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庐阳区着力培育和加强调解仲裁工作能力,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既“抓末端、治已病”,又“抓前端、治未病”,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以“和”为先,下好诉源治理“先手棋”
基层网格织牢织密。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全力推进规上企业调解组织建设,通过企业自建、工会带建、社区共建等多种形式,全区11个乡镇、75个社区均组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943家企业的组建率超过70%,“穿针连线”织密劳动争议基层治理网格,实现“矛盾不出区、纠纷不上交”。
源头调处见行见效。充分利用“互联网+调解仲裁”工作模式,畅通调解服务“点对点”渠道,提供调解业务“手把手”指导,发挥基层“身边人”联调效用,实现矛盾“家门口”快速化解,今年以来,有效引导劳动者通过线上调解平台申请、处理案件276件,占调解案件量60%以上。
和谐培育走深走实。根据该区企业实际和劳动关系运行情况,分类组织实施、分步推进创建,2020年以来,全区企业、个人累计获得“四个金牌”荣誉达到24家(/人)次;获得市级以上和谐示范称号达到127家次。辖区乡镇街道、园区、企业等各群众对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参与度和热情度不断攀升,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注入了源头活水。
以“新”为谋,唱好多元解纷“协奏曲”
首家建立诉裁调对接机制。充分发挥全市首家“人社+工会+法院”劳动争议诉裁调对接工作室作用,积极吸纳区司法局、区检察院协同力量,引导劳动关系明确、诉求金额不大、有和解意愿的当事人,从快从简进入案前调解,逐步形成“司法关注、人社发力、工会协调、诉调衔接”的工作格局。机制建立以来,工作室调解案件近千件,调解成功达440余件,仲裁调解成功率超过75%。
首要关注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搭建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新业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整合法院、工会、法援、劳动监察等资源,畅通农民工、新就业形态群体劳动争议案件办理渠道,引导特殊群体正确选择维权渠道,促进劳动维权“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
首次探索“仲裁+就业”模式。立足维权劳动者的就业需求、技能岗位等现实需求,与人社就业帮扶工作“无缝衔接”,综合采用“调解仲裁+就业帮扶”台账、就业招聘会咨询服务、发放仲裁宣传册等多元服务,强联动、强普法、强指导,促进失业劳动者再就业、创新业,帮助劳动者端稳就业“饭碗”。
以“人”为本,当好法治宣贯“排头兵”
夯实和谐根基。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情况,切实增强调解仲裁工作力量,充分发挥调解基础性作用和仲裁准司法制度优势,2024年,接待劳动者劳动维权咨询超5000次,受理劳动争议案件超2000件,仲裁结案率100%,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擦亮宣讲品牌。持之以恒深化劳动用工风险讲座、“仲裁帮你忙”“仲享会”等法治宣传活动成果,今年以来已开展22期,服务遍及区内企业近200家,服务劳动者超过千名,直接解决企业治理、劳动维权等群众提出的问题百余个,聚焦企业和劳动者的“急难愁盼”,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善讲法治故事。独立编制并向广大群众发放劳动仲裁案例小册子3000余份,在庭前、调解、审理各环节中随案普法、以案释法,秉持“法为上、理为先、和为贵”的工作理念,全年协调、调解结案占总比超过60%。今年7月,更是将巡回法庭开进辖区街道,用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案件教育引导群众依法办事、遵规守法,实现“办理一案、普法一次、治理一域”,不断促进法治文化有机融入社会治理新格局。(阎维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