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怀宁县高河镇:三招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2024-05-16 14:32

近年来,怀宁县高河镇坚持招才引智和本土培养相结合,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历练在基层、扎根在基层、逐梦在基层,为推动区域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引才还巢,多举措激活聚才“磁场”。坚持系统谋划、统筹协调、把关定向,有效化乡贤资源为“智库”、“宝库”,牵住故乡与人才的乡愁“红线”。一体发力框架共搭。协调宣传、教育、经济发展等职能部门,探索建立“部署落实-调整完善-评估问效”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统筹抓好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坚持差异化评价,结合村情实际分类确定标准,根据人才存量、走访慰问情况、活动举办情况等分项赋值,确保各村(社区)都能“跳一跳、够得着”,形成党委居中领导、组织牵头抓总、部门密切配合、村(社区)齐头并进的人才工作新局面。一网串联数据互通。着力把优秀人才挖掘出来、储备起来,充分利用同乡会、商会等资源荐才寻才,以安庆市人才管家、怀宁县独秀英才管家等平台为依托,分级分类建立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党政人才、博士人才、人力资源人才等存量人才库。2023年新采集重点领域人才信息350余条,入库人才总数超1万人,结合在库信息,针对性赴外省开展“双招双引”活动20余人次,有效促进人才、项目、资金合流同归。一城全动载体同抓。以党组织为纽带,将镇直单位、各村(社区)织进一张宣传网络。以云端数据为支撑底座,建立健全人才包保联系服务机制,组织开展“访贤问能”“百名人才大走访”等活动;持续加强和改进青年人才联系服务,联合举办优秀高校新生座谈会、入伍青年座谈会、新兵入伍欢送会等。2023年以来举办活动40余场,走访慰问人才及家属130人次,为困难大学新生发放助学金近6万,有效激发在外人才“反哺乡梓”的情怀。

点土成金,多方位延伸育才“链条”。坚持以育才“接力”引才,用实用好“传帮带”机制,使本土人才如春笋般冒出、如青松般扎根。筑牢红色根脉强引领。深挖细选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青年农民等重点群体,及时发展储备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持续加大从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的力度,近三年来通过计划倾斜、专项推动、定期调度等方式,从后备干部中发展党员50余名,吸引87名优秀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将各类人才牢牢凝聚在党旗下。推行党员干部与党外人才“结对子”,差异化开展送学上门、初心讲座、联谊座谈等活动,为人才思想上补“钙”、工作上加“油”。把准发展脉搏传帮带。聚焦种植养殖、传统技艺和网络电商等重点领域,加大党员致富能手“领头雁”培育力度,深入推进本土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邀请云南大学、安农大等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种植基地等开展实地指导,组织农技人员、种植大户与普通群众以“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结对帮带,2023年以来开展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300余人次,补上市场、技术、管理等知识短板,助力越来越多的乡村人才脱颖而出。扎根基层熔炉锻才干。以“墩苗培养、递进历练、适时使用”为主线,注重将高层次人才、本土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不同主体吸纳到乡村振兴一线主战场,充分考虑后备干部专技特长和个人意向,按村制定后备干部跟班锻炼计划,遴选15名优秀后备干部到环境整治、消防安全、为老服务、生活救助等关键岗位打磨锤炼、蹲苗壮骨,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助才高飞,多领域汇聚向上“势能”。用好用足人才资源“富矿”,注重赤诚引才、双向奔赴,营造“人才助推产业发展、产业催生人才涌流”的优良生态。精准匹配畅通道。坚持用当其时、用当其味,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才,采取毛遂自荐、他人推荐、公开考试、组织审核等多种方式充分挖掘开发,为后备力量搭建施展拳脚的广阔舞台。2021年换届以来先后吸纳73名人才进入后备干部队伍,吸纳38名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构建畅通有序的本土人才发展通道,形成“强雁展翅”、“头雁引领”的人才雁阵格局。借智聚力出实招。以乡镇企业、村办企业为主体,坚持柔性引才、弹性用才,搭建引进人才与区域内创新主体的合作网络,从对口高校院系招引一批候鸟型学者,针对性开展技术攻关;从创业能人、退休教师、致富大户中选树一批“金牌顾问”,深度参与村务管理。2023年以来与6名博士签订柔性引才协议,聘请村级发展顾问2人,签订产学研协议4份,实现产业与人才从源头融合、向深处扎根。牵线架桥谋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编制人才“分布地图”“需求地图”。深化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合作模式,着眼在外骨干型和潜力型企业,深挖辖区人才存量资源,招引9家从事检测行业的企业签订投资协议,入驻镇级检测产业园,形成人才随链而聚、聚链成群的良好生态。

