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跟您相处的时间很短,但能遇见您这样有爱心的老师,我感到很幸福。”
“承蒙您的谆谆教诲,让我在小学的生活充满乐趣,也感谢您在学习和生活中对我的帮助,真诚谢谢您,亲爱的刘老师!”
“我不是一个听话的乖孩子,语文成绩也很差,就算这样,您还是从未放弃我,作为您的学生,我很荣幸,在此,我想说一声‘刘老师,您辛苦了’!”……
一载一载的春秋如白驹过隙。在刘昌侠办公桌上的一角,放着一个语文书大小的铁盒子,里面装满了学生对她的感谢与祝福。
刘昌侠是濉溪县四铺中心小学副校长,也是一名小学语文高级老师,她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潜心钻研教学,用耐心、爱心和恒心引导一批又一批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先后获得“市优秀教师”“县骨干教师”“县优秀教师””县岗位明星”“九届县政协优秀委员”等称号,她所撰写的论文或执教的课文先后在多次在省、市评比中获奖。
耐心施教,当好学生领路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1996年7月,从合肥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刘昌侠走上工作岗位,由一名学生变成了一位老师,从此,她便用“倾囊相授”四个字,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者这个角色。
9月3日,随着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刘昌侠走出教室,来到办公室,开始埋头批改作业。她指着一旁还未批改完的作业对记者说:“当老师就是这样,晚睡早起、批改作业是我们的常态,但只要有耐心,认真对待每个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没有放弃他们,一切都值得。”
语文课程的育人方式与其他学科有许多共通之处,但其自身的特点也很鲜明。多年来,刘昌侠一直探索好的教学经验与做法,让每位学生爱上语文。她用心备课,对烂熟于心的知识点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她从每个学生表情的细微变化中捕捉信息,对教学做适时调整;她为学生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生曹某某是一个有着逆反心理的学生,对语文提不起一点兴趣,更不热爱课外阅读,被老师批评过,而变得偏执和消极,上课不专心,还时而顶撞老师,对此她的妈妈非常着急,找到刘老师商量解决的办法。
刘昌侠不厌其烦地找曹某某谈心,告诉他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并且在班上适时对他进行表扬和赞赏。慢慢了解了老师对他的良苦用心,曹某某开始坦诚地向刘老师敞开了心门,他们成为了“好朋友”。自此,曹某某开始认真学习语文,最终,原本基础就不差的他通过努力,撰写的文章《团不回去的毛绒团》发表在《安徽青年报》上。
在刘昌侠的执教生涯里,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她说:“只要看到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心里就很开心。”
爱心育人,做好班级掌舵人
为了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刘昌侠时刻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守护着班里的每位孩子,她坚信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唤起另一颗心。她说:“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只要有爱心,以母爱般的情感,温暖每一个学生,就可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在刘昌侠的班里,有一位留守儿童,虽然勤奋的他,因为缺乏关怀成绩有所下降,刘昌侠与其结成对子,并经常为他购买课外书及学习用品,还上门为他辅导作业。
还有一个单亲家庭的男孩子,父亲智力残疾,家里相对困难,晚上睡觉铺盖较少。刘昌侠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为孩子买了棉被,刘昌侠至今仍记得男孩接过棉被后,清澈眼眸中闪烁的泪水。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刘昌侠的爱也无处不在,因此,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呼刘昌侠为“妈妈老师”。
光有爱是不够的。在给学生无微不至关怀的同时,刘昌侠还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教育和管理。在她的班里,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所受到的教育不同,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大有差异。
刘昌侠始终以不抛弃不放弃的心态,公平对待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她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告诉他们考试失利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她私下跟家长沟通,做到家校合育,鼓励后进生重新鼓起学习的勇气。面对差生,她没有讽刺、挖苦和打击,而是帮助其分析落后的原因,用爱心去感化他们,让他们在理解与关爱中健康成长。
倾心学习,做好学科带头人
“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成长。”面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们,刘昌侠深感责任重大。如何把看似简单枯燥的语文课上好,成了刘昌侠思考的首要问题,她说:“这不仅需要老师的智慧,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刘昌侠满怀热情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研究教育发展规律,以崭新的教育理念丰富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
她努力探寻适合各年级段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分组合作式、启发式、讨论式、自主学习式等教法,因材施教,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她敢于创新,大胆实践,运用《新课标》及现代教学方法,扎实做好备、教、批、辅、考等教学环节,适时检测学生成绩,掌握他们学习中的短板,有重点地加以辅导。
刘昌侠也非常注重教育教学研究,她每年都要订阅语文专业杂志,阅读教育教学书籍为自己充电,并且利用课余时间,从事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课题研究。她所执教的《小马过河》一课在濉溪县小学语文(阅读与表达)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教学设计《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荣获濉溪县小学科学优秀设计二等奖;论文《浅谈电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浅谈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分别在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电教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评选、濉溪县小学语文学科优秀教学论文中荣获二等奖、一等奖。
一滴水能够折射出太阳的光芒,无数滴水则汇聚成智慧的海洋。在刘昌侠看来,灵魂的工程师总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用心血和汗水托起明天的太阳。谈起未来的打算,刘昌侠笑着说:“教学多年,能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我最大的心愿。”
(郭子文 吴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