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志愿者在为肌肉拉伤选手进行临时处理。 本报记者 马卫东 摄
铜陵新闻网讯 (本报记者 路璐) 11月5日清晨6时许,12个医疗点位40人、15辆救护车50人、20辆摩托车医疗保障组20人、红十字会业务骨干40名、铜陵职业技术学院283名学生志愿者共计433名医护人员全部到达赛事现场。
7时30分,记者在起点处看到身着红十字急救服饰的葛喜荣。他告诉记者,其负责的路段在起终点600米以内,其他39名业务骨干则分布在“半马”各个路段,以保障每一路段都有专人守护,“我们主要承担院前急救任务,如果赛道内有参赛者出现倒地等异常情况,我们可以第一时间给予救助,抓住黄金时间。”
记者注意到,葛喜荣手中拿着对讲机,随时了解赛道内外情况,其肩上则背着被称为“救命神器”的移动AED。他介绍说,为了更好地保障参赛选手的安全,主办方在赛道上安排10名红十字会业务骨干携带移动AED,用于紧急心肺复苏,“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主办方在赛前对我们进行了培训与考核。”
此次“半马”共设置了12个医疗点,每个医疗点配备2医2护或1医1护。记者看到,医疗点配备了运动降温喷雾、哮喘喷雾、氯化钠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液及注射器、氧气袋、棉签、夹板、创口贴等急救物资。“这些急救物资基本能够保障赛场内外突发的医疗救助。”市人民医院ICU副主任医师吴忠展表示,能够为大赛医疗保障出力,觉得很自豪。
在433名医护人员之外,还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跑者,他们拥有急救护理知识和长跑经验,不以成绩为目的,奔跑在赛道上只为在选手出现突发状况时第一时间提供救援,他们就是官方急救跑者。此次铜陵“半马”共设置14名急救跑者,张帆就是其中一员。
“再次因为马拉松来到铜陵,身份虽然转变了,心情却更加激动。”今年40岁的张帆是芜湖人,2019年曾来到铜陵参加马拉松比赛,再次来铜,她的身份由参赛选手转变为急救跑者。张帆告诉记者:“虽然都在赛场上跑步,但感觉大不相同。此次我的配速段是245-300,这个配速段一般都是跑步新手的区域,但正因为是新手,才更可能出现大大小小的意外,这就需要我们急救跑者的帮助。我还带了云南白药及部分急救品,以便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据了解,此次“铜马”赛,铜陵市在现场设立医疗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共有指挥调度组、医疗保障组、定点医院组、物资保障组,具体负责统筹指挥调度、伤情分级管理、通讯报告、转运路线等工作。“比赛中,医疗保障组长及救护车、医疗点、救援队、赛道AED负责人全部在指挥中心全程指挥,确保比赛安全运行和突发情况及时处置。”市卫健委医政科负责人季蓉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