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巢湖民歌和肥东洋蛇灯参与《非遗里的中国》安徽篇节目录制

2025-04-03 09:23   合肥日报

合肥日报消息  3月30日至3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安徽篇在安徽泾县拍摄完成。本次拍摄共精选30多项极具安徽特色的非遗项目,其中包括两个合肥的项目。

本次拍摄聚焦“传承与创新”,通过文化解读、沉浸式体验、秀演等多种方式,为广大观众带来一场“非遗+”盛宴。

录制现场,底蕴深厚的文房四宝、质朴灵动的黄梅戏、精彩纷呈的无为鱼灯、技艺精湛的徽州漆器、会练五禽戏的机器人等,成功抓住嘉宾眼球,也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徽州臭鳜鱼、胡适一品锅、淮南牛肉汤、豆腐宴……一道道安徽特色美食,更是让嘉宾们品尝了“舌尖上的非遗”。

参与本次录制的两个合肥非遗项目分别是巢湖民歌和肥东洋蛇灯。

巢湖民歌以丰富多彩的题材、质朴无华的内容、生动的表演方式记载了劳作、生活场景以及民风民俗、自然风光。2006年,巢湖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散发着浓厚乡土气息的艺术瑰宝。

肥东洋蛇灯起源于包公镇大邵村,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集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手工技艺等多种文艺形式于一体,舞蹈独具匠心,制作工艺复杂。2008年,肥东洋蛇灯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里的中国》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通过非遗创新秀演、沉浸体验、还原绝技等多种方式,带领观众以沉浸式互动方式体验非遗之美,全景展现中国非遗的深厚绵长。

合新闻记者 夏伟

合肥日报消息  3月30日至3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安徽篇在安徽泾县拍摄完成。本次拍摄共精选30多项极具安徽特色的非遗项目,其中包括两个合肥的项目。

本次拍摄聚焦“传承与创新”,通过文化解读、沉浸式体验、秀演等多种方式,为广大观众带来一场“非遗+”盛宴。

录制现场,底蕴深厚的文房四宝、质朴灵动的黄梅戏、精彩纷呈的无为鱼灯、技艺精湛的徽州漆器、会练五禽戏的机器人等,成功抓住嘉宾眼球,也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徽州臭鳜鱼、胡适一品锅、淮南牛肉汤、豆腐宴……一道道安徽特色美食,更是让嘉宾们品尝了“舌尖上的非遗”。

参与本次录制的两个合肥非遗项目分别是巢湖民歌和肥东洋蛇灯。

巢湖民歌以丰富多彩的题材、质朴无华的内容、生动的表演方式记载了劳作、生活场景以及民风民俗、自然风光。2006年,巢湖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散发着浓厚乡土气息的艺术瑰宝。

肥东洋蛇灯起源于包公镇大邵村,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集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手工技艺等多种文艺形式于一体,舞蹈独具匠心,制作工艺复杂。2008年,肥东洋蛇灯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里的中国》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通过非遗创新秀演、沉浸体验、还原绝技等多种方式,带领观众以沉浸式互动方式体验非遗之美,全景展现中国非遗的深厚绵长。

合新闻记者 夏伟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