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珍爱湿地就是守护美好未来

2024-04-28 09:02   合肥日报

据合肥日报消息  近日,十八联圩湿地修复项目入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粮农组织开展的“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优秀案例,成为“十四五”中国山水工程首个入选项目。这是合肥环巢湖湿地治理取得丰硕成绩的缩影,既是一份荣誉,也激励我们更好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生存福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珍爱湿地,就是守护人类的美好未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为子孙后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湿地保护能有力提升人民幸福感。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最美四月天,不少市民来到环巢湖湿地打卡“诗与远方”,观鸟、露营、骑行、散步……环巢湖湿地形成丰富的生态景观,提升了城市舒适度,成为人们亲近自然、旅游观光的绝佳去处。保护好湿地,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打造优美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把好山好水好风光有机融入城市风貌,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

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可以双向奔赴、互惠共赢。加强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守护好生态优势,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运用好生态优势,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十八联圩生态湿地在近自然湿地修复、恢复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它是南淝河旁侧湿地净化系统,也是生态湿地蓄洪区,能有效缓解主城区防洪压力,力保城市安澜,还带动了当地文旅事业发展。由此可见,湿地独有的生态功能可以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把“美丽风景”变成“美丽经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湿地保护需要久久为功,强化长效机制。湿地保护修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此,推动湿地可持续发展才是长久之策。近年来,合肥首开保护湿地立法先河,出台《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环巢湖十大湿地保护的决定》,为环巢湖湿地保护划出“红线”。制定印发《环巢湖十大湿地建设计划任务清单》,明确每个湿地保护修复目标、任务、计划和措施。制定《环巢湖十大湿地管养技术导则》,在湿地范围内实行分区管控。建立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自2022年起,连续3年每年预算安排约8500万元,专项用于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构建湿地后期管养长效机制,推动湿地这道“绿色屏障”越筑越牢。

生态的改善源于人,环境的治理在于人,绿色的成果惠于人。我们乐见一幅幅“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的壮美画卷在合肥大地展开,也愿共同携手,珍爱湿地,守护未来,用湖光山色连接百姓的生态廊道,牵引出绿色产业的发展与未来,让人民群众在这座生态、绿色之城中共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据合肥日报消息  近日,十八联圩湿地修复项目入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粮农组织开展的“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优秀案例,成为“十四五”中国山水工程首个入选项目。这是合肥环巢湖湿地治理取得丰硕成绩的缩影,既是一份荣誉,也激励我们更好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生存福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珍爱湿地,就是守护人类的美好未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为子孙后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湿地保护能有力提升人民幸福感。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最美四月天,不少市民来到环巢湖湿地打卡“诗与远方”,观鸟、露营、骑行、散步……环巢湖湿地形成丰富的生态景观,提升了城市舒适度,成为人们亲近自然、旅游观光的绝佳去处。保护好湿地,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打造优美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把好山好水好风光有机融入城市风貌,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

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可以双向奔赴、互惠共赢。加强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守护好生态优势,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运用好生态优势,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十八联圩生态湿地在近自然湿地修复、恢复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它是南淝河旁侧湿地净化系统,也是生态湿地蓄洪区,能有效缓解主城区防洪压力,力保城市安澜,还带动了当地文旅事业发展。由此可见,湿地独有的生态功能可以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把“美丽风景”变成“美丽经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湿地保护需要久久为功,强化长效机制。湿地保护修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此,推动湿地可持续发展才是长久之策。近年来,合肥首开保护湿地立法先河,出台《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环巢湖十大湿地保护的决定》,为环巢湖湿地保护划出“红线”。制定印发《环巢湖十大湿地建设计划任务清单》,明确每个湿地保护修复目标、任务、计划和措施。制定《环巢湖十大湿地管养技术导则》,在湿地范围内实行分区管控。建立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自2022年起,连续3年每年预算安排约8500万元,专项用于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构建湿地后期管养长效机制,推动湿地这道“绿色屏障”越筑越牢。

生态的改善源于人,环境的治理在于人,绿色的成果惠于人。我们乐见一幅幅“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的壮美画卷在合肥大地展开,也愿共同携手,珍爱湿地,守护未来,用湖光山色连接百姓的生态廊道,牵引出绿色产业的发展与未来,让人民群众在这座生态、绿色之城中共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