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淮南公安擦亮110“金字招牌”,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护航

2024-01-16 10:05

日前,记者从淮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了解到,刚刚过去的2023年,淮南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含122)共接呼入电话101.48万起,同比增长4.19%。一年来,该局牢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职责使命,出动警力56.47万人次,处置警情24.73万起;其中刑事犯罪警情7685起、治安违法警情2.35万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违法人员10162人;一年来,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找回失踪人员2241人,救助自伤群众657人,解救被困群众5099人,找回群众丢失物品12449件;发挥定纷止争、化解矛盾作用,调解邻里纠纷5974件、经济纠纷13053件、消费纠纷10235件、家庭婚姻情感纠纷9499件。其中,依法稳妥处置家庭暴力警情1940起,发放家庭暴力联系卡1940张,依法告诫施暴人员1046人,拘留严重施暴人员4人;一年来,始终站在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一线,累计处置电信网络诈骗3802起,冻结银行账户3235个,挽回群众经济损失3203万元,挽损金额同比上升53%;一年来,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维护辖区企业合法权益,依法、稳妥、高效处置各类涉企警情245起;用情服务群众,联动政府职能部门妥善解决各类群众各类诉求。2023年,淮南110联动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解决群众诉求8519件,做到了“民有所求,警有所应”。

持续深化110接处警模式改革

“出警快一秒、平安多一分”。110接处警工作作为公安工作最响亮的“金字招牌”,既是公安机关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也是执法办案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2021年,该局在全省率先启动110接处警改革,将过去依靠派出所为主的接处警模式,调整为当前以特巡警为主的接处警模式,围绕“预警、接警、派警、出警、处警”五个环节,按照“屯警街面、动中处警、以动制动、以快制快”的原则,实现“网格化布警、一体化巡处、扁平化指挥、规范化处警”的工作目标,积极提升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任务目标。

改革三年来,该局在主城区“五区两县”公安机关建成10个街面驻勤工作站、21个屯警点。通过推进网格化治安巡防机制,使民警出警更快了;根植为民服务情怀理念,使民警服务态度更好了;加强回访力度,落实考核措施,使群众更满意了。2023年,警务站共接警36567起,占全市接警量占比25.39%,警情处结率达94%以上,满意率达99.6%,成功处置了一大批重大警情,及时消除了安全风险,保障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创新推进“两清一规范”工作

公平正义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价值追求,也是执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线。2023年7月1日,淮南市公安局党委坚持以规范源头执法为切入点,以深化公安改革为着力点,以提升警务效能为落脚点,在全市公安机关创新启动“两清一规范”工作机制,也就是“警情清零、案件清底、规范执法”。工作开展以来,通过每日市、县、派出所三级视频连线,坚持“日调度、日评查”,对每天发生的警情、案情、舆情、访情全部起底,全要素管控、全流程监督、全闭环处置,倒逼警情清零、案件清底、执法规范化,着力提升警务运行质效,全市刑事案件破案率、治安案件办结率、涉警信访量、12389举报投诉量环比、同比均呈“两升两降”态势,切实做到了“大案有人办、小案有人管、事事有人问”,人民群众安全感与满意度同比分别提升至97.9%、96.41%,全市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相关经验做法受到公安部“夏季行动”督导组充分肯定,多次被《法治日报》《安徽日报》《人民公安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打造“护企110”接处警专席

为切实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服务企业项目发展的能力水平,2023年以来,淮南市公安局在市、县两级110报警服务台成立了“护企110”专席。对全市接报涉企、涉项目类警情,按照“一警三派”工作机制及时推送三级包保责任人(包保局领导、包保所队长、包保民警),对涉企警情会全量回访,对当场未办结、未解决的警情,会及时向市局领导报告,推动更高层面用更大力度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工作闭环。2023年以来,该局共接报全市涉235家重点企业的警情215起,均妥善解决。

科学推进非警务警情分流

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12345政务便民服务热线与110报警服务台高效对接联动的意见》出台后,淮南市公安局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目标,制定了《110报警服务台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受理事项清单》,建立了警单(工单)流转平台,实现了110报警台与市政府12345平台的互联互通,有效推进了非警务警情后续处置工作。《受理事项清单》明确了“110”接到非紧急群众咨询求助9个大类、47种非警务报警,可通过平台流转至“12345”办理,确立了“联动协调、分类处置、跟盯回访、定期会商、信息互通”的五项工作机制。

2023年,全市110报警台向12345分流非警务警情1693起,主要涉及环保管理、市容管理、群众救助、水电抢修等方面。目前推送诉求已全部办结,所有流转工单均第一时间完成了签收、流转、办理、反馈等工作,相关工作和数据实现了可查、可看、可追溯,有效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创新设立“反家暴接警专席”

2017年7月,淮南市妇联、市公安局联合在市局110报警服务台设立全省首个“反家庭暴力接警专席”,所有涉家暴类警情均由专席接警,专班跟踪处置回访,有效保护了妇女儿童权益,为家暴受害者打开了一条快速救助通道,让所谓“家务事”得到了法律层面的监督和保护。截至目前,专席共化解处置家庭纠纷14000余起,有效处置家庭暴力案件4595起,发放家暴联系卡4595个,下发家庭暴力告诫书1072份,行政拘留10人,刑事拘留3人,所有家暴类警情均进行及时有效处置。

同时,反家暴专席更致力于多渠道宣传家暴危害,唤起更多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推动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各类宣传活动中展示宣传牌1000块,发放宣传资料50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17000余人次。2019年度,淮南110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2023年11月,情指中心政委孔燕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大皖新闻记者 张安浩

