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叶集区姚李镇:以矛盾调处“小切口”推动基层治理“大提升”

2024-08-01 16:45

叶集区姚李镇创新推出以“乡里乡亲”党员调解工作室为主体的“1+3+N”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法,有效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于起始、消除于萌芽,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凝聚“调”的力量,打造“1+3+N”多元化解格局

一是“1”核统领,党委领导明方向。秉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耐心细致“三个原则”,明确镇党委每周召开例会,专题研究全镇矛盾纠纷、信访维稳、市民热线等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梳理、建档,研究解决方案,并交由分管政法的党委副书记全过程牵头处理。

二是“3”长联动,化解纠纷促和谐。统筹全镇37个党支部的1100余名党员下沉112个网格一线,发挥片长、点长、网格长“3”长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每遇到复杂、疑难矛盾纠纷,由党委副书记第一时间召集“三长”联合“会诊”,根据矛盾双方争论的焦点问题,联合研判、快速处置,明之以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角度疏导化解矛盾,提高纠纷处置效率。

三是“N”方力量,凝聚合力强保障。在“三长”联动基础上,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吸收司法等部门负责人、包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法律顾问等社会力量,全方位共同参与化解矛盾纠纷,打造“三长”联动、齐抓共管、协同治理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

优化“处”的流程,构建“研调访”闭环调处体系

一是研判合力。建立“一口受理、会商研判”工作机制,对矛盾纠纷涉及主体明确、在镇政府职责范围内能予以解决的,责令相关部门主动妥善调处。对涉及主体不明确或涉及多个主体的,明确调解主体部门和责任,确保矛盾纠纷“有人管、有人调、能化解”。对涉法涉诉的,通过邀请法官、律师共同参与调解,引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二是调处化解。采用现场联动调处的方式,将调解工作力量由后端移至前端、把以往单兵作战的职能部门力量整合,打通部门壁垒,构建联合联动办公、联合联动办事、联合联动接访、联合联动调处的调解模式,实现矛盾纠纷调解抓早抓小,弥补传统调解机制的缺陷漏洞,切实把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

三是跟踪回访。开展定期回访,对已调解的每起矛盾纠纷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对情况复杂、濒临激化、涉及多方当事人的纠纷在调解后的一周内限期进行回访,并做好回访登记。在回访过程中,深度了解当事人思想状况,关注其行为有无反常,对调解协议的态度等。对有激化苗头的,果断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全力做好纠纷调解“后半篇文章”。

夯实“稳”的根基,释放“三个有效”倍增效应

一是有效全面整合力量。打造“乡里乡亲”党员特色调解品牌,从优选聘退休教师、机关单位退休干部、离任村干部等一批有能力、有威望、有专业、有热情的人员担任品牌调解员,化解各类矛盾。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对群众反映合理、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代表、委员以建议、意见、议案、提案等形式反馈给相关部门,监督推动相关部门及时解决问题。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纠纷调处,与“孺子牛”志愿服务队伍联合开展活动,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针对贫弱、老幼、残疾等弱势群体,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方位化解社会各类矛盾。

二是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无事找书记平台受理群众诉求3592件,同比上升44%;调处各类纠纷150起,同比下降19%。通过持续深化“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从源头有效畅通基层群众诉求的收集和处理,为群众在“家门口”反映诉求、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提供便利,有效避免矛盾累积、减少“信访上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是有效维护社会和谐。在“三长”联动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基础上,定期复盘、举一反三,对多发性、群体性、苗头性问题开展集中整治,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让纠纷消弭于萌芽,在有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 

(徐维刚)

叶集区姚李镇创新推出以“乡里乡亲”党员调解工作室为主体的“1+3+N”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法,有效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于起始、消除于萌芽,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凝聚“调”的力量,打造“1+3+N”多元化解格局

一是“1”核统领,党委领导明方向。秉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耐心细致“三个原则”,明确镇党委每周召开例会,专题研究全镇矛盾纠纷、信访维稳、市民热线等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梳理、建档,研究解决方案,并交由分管政法的党委副书记全过程牵头处理。

二是“3”长联动,化解纠纷促和谐。统筹全镇37个党支部的1100余名党员下沉112个网格一线,发挥片长、点长、网格长“3”长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每遇到复杂、疑难矛盾纠纷,由党委副书记第一时间召集“三长”联合“会诊”,根据矛盾双方争论的焦点问题,联合研判、快速处置,明之以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角度疏导化解矛盾,提高纠纷处置效率。

三是“N”方力量,凝聚合力强保障。在“三长”联动基础上,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吸收司法等部门负责人、包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法律顾问等社会力量,全方位共同参与化解矛盾纠纷,打造“三长”联动、齐抓共管、协同治理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

优化“处”的流程,构建“研调访”闭环调处体系

一是研判合力。建立“一口受理、会商研判”工作机制,对矛盾纠纷涉及主体明确、在镇政府职责范围内能予以解决的,责令相关部门主动妥善调处。对涉及主体不明确或涉及多个主体的,明确调解主体部门和责任,确保矛盾纠纷“有人管、有人调、能化解”。对涉法涉诉的,通过邀请法官、律师共同参与调解,引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二是调处化解。采用现场联动调处的方式,将调解工作力量由后端移至前端、把以往单兵作战的职能部门力量整合,打通部门壁垒,构建联合联动办公、联合联动办事、联合联动接访、联合联动调处的调解模式,实现矛盾纠纷调解抓早抓小,弥补传统调解机制的缺陷漏洞,切实把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

三是跟踪回访。开展定期回访,对已调解的每起矛盾纠纷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对情况复杂、濒临激化、涉及多方当事人的纠纷在调解后的一周内限期进行回访,并做好回访登记。在回访过程中,深度了解当事人思想状况,关注其行为有无反常,对调解协议的态度等。对有激化苗头的,果断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全力做好纠纷调解“后半篇文章”。

夯实“稳”的根基,释放“三个有效”倍增效应

一是有效全面整合力量。打造“乡里乡亲”党员特色调解品牌,从优选聘退休教师、机关单位退休干部、离任村干部等一批有能力、有威望、有专业、有热情的人员担任品牌调解员,化解各类矛盾。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对群众反映合理、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代表、委员以建议、意见、议案、提案等形式反馈给相关部门,监督推动相关部门及时解决问题。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纠纷调处,与“孺子牛”志愿服务队伍联合开展活动,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针对贫弱、老幼、残疾等弱势群体,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方位化解社会各类矛盾。

二是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无事找书记平台受理群众诉求3592件,同比上升44%;调处各类纠纷150起,同比下降19%。通过持续深化“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从源头有效畅通基层群众诉求的收集和处理,为群众在“家门口”反映诉求、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提供便利,有效避免矛盾累积、减少“信访上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是有效维护社会和谐。在“三长”联动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基础上,定期复盘、举一反三,对多发性、群体性、苗头性问题开展集中整治,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让纠纷消弭于萌芽,在有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 

(徐维刚)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