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在线消息 “小小哎水车(chei)吆 小小水车(chei)八尺长哎 抗旱保苗哎~嗨~车(chei)吆水忙……”4月15日上午,巢湖市东风路小学的教学楼间流淌着清亮的童声。五年级教室里,罗明付老师正在教唱巢湖民歌《小小水车八尺长》,孩子们清脆的嗓音裹着巢湖方言的尾音,像春日的巢湖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就在这充满朝气的歌声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巢湖民歌传承基地正式落户这所拥有120年历史的小学。巢湖市文旅局、市教体局以及巢湖市文化馆等相关负责人共同见证了这一文化传承的重要时刻。
事实上,东风路小学与巢湖民歌的缘分早已在时光里扎根——自2019年起,东风路小学便将巢湖民歌定为学校的特色教育项目,并正式纳入一年级课程表,通过教唱、组织比赛演出等方式,激发师生对巢湖民歌的学习热情。经过数年耕耘,学生们在探寻优秀传统文化中增强了文化自信,百年老校也在与古老非遗的碰撞中焕发新生。
罗明付师承巢湖民歌国家级传承人李家莲老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巢湖民歌的传播推广工作,并在学校教唱巢湖民歌,得到家长和学校的认可。在他看来,历经岁月沉淀的音符串联古今,这些孩子都将是巢湖民歌的传唱者。“通过对巢湖民歌与方言的挖掘、整理和记录,可以立体地展现巢湖区域文化的独特魅力。”罗明付在教唱巢湖民歌方面也有自己的想法,“巢湖民歌需要保护更需要传播。目前适合孩子传唱的巢湖民歌曲目比较少。下一步我们将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法,比如把地方的民歌文化内涵引入语文课堂,用作文记录民歌背后的故事,或是将民歌元素渗透到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歌词内容画画,通过这种多元化的传播方式,让民歌不再是曲谱上的符号,而成为可触可感的文化记忆。”
此次巢湖民歌传承基地的建立,对于东风路小学来说意义重大。“今后,我们将加大师资力量的培养和投入,争取早日让民歌课程覆盖全校每一个班级。”巢湖市东风路小学校长李洪松表示,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巢湖民歌传承人和相关专家学者进校园开展展演、培训和讲座等,依托博物馆、李家大院和南湖方巢湖民歌展示馆,成立东风路小学德育实践基地,让孩子们在实地探访中触摸民歌的“根”,让巢湖民歌从课本走进生活,从校园传向四方。
合新闻记者 周晓梅 文/图 通讯员 方子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