日前,记者从淮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了解到,刚刚过去的2023年,淮南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含122)共接呼入电话101.48万起,同比增长4.19%。一年来,该局牢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职责使命,出动警力56.47万人次,处置警情24.73万起;其中刑事犯罪警情7685起、治安违法警情2.35万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违法人员10162人;一年来,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找回失踪人员2241人,救助自伤群众657人,解救被困群众5099人,找回群众丢失物品12449件;发挥定纷止争、化解矛盾作用,调解邻里纠纷5974件、经济纠纷13053件、消费纠纷10235件、家庭婚姻情感纠纷9499件。其中,依法稳妥处置家庭暴力警情1940起,发放家庭暴力联系卡1940张,依法告诫施暴人员1046人,拘留严重施暴人员4人;一年来,始终站在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一线,累计处置电信网络诈骗3802起,冻结银行账户3235个,挽回群众经济损失3203万元,挽损金额同比上升53%;一年来,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维护辖区企业合法权益,依法、稳妥、高效处置各类涉企警情245起;用情服务群众,联动政府职能部门妥善解决各类群众各类诉求。2023年,淮南110联动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解决群众诉求8519件,做到了“民有所求,警有所应”。

持续深化110接处警模式改革

“出警快一秒、平安多一分”。110接处警工作作为公安工作最响亮的“金字招牌”,既是公安机关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也是执法办案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2021年,该局在全省率先启动110接处警改革,将过去依靠派出所为主的接处警模式,调整为当前以特巡警为主的接处警模式,围绕“预警、接警、派警、出警、处警”五个环节,按照“屯警街面、动中处警、以动制动、以快制快”的原则,实现“网格化布警、一体化巡处、扁平化指挥、规范化处警”的工作目标,积极提升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任务目标。

改革三年来,该局在主城区“五区两县”公安机关建成10个街面驻勤工作站、21个屯警点。通过推进网格化治安巡防机制,使民警出警更快了;根植为民服务情怀理念,使民警服务态度更好了;加强回访力度,落实考核措施,使群众更满意了。2023年,警务站共接警36567起,占全市接警量占比25.39%,警情处结率达94%以上,满意率达99.6%,成功处置了一大批重大警情,及时消除了安全风险,保障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创新推进“两清一规范”工作

公平正义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价值追求,也是执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线。2023年7月1日,淮南市公安局党委坚持以规范源头执法为切入点,以深化公安改革为着力点,以提升警务效能为落脚点,在全市公安机关创新启动“两清一规范”工作机制,也就是“警情清零、案件清底、规范执法”。工作开展以来,通过每日市、县、派出所三级视频连线,坚持“日调度、日评查”,对每天发生的警情、案情、舆情、访情全部起底,全要素管控、全流程监督、全闭环处置,倒逼警情清零、案件清底、执法规范化,着力提升警务运行质效,全市刑事案件破案率、治安案件办结率、涉警信访量、12389举报投诉量环比、同比均呈“两升两降”态势,切实做到了“大案有人办、小案有人管、事事有人问”,人民群众安全感与满意度同比分别提升至97.9%、96.41%,全市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相关经验做法受到公安部“夏季行动”督导组充分肯定,多次被《法治日报》《安徽日报》《人民公安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打造“护企110”接处警专席

为切实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服务企业项目发展的能力水平,2023年以来,淮南市公安局在市、县两级110报警服务台成立了“护企110”专席。对全市接报涉企、涉项目类警情,按照“一警三派”工作机制及时推送三级包保责任人(包保局领导、包保所队长、包保民警),对涉企警情会全量回访,对当场未办结、未解决的警情,会及时向市局领导报告,推动更高层面用更大力度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工作闭环。2023年以来,该局共接报全市涉235家重点企业的警情215起,均妥善解决。

科学推进非警务警情分流

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12345政务便民服务热线与110报警服务台高效对接联动的意见》出台后,淮南市公安局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目标,制定了《110报警服务台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受理事项清单》,建立了警单(工单)流转平台,实现了110报警台与市政府12345平台的互联互通,有效推进了非警务警情后续处置工作。《受理事项清单》明确了“110”接到非紧急群众咨询求助9个大类、47种非警务报警,可通过平台流转至“12345”办理,确立了“联动协调、分类处置、跟盯回访、定期会商、信息互通”的五项工作机制。

2023年,全市110报警台向12345分流非警务警情1693起,主要涉及环保管理、市容管理、群众救助、水电抢修等方面。目前推送诉求已全部办结,所有流转工单均第一时间完成了签收、流转、办理、反馈等工作,相关工作和数据实现了可查、可看、可追溯,有效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创新设立“反家暴接警专席”

2017年7月,淮南市妇联、市公安局联合在市局110报警服务台设立全省首个“反家庭暴力接警专席”,所有涉家暴类警情均由专席接警,专班跟踪处置回访,有效保护了妇女儿童权益,为家暴受害者打开了一条快速救助通道,让所谓“家务事”得到了法律层面的监督和保护。截至目前,专席共化解处置家庭纠纷14000余起,有效处置家庭暴力案件4595起,发放家暴联系卡4595个,下发家庭暴力告诫书1072份,行政拘留10人,刑事拘留3人,所有家暴类警情均进行及时有效处置。

同时,反家暴专席更致力于多渠道宣传家暴危害,唤起更多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推动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各类宣传活动中展示宣传牌1000块,发放宣传资料50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17000余人次。2019年度,淮南110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2023年11月,情指中心政委孔燕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大皖新闻记者 张安浩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