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湿地(资料图) 记者 赵瑞瑞 通讯员 赖俊强 摄
黄陂湖湿地(资料图) 记者 赵瑞瑞 通讯员 左学长 摄
合肥日报消息 近日,在不少社交平台上,巢湖芦溪湿地的“绝美日落”火了,不少网友纷纷“晒”出日落美景——夕阳西下,余晖倾洒,无论是粼粼的波光,盘旋的飞鸟,还是浓密的芦苇,都覆上了一层金色缎带,浮光跃金,绚丽而又热烈,仿佛将人带进了一片梦中的世界。
芦溪湿地的美动人心弦。而合肥,南望长江,北依淮河,环抱巢湖,湿地资源丰富,11.82万公顷湿地分布于城市的各处,它们近在身边,融于城市,又与城市共生共荣。
环湖湿地 打造宜居环境
近日,晨雾弥漫的黄陂湖湿地,水波荡漾、岸柳成荫,成群的水鸟迎着朝阳或悠闲散步,或翩翩起舞,再现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湿地生态画卷。
而就在不久前,黄陂湖湿地正式开园,成为合肥又一座湿地公园。黄陂湖湿地位于庐江县城东南6~15公里处,属长江流域巢湖水系,经兆河入巢湖、经西河入长江,是巢湖支流西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地。
作为合肥市第二大湖泊,黄陂湖水域面积约4万亩,有着大片的浅滩湿地,为水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大批候鸟前来觅食、歇息,其中不乏东方白鹳、青头潜鸭、天鹅、白鹤等国宝级珍稀鸟类,黄陂湖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观鸟胜地”。
“黄陂湖湿地开园,又正值候鸟迁徙的时节,这几天降温了,我们不少观鸟爱好者来到这里,抓拍珍稀的鸟儿,东方白鹳已经看见好几只了。”观鸟爱好者张帆向记者说道。
候鸟越来越多,意味着湿地环境越来越好,合肥巢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月亮湾湿地公园、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在合肥,一座座湿地公园兴起,串起了人们的“诗与远方”,也打造了合肥宜居的生活环境。
环巢湖而居,合肥坐拥八百里巢湖,水网密集,湿地星罗棋布,是一座天然的湿地城市。
去年11月,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合肥被授予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证书。这份“沉甸甸”的证书,代表着一个城市对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
“湿地在维系合肥区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支撑城乡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市林业和园林局有关负责人说,“合肥将努力把环巢湖十大湿地打造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地和群众高品质生活的打卡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湿地修复 重现生态之美
“三年来,十八联圩已经修复湿地接近2万亩,形成水下有草、水中有鱼、水上有鸟的自然生态风貌。”十八联圩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家政介绍。
日前,在肥东县长临河镇十八联圩湿地,草木丰茂,鸟儿翱翔。据介绍,这块总面积2760公顷的湿地,曾经是具有30多年养殖历史的长临河2814渔场。长期的围湖而渔、投放大量饲料、尾水直排对巢湖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每逢梅雨季,圩区易淹,群众损失也不小。
为了治理水患、恢复生态,近年来,合肥规划建设了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10处湿地,形成环巢湖湿地群。十八联圩湿地就是其中面积最大的一块。2016年,当地政府决定在十八联圩实施“退居退渔”工程,一年间,1.2万人搬出圩区,3500亩鱼塘水面清退。
经过系统修复,十八联圩成了一片生态湿地,也将承担蓄洪区的职能。
“湿地修复,是环巢湖生态保护的重要一环,我们的目标是真正做到还湖于民,让老百姓亲水近湖的愿望进一步实现。”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湿地管理处负责人罗法龙说道。
早在1996年,国家“九五”计划将巢湖列为全国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
合肥毅然打响了巢湖生态保卫战。合肥把湿地保护修复作为巢湖内源治理的重要举措,以十五里河、南淝河等37条入湖河流、滩涂湿地为重点,围绕生境、水系、水质、水量等湿地保护的核心问题,规划建设十大湿地,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总投资58.5亿元。
2022年7月,环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十大湿地串珠成链,筑牢巢湖水安全、水生态重要屏障,十大湿地蓄洪量达2.3亿立方米,日均净化能力120万吨,氨氮污染物削减率20%以上。环湖湿地维管束植物达656种,鸟类358种,其中国家级保护鸟类59种,IUCN受胁鸟类16种。
鸟儿低飞,水草丰茂。未来,合肥将搭建湿地智慧平台,在湿地管养过程中加强生态监测,对修复成效进行评估。合肥将继续执“绿”为笔,坚定护住“一湖清泉”,交出满意的生态答卷。
湿地共享 万物和谐共生
湿地生态环境良好、自然风光优美,不仅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也是当地居民日常亲近自然、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近年来,合肥有的湿地公园建起滨水栈道、环湖跑道、露营区域、摄影基地等设施,满足人们漫步赏景、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多样需求;有的在公园内举办研学游等科普活动,让大家在这里学习湿地和动植物的相关知识……
巢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包河区巢湖之滨,主要由巢湖北部水生植被生长床和浮游生物的集中分布区、塘西河两部分组成。作为“城市之肾”,巢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是重要的生态屏障。
“近两年,公园增添了生态公厕、休闲座椅、自助售卖机等多项便民服务设施,区域内超过100万平方米的草坪为游客提供了休闲、露营的好地方,年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真正做到了让湿地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生态空间。”巢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负责人王健说道。
为了提升湿地保护意识,加强生态环境的共建共享,公园还积极组织环保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参与湿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工作。通过开展生态监测、鸟类调查、植物识别等一系列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湿地、走进湿地,共同守护这片自然环境。
近日,三河国家湿地公园正计划打造以湿地植物为核心的自然教育主题区。据了解,三河国家湿地公园蕴含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的生动场景。
“在自然教育主题区里,公园将针对物种的习性、物种之间的关系等设计一系列可供互动、有科普、供教学、昭示性强的自然教育内容,并设计建设相应的科普设施。同步展开生态修复,按照要求合理配植1200平方米的沉水植物。”三河国家湿地公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三河国家湿地公园还将进行改造提升,其中包括提供观鸟导视系统,针对园区老化的警示牌、导览图进行整体提升,结合物种习性或生态特征增加自然科普的功能,将提供一个以鸟类观察为主题的观鸟区,具有可供观鸟人群遮蔽、观察等功能的观鸟设施。
未来的三河国家湿地公园不仅更有科普性、互动性,还能满足不同年龄阶段游客的体验需求。
湿地的万千美好,孕育于自然天成,却离不开久久为功。合肥用心雕琢,悉心守护,让这座“国际湿地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拥抱世界,迎接每一位朋友。
·记者 潘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