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日报消息 在定远县,有这么一位身处特殊岗位的民警,他虽然不曾与犯罪分子搏斗,却多年默默坚守在电脑屏幕前,利用大数据技术让犯罪嫌疑人插翅难逃,更帮助1.3万多名流落异地者返乡团圆。他是58岁的马义民,坚定地做一名公安通信战线的“千里眼”。
日前,记者走进定远县公安局“马义民视频巡查工作室”,民警马义民正和几位同事在电脑前进行视频巡查、合成研判。“从警30年,我一直从事信息通信技术工作。”马义民告诉记者:“我相信只要坚定信念、不懈努力,科技民警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大展身手,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马义民出生在警察世家,父亲1952年参加公安工作,哥哥马元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远县首位公安英烈。马义民上初中时就对无线电感兴趣,1984年高中毕业后入伍从事通信技术工作。1987年退伍后,他回到定远县。1993年,马义民进入定远县公安局从事通信保障工作。
“我当时就想着,要像父亲和哥哥那样,当一名好警察。”马义民说。此后,他默默奋战在公安信息通信技术岗位,坚定做公安通信战线的“千里眼”。
2018年前后,团伙盗窃在多个乡镇一度猖獗,马义民运用科技手段,协助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并将其他几个团伙全部打掉。2020年,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命案积案攻坚专项行动,马义民被抽调到攻坚小组,成功破获一起24年前杀人案件。马义民创新科技战法,助力1000余起案事件快侦快办。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马义民手机中的“圆梦警民求助群”不断传来信息。“蚌埠救助站传来一条个人信息,其父亲曾在工商银行工作过,但已过世。”马义民一边说着,一边登录查询系统,根据仅有的几条信息,很快锁定对方亲人联系方式,并打电话核实,确认后通知救助站,前后用时仅5分钟。
“每天群里约有50条寻亲求助信息上传,我会利用业余时间帮着寻找。”马义民说。从2018年9月建立第一个“圆梦警民救助群”开始,如今扩建5个群、覆盖全国1200多个救助站,累计帮助1.3万个家庭实现团圆。
“找人跟破案找踪迹一样,就是要找特征。”说起“寻人秘诀”,马义民向记者介绍,他会利用大数据推选出一批疑似人员,先看耳朵、再看五官,最后从面部的细微特征确认。找到重点人后,再看其近期有无活动轨迹,还可以通过联系家人帮助判断。
在马义民的感召和带动下,全国各地100多名民警主动投入到为民解忧的志愿服务中来。2022年,马义民牵头发起“定团圆”“老兵寻”等公益项目时,将爱人和儿子也吸纳进来。在“让爱回家”公益行动中,马义民的儿子马光宇已帮助30多名流浪人员返乡团圆。
全心全意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马义民在平凡岗位上践行初心使命,生动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时代担当和庄严承诺。近年来,他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五好家庭”“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最美志愿者奖”“安徽好人”“2022年安徽省十大法治人物提名奖”“2022全省最美基层民警”等称号。
全媒体记者包增光 通讯员罗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