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一片玻璃可以比纸更薄,可以随意弯曲折叠,可以替代外墙发光发电……近日,记者在科创氛围浓厚的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看到,创新赋予“玻璃”无限可能,从“追赶”到“领跑”,这里的“新型显示”惊艳世界。
30微米,也就是0.03毫米,这是目前工业化最薄的可折叠玻璃,玻璃厚度仅为A4纸厚度的四分之一,而弯折寿命突破100万次。这款让世界为之惊叹的柔性可折叠玻璃就是在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研发、生产,即将广泛应用在折叠手机及其他终端。蚌埠片区成功打造出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首条全国产化超薄柔性玻璃产业链。
据了解,得益于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的科研力量,蚌埠市是中国唯一能生产显示产业所需全部玻璃品种的地区,拥有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9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成功研发出世界最薄0.12毫米触控玻璃、世界领先30微米柔性玻璃等一系列“中国首创、世界第一”的创新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玻璃新材料技术专家彭寿说:“以安徽蚌埠为代表,中国在新型显示玻璃、新能源玻璃、特种玻璃等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根本性转变,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成立三年来,聚焦自主创新和自由贸易“双自联动”,坚持创新驱动和招商带动“两动并进”,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依托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鸿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从事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一家上市企业,2019年,其在蚌埠投资建设鸿合交互显示产业基地,进行软硬件的生产研发。鸿合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落户蚌埠片区后,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在蚌埠片区,我们企业可以放心大胆地创新发展。未来三年,鸿合科技将在蚌埠市建设新型显示生产中心、物流中心、展览展示中心,将蚌埠产业园打造成为智慧教育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地。”
新型显示产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蚌埠片区在制度创新领域的不断探索。
牢记“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蚌埠片区一手推动赋权事项承接,一手优化海关信用管理,在全国首创双基企业认证“绿色通道”,助力国显、丰原等龙头企业实现国际贸易便利化;同时,积极推进安徽自贸试验区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完成全省首笔错币种提款。在营商环境、贸易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发展等领域,蚌埠片区今年优化上报了创新事项15项。目前,蚌埠片区已建立了新型显示、光伏玻璃、特种玻璃产业链和泛石英材料产品群“三链一群”的硅基新材料全产业链产业体系。
“蚌埠片区以全市约千分之三的面积,贡献了全市约35%的进出口额、23%的实际利用外资。”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管委会主任陈常林表示,未来,蚌埠片区将进一步增强国家高新区、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三个“国字号”平台的自信心、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拼”的姿态、“胜”的决心,推动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安徽日报记者 刘静文 彭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