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合肥在线消息 “侧踢,动作收尾要快速……”5月的一个周末,位于巢湖市东塘路的一家武馆里,62岁的周德俊正在耐心指导孩子们练习查拳基本功。
说到查拳,可能大多数人还不太了解,更有可能读不对拳名。武术界素有“南拳北腿山东查”之说,不过,比起“太极”“咏春”这些经常被搬上银幕的“明星”派别,查拳显得“低调”很多。多年来,周德俊等查拳传人扎根巢湖,在教授众多弟子的同时,不断研究查拳技艺,力求查拳本土化,让更多巢湖人感受到查拳的魅力。
隐藏巢湖民间的武者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武林高手层出不穷,这可不是只存在于武侠小说。在巢湖,就隐藏着这样一位武者。
初见周德俊,多年习武的他虽已年过六旬,但看起来神清体健、走起路来脚下生风,说起话来尽显低调与谦逊。
查拳并非小众武术,而是影响范围极广、流派众多的宗师级拳种。2008年6月7日,查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实查拳是中国北方广泛流传的长拳拳种,在山东的聊城、济宁等地非常盛行。”周德俊介绍,查拳最初在山东冠县的回族中流传,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现已传播到全国各地及海外。查拳以站桩开始、弹腿入门、套路求法、散打求真,循序渐进,其风格独特、姿态潇洒、刚柔兼备,是长拳类型中比较系统的拳种。
在武馆的训练场地,周德俊拉开架势,只见一招一式气势十足、刚柔相济、舒展大方。一整套动作完成后,周德俊脸不红气不喘,可见功底深厚。
“我从6岁就开始学习查拳,刚开始觉得练武太辛苦,但坚持下来后越来越喜欢,就打算向武术这方面发展。”而周德俊学习查拳与他的家族历代崇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周氏始祖周世裕祖籍山东,从小学习查拳,是当时的武举人,明末清初时调至安徽寿春任镇守,经过数百年的代代传承,岁月的指针转到今天,查拳传至周德俊这一代。周德俊在尽得家传武功精华的同时,先后拜全国著名武术技击家马承智弟子陈兆友、寿县查拳门第二代传人米志斌为师学习查拳、八极拳、形意拳等。
“现在我教授的查拳,融查、滑、炮、洪、腿拳于一体,具有出手疾、回手快,触发寸劲;虚打实上,避实就虚;明拳暗腿,手脚并用;多法巧用,组合连击等特点。”经多年研习,周德俊认为查拳要在套路中寻找突破,在实战练习中展现其生命力,于是他将自己完善创新的拳法融入其中,自成一体,形成了风格鲜明的巢湖周氏查拳。
国潮正当时
“月初带孩子们参加合肥市第七届演武大会,可谓是满载而归。”对于孩子们比赛中取得的好成绩,周德俊的喜悦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专心修习查拳的周德俊不仅热爱武术,更长期致力于武术教育和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承。“不能眼看着这门传统武术逐渐消失,要让巢湖的老百姓认识查拳、喜欢查拳、练习查拳。”这是周德俊一直以来的信念。在查拳的推广中,周德俊也清醒地意识到,想要这一门功夫真正发扬光大,还需传承。于是他在巢湖开设了武馆,教青少年学习查拳。至今,学习过查拳的巢湖市青少年累计超过1万名。为了更好地宣传查拳,周德俊率领一批又一批弟子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和大型武术比赛,获得了无数优异的成绩。武馆走廊上的一面展示柜里全是各种奖杯、证书,见证着周德俊将这一优秀的中华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下去的热忱和决心。
“有的学到中途就不学了,很可惜。时间长了,能够坚持下来的都是那些真心想学、意志坚强的孩子。”在周德俊的严格教学下,很多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有的考入体育院校,有的成为专业的武术运动员……“让更多孩子了解周氏查拳,学习传统武术,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周德俊不无欣慰地说。
在周德俊不遗余力地推广下,查拳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参加民间展演,逐渐走进大众生活,成为一项深受民众喜爱的体育运动。更让人高兴的是,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巢湖查拳今年正式申报巢湖市县级非遗项目,未来将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接下来,周德俊计划将把更多精力放到查拳的推广上,让更多感兴趣的人练习查拳的同时,他还想将巢湖市周氏查拳拳术、器械套路、实战运用及功法训练等进行系统整理,撰写一部关于查拳研究的作品,希望对初学者有一定的指导性。“查拳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武术,也是一项非常流行的国潮运动。我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能从小感知中国武术和武术文化,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能更好地传承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周德俊说。
合报全媒体记者 周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