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安徽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首站在巢湖录制

2024-02-27 09:25   巢湖晨刊

据巢湖晨刊报道  “上(哎)风(哎)吹(吔哎嗨)来(哎 嗨)下风(哎)(哎嗨嗨哎嗨哎嗨哎嗨哎)凉(哎),风(哎)里(吔)传(呀啊哈)来(哎嗨)桂花(吔)……”2月23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家莲和她的五个徒弟应邀参与《安徽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巢湖民歌部分录制。一首首欢快嘹亮的巢湖民歌在上空经久回荡,为安徽民歌采集、保护、传唱工作做出了巢湖贡献。

据了解,由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安徽教育出版社联合策划的《安徽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已成功入选中宣部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2023年度)。录制组将寻访安徽省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采集鲜活的民歌资源,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演唱。项目以音频形式收录巢湖民歌、当涂民歌、大别山民歌、徽州民歌、五河民歌、凤阳民歌、桐城民歌百余首,并以音视频的形式留存研究专家、非遗传承人采访口述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巢湖为录制首站。

在巢湖市一处古朴雅致的房子里,记者见到李家莲老师和参与此次录制的姚永明、雷玉君、杨艳、徐笑飞、李佐芳、罗明付、魏千红、黄亚男等巢湖民歌传承(唱)人。这里是李家莲民间文艺工作室,由李老师领衔的工作室团队多年来不遗余力进行着巢湖民歌记录、传承、创新工作,此次《安徽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巢湖民歌部分录制现场也选定于此。李老师与众徒弟现场清唱《风里传来桂花香》《一声喊在半参云》等多首巢湖民歌经典曲目。这种不加任何修饰的声音采集,保存了巢湖民歌的原汁原味。现场音视频摄录,让巢湖民歌非遗文化以“活态”形式表现,更有利于长久保护留存。

“老师,您听我唱的对不对……”“再放开点唱,这个字要亮出来才好听……”录制前,大家都在认真练歌,遇到找不准的音就现场请教李老师,而年近七十的李老师也是不辞辛劳、认真指教。从小在民歌窝里长大的李家莲,唱了一辈子的民歌。在她看来,巢湖民歌是巢湖流域生长出来的民间艺术,她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传承、去弘扬。为了把巢湖民歌的接力棒顺利地交到后浪们手中,李家莲已收有14位徒弟,并坚持将巢湖民歌带入高等院校以及中小学音乐课堂,着手推动民歌传承从娃娃抓起,培养孩子们爱家乡、爱民歌的情感。

巢湖市东风路小学教师罗明付和妻子杨艳都是李老师的爱徒,在跟李老师进行系统学习后,罗明付在学校社团课上教唱巢湖民歌,随后,学校把巢湖民歌正式纳入一年级课程表,成为一门正式学科来教学。2023年11月底,巢湖市首个巢湖民歌省级传承基地在黄麓师范学校揭牌,依托该校优质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巢湖民歌艺术传承研究工作和民歌人才培养工作。

民歌,这种来源于老百姓生活中的歌曲,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它也在顺应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创新。“巢湖民歌中的巢湖元素是不可或缺的,比如歌曲中大量出现的哎、嗨、吔这些衬词,都是巢湖区域百姓说话时特有的方言母语,在时代发展中我们在将这些原生态的民歌唱法和韵味保留传承同时,要对歌词进行符合新时代潮流的创新改编。”李老师在录制过程中,始终秉持巢湖民歌的原汁原味和创新传承双路并进原则,从而让巢湖民歌这种带着地域标签、关乎文化自信的艺术形式,能够汇入丰富多彩的“国潮”文化洪流,为巢湖区域人民提供持续的精神指引和不竭的精神动力。

合报全媒体记者 周晓梅 文/图

据巢湖晨刊报道  “上(哎)风(哎)吹(吔哎嗨)来(哎 嗨)下风(哎)(哎嗨嗨哎嗨哎嗨哎嗨哎)凉(哎),风(哎)里(吔)传(呀啊哈)来(哎嗨)桂花(吔)……”2月23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家莲和她的五个徒弟应邀参与《安徽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巢湖民歌部分录制。一首首欢快嘹亮的巢湖民歌在上空经久回荡,为安徽民歌采集、保护、传唱工作做出了巢湖贡献。

据了解,由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安徽教育出版社联合策划的《安徽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已成功入选中宣部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2023年度)。录制组将寻访安徽省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采集鲜活的民歌资源,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演唱。项目以音频形式收录巢湖民歌、当涂民歌、大别山民歌、徽州民歌、五河民歌、凤阳民歌、桐城民歌百余首,并以音视频的形式留存研究专家、非遗传承人采访口述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巢湖为录制首站。

在巢湖市一处古朴雅致的房子里,记者见到李家莲老师和参与此次录制的姚永明、雷玉君、杨艳、徐笑飞、李佐芳、罗明付、魏千红、黄亚男等巢湖民歌传承(唱)人。这里是李家莲民间文艺工作室,由李老师领衔的工作室团队多年来不遗余力进行着巢湖民歌记录、传承、创新工作,此次《安徽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巢湖民歌部分录制现场也选定于此。李老师与众徒弟现场清唱《风里传来桂花香》《一声喊在半参云》等多首巢湖民歌经典曲目。这种不加任何修饰的声音采集,保存了巢湖民歌的原汁原味。现场音视频摄录,让巢湖民歌非遗文化以“活态”形式表现,更有利于长久保护留存。

“老师,您听我唱的对不对……”“再放开点唱,这个字要亮出来才好听……”录制前,大家都在认真练歌,遇到找不准的音就现场请教李老师,而年近七十的李老师也是不辞辛劳、认真指教。从小在民歌窝里长大的李家莲,唱了一辈子的民歌。在她看来,巢湖民歌是巢湖流域生长出来的民间艺术,她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传承、去弘扬。为了把巢湖民歌的接力棒顺利地交到后浪们手中,李家莲已收有14位徒弟,并坚持将巢湖民歌带入高等院校以及中小学音乐课堂,着手推动民歌传承从娃娃抓起,培养孩子们爱家乡、爱民歌的情感。

巢湖市东风路小学教师罗明付和妻子杨艳都是李老师的爱徒,在跟李老师进行系统学习后,罗明付在学校社团课上教唱巢湖民歌,随后,学校把巢湖民歌正式纳入一年级课程表,成为一门正式学科来教学。2023年11月底,巢湖市首个巢湖民歌省级传承基地在黄麓师范学校揭牌,依托该校优质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巢湖民歌艺术传承研究工作和民歌人才培养工作。

民歌,这种来源于老百姓生活中的歌曲,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它也在顺应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创新。“巢湖民歌中的巢湖元素是不可或缺的,比如歌曲中大量出现的哎、嗨、吔这些衬词,都是巢湖区域百姓说话时特有的方言母语,在时代发展中我们在将这些原生态的民歌唱法和韵味保留传承同时,要对歌词进行符合新时代潮流的创新改编。”李老师在录制过程中,始终秉持巢湖民歌的原汁原味和创新传承双路并进原则,从而让巢湖民歌这种带着地域标签、关乎文化自信的艺术形式,能够汇入丰富多彩的“国潮”文化洪流,为巢湖区域人民提供持续的精神指引和不竭的精神动力。

合报全媒体记者 周晓梅 文/图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