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新村镇以打造“富足、秀美、仁义”新村为目标,以“本草芦蒿、康养小镇”为规划引领,以芦蒿为特色主导产业,深挖资源禀赋,做好土地文章,促进三产融合,努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村镇芦蒿产业基地
目前,新村镇芦蒿种植面积1.6万多亩,产值突破3亿元,每年为群众人均增收6000元。工商注册涉农经营主体800余家,全镇形成了年轻人创业、老年人就业的良好氛围,产业欣欣向荣,社会和谐稳定。
于洼村书记张文宾(左一)和种植户王继群(左三)孙鹏(右二)研究芦蒿生长情况
新村镇位于阜南县西北角,与临泉县、颍州区接壤,位于三县交界,交通便利。由于靠近淮河,地势低洼,独特的地貌特征为芦蒿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20世纪90年代,孙启友、孙汉林、孙国胜三人把芦蒿的种子从南京背回来后在家乡种植。”住在新村镇于洼村的孙鹏是芦蒿种植大户,目前芦蒿种植面积已经达300亩,他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见证了新村芦蒿20多年来的发展。
“当时的技术不成熟,品质不好,价格上不去,销路打不开,种的人就少了,只有小部分人还在坚持。”孙鹏告诉记者,当时当地的芦蒿种植面积一度发展到万亩规模。但后期因小户经营、粗放管理、品种繁杂等因素制约,到2010年前后芦蒿种植面积一度萎缩至百亩上下。
如何找到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成为困扰新村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的一道难题。为找到一条路子,新村镇党委、政府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同时外出考察学习,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累计行程十余万公里。
最终,因新村芦蒿种植历史悠久、群众基础较好、市场需求广阔等优势,新村镇将芦蒿产业确定为全镇的主导产业。
确定了该走什么路,另一道难题却摆在了众人面前——如何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
最终,在多方协调下,新村镇以党员干部带头、大户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让芦蒿在新村镇“遍地开花”。
张文宾作为于洼村的党总支书记,带头搞起大棚基地化种植。他从村民那儿流转土地,利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大棚基础设施、水肥一体化的设备开始了芦蒿的规模化种植。
“新村镇芦蒿基地现在一亩地年收入可达2万元。”看到哥哥张文宾通过种芦蒿改变了生活,张文雅也在2019年年底从多年打工的阜阳城里回到老家开始种芦蒿。
“以前打工挣的钱只够养家,供小孩读书。”现在,张文雅自己承包40亩地种芦蒿,“收入比以前打工高,能存下钱了。”
以点带面,大户带小户,新村镇种植芦蒿的农民越来越多。
十余年来,新村镇立足资源优势,通过土地流转、技术扶持、种植奖补等措施,在新村大地上做好芦蒿这篇“蒿文章”,探索出一条属于新村镇的乡村振兴路。
随着芦蒿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新村镇党委、政府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种植—销售模式,开始探索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不能再走以前的粗放式种植的老路了,我们要规模化科学化种植,精细化管理,打造新村芦蒿品牌,让芦蒿走出去。”新村镇党委书记张亮告诉记者,一年中他最操心两件事:一个是种得好,一个是卖得好,“不能只做一产(种植环节),还要做二产(加工环节),更要延伸至三产(销售流通环节)。只有一、二、三产融合,乡村振兴才能走得远、走得稳。”
新村芦蒿的发展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为芦蒿发展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安徽米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该镇引进的二产加工环节公司。负责人王大伟是阜南县本地人,2022年带着返乡创业的想法回到家乡。米珞农业科技公司将农户采摘来的新鲜芦蒿分拣、称重、真空打包、贴标后,通过统一冷链物流车运往各大商超,走上市民餐桌。
除此以外,芦蒿酱、芦蒿茶也相继被生产出来,销往各地。
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产品越来越多、附加值越来越高,伴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缺资金的问题也显现出来。
2022年5月,中国平安与新村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新村镇的几大需求点,集结在阜阳的6家公司——产险、寿险、养老险、银行、普惠、证券,对芦蒿产业的一、二、三产进行全面对接帮扶。
在农业种植环节,平安产险在新村镇芦蒿基地落地了320亩芦蒿产业综合保险,为新村芦蒿提供芦蒿种植保险、大棚设施企财保险、价格指数保险等保障,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面风险保障覆盖;同时,平安银行还为当地农户定制开发了芦蒿产业惠农贷,通过专项额度,以种植面积、历史数据作为收入参考依据,授信支持种植农户,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2021年10月,新村芦蒿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2年9月,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阜阳市十大名优农产品”。2023年5月,新村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同时,新村镇加大宣传力度,连续举办五届新村芦蒿文化节;成立镇级国有公司“安徽新村芦蒿有限公司”,着力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芦蒿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一系列举措让一棵小芦蒿走出新村,走进千家万户。
第一产业是基础,第二产业是核心,第三产业是推动,三产融合,提质增收;“一揽子”金融服务,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助力新村芦蒿产业强镇建设。小小芦蒿,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正如新村镇人民一样,不断迸发新的活力。
季思华 陈东海 陈欣 张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