(刘佳音)


近年来,怀宁县高河镇坚持招才引智和本土培养相结合,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历练在基层、扎根在基层、逐梦在基层,为推动区域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引才还巢,多举措激活聚才“磁场”。坚持系统谋划、统筹协调、把关定向,有效化乡贤资源为“智库”、“宝库”,牵住故乡与人才的乡愁“红线”。一体发力框架共搭。协调宣传、教育、经济发展等职能部门,探索建立“部署落实-调整完善-评估问效”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统筹抓好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坚持差异化评价,结合村情实际分类确定标准,根据人才存量、走访慰问情况、活动举办情况等分项赋值,确保各村(社区)都能“跳一跳、够得着”,形成党委居中领导、组织牵头抓总、部门密切配合、村(社区)齐头并进的人才工作新局面。一网串联数据互通。着力把优秀人才挖掘出来、储备起来,充分利用同乡会、商会等资源荐才寻才,以安庆市人才管家、怀宁县独秀英才管家等平台为依托,分级分类建立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党政人才、博士人才、人力资源人才等存量人才库。2023年新采集重点领域人才信息350余条,入库人才总数超1万人,结合在库信息,针对性赴外省开展“双招双引”活动20余人次,有效促进人才、项目、资金合流同归。一城全动载体同抓。以党组织为纽带,将镇直单位、各村(社区)织进一张宣传网络。以云端数据为支撑底座,建立健全人才包保联系服务机制,组织开展“访贤问能”“百名人才大走访”等活动;持续加强和改进青年人才联系服务,联合举办优秀高校新生座谈会、入伍青年座谈会、新兵入伍欢送会等。2023年以来举办活动40余场,走访慰问人才及家属130人次,为困难大学新生发放助学金近6万,有效激发在外人才“反哺乡梓”的情怀。

点土成金,多方位延伸育才“链条”。坚持以育才“接力”引才,用实用好“传帮带”机制,使本土人才如春笋般冒出、如青松般扎根。筑牢红色根脉强引领。深挖细选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青年农民等重点群体,及时发展储备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持续加大从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的力度,近三年来通过计划倾斜、专项推动、定期调度等方式,从后备干部中发展党员50余名,吸引87名优秀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将各类人才牢牢凝聚在党旗下。推行党员干部与党外人才“结对子”,差异化开展送学上门、初心讲座、联谊座谈等活动,为人才思想上补“钙”、工作上加“油”。把准发展脉搏传帮带。聚焦种植养殖、传统技艺和网络电商等重点领域,加大党员致富能手“领头雁”培育力度,深入推进本土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邀请云南大学、安农大等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种植基地等开展实地指导,组织农技人员、种植大户与普通群众以“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结对帮带,2023年以来开展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300余人次,补上市场、技术、管理等知识短板,助力越来越多的乡村人才脱颖而出。扎根基层熔炉锻才干。以“墩苗培养、递进历练、适时使用”为主线,注重将高层次人才、本土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不同主体吸纳到乡村振兴一线主战场,充分考虑后备干部专技特长和个人意向,按村制定后备干部跟班锻炼计划,遴选15名优秀后备干部到环境整治、消防安全、为老服务、生活救助等关键岗位打磨锤炼、蹲苗壮骨,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助才高飞,多领域汇聚向上“势能”。用好用足人才资源“富矿”,注重赤诚引才、双向奔赴,营造“人才助推产业发展、产业催生人才涌流”的优良生态。精准匹配畅通道。坚持用当其时、用当其味,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才,采取毛遂自荐、他人推荐、公开考试、组织审核等多种方式充分挖掘开发,为后备力量搭建施展拳脚的广阔舞台。2021年换届以来先后吸纳73名人才进入后备干部队伍,吸纳38名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构建畅通有序的本土人才发展通道,形成“强雁展翅”、“头雁引领”的人才雁阵格局。借智聚力出实招。以乡镇企业、村办企业为主体,坚持柔性引才、弹性用才,搭建引进人才与区域内创新主体的合作网络,从对口高校院系招引一批候鸟型学者,针对性开展技术攻关;从创业能人、退休教师、致富大户中选树一批“金牌顾问”,深度参与村务管理。2023年以来与6名博士签订柔性引才协议,聘请村级发展顾问2人,签订产学研协议4份,实现产业与人才从源头融合、向深处扎根。牵线架桥谋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编制人才“分布地图”“需求地图”。深化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合作模式,着眼在外骨干型和潜力型企业,深挖辖区人才存量资源,招引9家从事检测行业的企业签订投资协议,入驻镇级检测产业园,形成人才随链而聚、聚链成群的良好生态。

(刘佳音)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