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一根芦蒿的奇妙之旅:中国平安多维发力,助新村镇产业振兴

2023-08-07 08:28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美食家苏轼笔下的初春,其上联便是著名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句复刻了苏轼眼前野生芦蒿和芦苇嫩芽于漫漫江滩蓬勃生长的光景(芦蒿,亦名蒌蒿)。

芦蒿,早在千年前便已被人们视作佳品端上了餐桌。而今为让芦蒿成为千家万户舌尖上的美味,安徽省阜阳市的新村镇,乘上乡村振兴的东风,在这片宜人的水土上发展起芦蒿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而在一个个芦蒿种植大棚、包装车间、售卖直播间里,依稀可辨中国平安在其间不断支撑助力的身影。

从1997年时的不到8分地,到如今16000多亩的芦蒿种植基地,在一二三产的芦蒿产业链中,中国国家地理标志的新村芦蒿品牌,背后都有怎样的故事?

一切,要从新村镇的地里长出的芦蒿开始。

土地种芦蒿:新农人返乡,护生长有保障

5月底的夏初,阜阳市阜南县周边的广阔麦田在微风吹拂下掀起阵阵金色麦浪,抚慰路人心。沿路金色向前延伸,仿佛不见尽头,但在新村镇却能看到一大块一大块的绿色静卧在麦浪中,这就是新村镇的芦蒿基地。

 芦蒿基地航拍。

“我们镇开始发展种芦蒿是2015年,之前镇上种芦蒿的地总共也就一百亩多点”新村镇党委书记张亮回忆道,“2015年开始,也借着政策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原本就有芦蒿种植历史的新村镇就开始探索大规模种植芦蒿了。”

新村镇种芦蒿,第一个搞起大棚基地化种植的是白郢村村书记张文兵。2017年,张文兵从村民那儿承包土地,利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大棚基础设施、水肥一体化的设备开始搞芦蒿的规模化种植。如今,他已有500亩地在种芦蒿。

芦蒿,在武汉、南京等地有种着广阔的市场,尤其在春节能卖出二三十块一斤往上的价格。“新村镇现在,芦蒿基地的一亩地年收入可达2万元。”看到哥哥张文兵通过种芦蒿改变了生活,张文雅在2019年底从多年打工的阜阳市里回到老家,也开始种芦蒿。

“我们家兄妹三个,都是没上完学就去打工,家里以前就靠种地。”张文雅16岁从村里上阜阳市打工,一直到结婚,小孩出生、上学、读初中。“以前打工挣的钱,只够养家,供小孩读书。”现在张文雅自己承包40亩地种芦蒿,“收入比以前打工高,能存下钱了。”

5月中下旬,张文雅的基地要通过扦插种上今年的新苗,以待几个月后的收获季采摘。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完成,基本都是请村里人。现在村里基本是老人和小孩。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地里干活,基地经营者总会存一份担忧。另一边,芦蒿规模化种植后,不断提高的总产量是否能被市场稳定地消化;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又该如何应对?种种问题都让张文雅和其他种植户始终悬着一颗心。

直到平安综合金融+科技赋能适时出现,种植户悬着的心,终于慢慢放了下来。中国平安与阜南首先结缘于教育帮扶,随后产业帮扶、金融和科技支持相继进场,助力新村镇芦蒿产业发展。

平安产险阜阳中心支公司分管乡村振兴的负责人张洪伟介绍道:“2022年5月27日,与新村镇战略合作协议签订,标志着中国平安在阜阳的6家公司,产险、寿险、养老险、银行、普惠、证券,通过平安综合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势,对新村镇特色芦蒿产业的一产、二产、三产的全面对接帮扶。依托政府特色农险补贴,来给新村镇1.6万亩的芦蒿种植做相关全量保险产品覆盖。”同时,在平安产险乡风文明100行动第500个党建共建点的新村镇白郢村站,“向1000名村民赠送了一份目前的‘徽康保’保险,在大家买的社保或新农合的基础上,为村民提供补充的意外保险产品。整体的保额价值达500亿。选择村民赠送的标准也是根据年龄、历史疾病和有因病返贫风险的人群做筛选。”

从保险角度,在芦蒿的生长过程中,平安为种植户兜底。而新村镇这根芦蒿走上公众的餐桌,惊艳人们的舌尖,离不开精细化的、科学的守护。因此,看到产业发展需求的平安集金融所长,汇聚资源。

平安“数字村”平台帮助农户实时监测大棚芦蒿生长数据。

平安银行乡村振兴金融办公室总经理徐岗介绍,芦蒿大棚里的水肥一体化设备,棚外的灌溉操作设备,源自平安银行发挥星云物联网平台和卫星终端的优势,应用卫星通信传送经授权的物联网设备采集数据,把数据接入到平安银行的星云物联网平台,构建"上有卫星、下有物联网设备、中有数字村平台"的数字农业服务体系。当地农户足不出户,便可通过“数字村”小程序实时获取芦蒿基地的监测数据,即可远程完成对芦蒿的浇水和施肥。像这样的智慧农业基地,平安银行在云南、新疆等地共建了10个,覆盖咖啡、茶园等行业,助力农户降本增效。

