何理由走得快呵! 

书摊的书是按本租看的,价格有点弹性。也是两分钱一本,你若看两本,则收你三分钱;以此类推,一角钱可看七本书,当然,要在一个时间段里看完,不能带走的。花一角钱,慢一点的,足以消磨大半天时间了。 

特别薄的小人书,一分一本。 

我那时囊中羞涩,口袋里摸不出几分钱,又拒绝不了小人书的诱惑,于是怯生生地挪步书摊边,挨着身子,低头弓腰,从边上或后面与坐凳上者合看。 

这种揩油的勾当得小心翼翼,远近要拿捏好,千万不能冒犯那位付钱的主。否则只要一个白眼过来,哪怕看到再精彩处,你也要嗫嗫而退;重则被摊主轰出十米之外,如同饭店驱赶乞丐一般。 

确实蛮丢人的,可想想曹营中的刘皇叔,关键时候都能种菜装孙子,也就释然了。 

几年前,应约写一篇文章,聊聊读书经历。开头是这样的: 

我的阅读是以卑躬屈膝的姿态发端的…… 

我终于有了几个小钱,屁颠颠地直奔《三国演义》。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被绘成六十本,在架上层层码起来,哗哗占了一大块。里面的故事太家喻户晓了,我最崇拜的是常山赵子龙,长板坡,救阿斗,杀得天昏地暗。 

当然没有六十本全部看完,没那么多钱,而且后面也没有前面吸引人。听大人说,《三国演义》最有看头的是到“火烧赤壁”,诸葛亮五丈原死后就看不下去了。 

看来是这么回事。《水浒》《西游记》,好看不都是在前头吗? 

不管怎么说,这套小人书的几个人物一直栩栩如生。多少年后,看电视连续剧时,屏幕上关公的形象竟与小人书里的一模一样!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 

这导演和演员莫非也是看着这套小人书长大的? 

1978年,我参加高考,历史卷中有一题:官渡之战。我答得几乎滴水不漏。 

这童子功是小书摊上练的。 

小书摊这一带的新安江边,是屯溪这个小城文化休闲娱乐的汇集地。文化馆在五十米开外,经常从里面传出吹拉弹唱的声音。东边有一个说书场,常年有人在里面说书,那些插科打诨的东西,每每让人哈哈大笑。 

也有夜场,台子上方挂着一盏汽油灯(后来有电灯),里面卖些瓜子花生茶叶蛋什么的;花一分钱,跑堂会递过一块湿毛巾让你清爽提神。 

附近后来修了一个球场,一场由当地人进行的篮球赛也拥有大量的观众,喝采声也可以排山倒海,几个球员在屯溪拥有的知名度,不亚于后世人们心目中的乔丹。 

他们有一批“女粉丝”。 

桥头总有几个后生在玩劈甘蔗的游戏,赌本一根甘蔗而已。 

西边临江的地方置放着一排竹背靠椅,一角钱泡一杯茶,舒舒服服地四仰八叉,随你躺到什么时候。 

夏夜里很惬意,夜色渐浓,微风吹过,星星缀满天空,江中点点渔火。吆喝一声,卖西瓜的会递上一块红瓤黑籽薄皮的,现切。 

那时的人悠闲自在,不像当下的屯溪人,天一黑就一帮帮地沿江疾走,像赶什么似的;还规定每天多少步,一个个健步如飞,汗流浃背。 

江边现在美轮美奂,花团锦簇,少了什么呢? 

少了过去的“慢”。 

从前慢,小书摊。这是一个慢生活的符号。 

刚去世的香港作家倪匡说:我最反感是有人要求我每天走路一小时。 

我觉得他写的东西像是成人的小人书。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