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池州消息 青阳县杜村乡立足辖区群众需求,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聚焦“多元共治、群众自治、加强联动”,创新打造“三圈”,持续提升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效能,不断增强辖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强化多元共治,扩大联建“治理圈”。杜村乡推深做实党员“1+1”亮牌工程,依据居住户数、服务资源等实际,科学划分网格,引导和鼓励党员干部、乡村能人等加入党员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效组建起乡村治理服务的“集体作战”力量。充分发挥服务区“两员一队”作用,聚焦排查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普法、政策宣传,助力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服务效能。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民主协商、多元参与、重心下移,打造一批“小而美”“惠而实”的民生项目,切实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针对五阳村存在集体活动场地功能不全,不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及健康需求,导致村民集体活动少等问题,2024年以来,通过深入现场考察、党群屋场夜话充分听取村民代表和群众意见建议后,决定在五阳村辉馆组改建党群活动中心。目前活动中心已全部完工,内设爱心书屋、老年活动中心等功能室,有效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让“活动去哪儿”不再是难题,充分满足群众就近活动需求,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
引领群众自治,共建共享“幸福圈”。积极构建资源信息新平台,将党群服务中心、社工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关键阵地实施资源整合,成功打造出集志愿服务、理论宣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综合服务平台。同时秉持精准对接社会与群众需求之理念,积极动员社工、志愿者等多方资源,以“党员+社工+志愿者”为核心团队,建立了覆盖理论宣讲、文化艺术、医疗卫生、教育扶持、法律服务等多元化领域的4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并紧密围绕“板凳课堂”“美村美户”及“情系桑榆·情暖夕阳”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项目,深入走访关怀留守儿童,为孤寡老人提供理发、清洁等贴心服务,一系列举措有效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与积极性,为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联动协调,壮大基层“核心圈”。杜村乡“线上线下”齐发力,加大宣传力度。“线上”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等渠道,推送反诈案例,以案释法,进一步增强群众防范意识,避免电诈案件发生。“线下”整合派出所、司法所、妇联、人大代表等力量,联合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培训,引导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共集中宣传20余场次,受教育人数2000余人。同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压实工作责任,搭建起党群、干群“关系网”,让群众“交实底”“唠实嗑”,广泛收集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维护、便民设施升级、农田水利改造等方面的诉求,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急,持续以“民呼皆有应”深耕基层治理“责任田”。并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力度,重点排查调解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矛盾纠纷,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和对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按照“一事一策一档”登记造册,明确责任单位、包案领导和化解工作措施,确保矛盾纠纷得到有效解决。2024年,杜村乡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共68件。(通讯员 吴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