在以硬核科技加持的同时,还不忘软件输入。近年来,平安银行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共培育了8万致富带头人,积累了丰富的培育经验,如今,这一套成功经验移植到芦蒿产业。2023年5月23日,平安银行邀请农业专家对芦蒿农户进行专业指导培训,首期专业培训课学员有30位致富带头人,课程包含农业机械化和芦蒿的标准化种植。 “新村镇有大力推广机械化种植的想法,并有心仪的农业机械化专家,我们就按照需求把专家邀请过来授课,助力芦蒿产业升级。”平安银行致富培训工作人员说。

有了各方面的支持,芦蒿长得有规模了,但如何卖得快?

车间装芦蒿:新产业落地,稳销售定人心

“单独种植,田间地头卖,不像个产业。我们在一产种植的同时,开始做二产加工,”张亮书记介绍道,“不做二产加工,我们是被动的,市场随时可以抛弃你。过去芦蒿走线下批发,运到武汉市场,今天定价十块就十块,第二天说定两块就两块,没有主动权。”

镇上通过招商引资搭建二产加工环节来的公司,安徽米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米珞将农户采摘来的新鲜芦蒿分拣、称重、抽真空打包、贴标后,通过统一冷链物流车运往不同省份的各大商超。一根根芦蒿经过大棚采摘工和车间工作人员的手中、冷链车司机的货厢、商超的柜台,抵达餐桌。

“我们现在做小包装,走精品线路,先把品质做好、做精。(车间的)芦蒿拿回去,直接清洗,加工就可以吃,是最好最嫩的地方”米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大伟是阜南县本地人,早年在南京做净菜加工生意,去年带着返乡创业的想法也回来了,“我们(去年)9月份才开始生产,以前这里是粗放式的,老百姓坐在大棚里的小凳子上包装。我们来了之后,就从农户手里收芦蒿,上生产流水线,一是提高了效率,二是品质更好。”

新村芦蒿产品展示区。

芦蒿小包装110克一包,通过抽真空延长上架期,张亮对此很骄傲,“过去没做加工,当天采,当天卖,第二就会坏。现在真空上架的保质期7天以上。有了这个后,新村芦蒿开始主动对接盒马鲜生、生鲜传奇、华润蔬果等商超,签长年的供货协议,约定供货量和供货价。”张亮坚信这就是加工的价值,经过科技赋能,提升芦蒿附加值。

在每一小包芦蒿的包装物上,产品标签上还有一个溯源二维码。“平安加入后,最直观的改善是给我们追溯。”王大伟告诉笔者,用户购买新村芦蒿后,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看到这包芦蒿从哪里长出来的,在哪里加工,如何运输。而这个,便是通过平安产险提供的溯源保险服务实现的。

生产线上的小包新村芦蒿。

助力芦蒿的二产稳定发挥,平安也在米珞的其他方面发力,“今年免费给我们一年的员工保险,而且给我们扶持贷款。”平安银行贷款主要用于芦蒿生产线的完善,王大伟准备投资硬件设备,“现在只有一条真空包装,下一步要做充氮气的气条来延长货架期。以前芦蒿都是大包装,发到外面一两天卖不完,就丢掉了。充氮气、真空包装,再加上蓄冷机,可以将货架期延长到半个月。”

多产并行的思路,让种芦蒿的张文雅对销路不再担心,“(二产)公司都帮我们蹚平了,还有镇领导。我们只需要把芦蒿种好、管理好、加工好,后面销售都不是问题。我们去年的芦蒿,他们都争着要。”

直播卖芦蒿:新品牌成长,平安引流量

在稳住销量的同时,新村镇还不忘思考,如何让大家一看到芦蒿,就想到新村的芦蒿。

在这件事上,镇党委书记张亮从一开就想着将新村芦蒿发展成品牌,“2015年开始发展产业,我们就着手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7年组织材料开始提报,历时五年,到2021年10月份才申报成功。如果没有准备材料,现在去申请,哪怕有这么多面积,也达不到品牌效应。龙井茶、五常大米、涪陵榨菜都是国家地标。”

新村芦蒿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申请下来之后,要想走到国人面前,还有很长的品牌运营的路要走。在这上面,新村镇也没有放松,张亮介绍道,“我们还请了专业运营国内最顶尖的农业品牌的机构,给我们的新村芦蒿做加持。”

在品牌的长远发展上,张亮还重点说到了平安的助力“我们要打造‘中国平安芦蒿小镇’品牌。中国平安将从各个角度支持我们五年。”平安产险以"保险+"推动产业发展,启动振兴保模式,助力阜南县新村镇实施芦蒿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开发芦蒿产业一二三产综合保险。平安产险在新村镇芦蒿基地落地160亩芦蒿产业综合保险试点,未来五年预计为当地芦蒿产业提供10.1亿风险保障。

在发挥金融优势之外,平台自带的强大流量也为新村芦蒿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平安产险联合地方机构积极开展"科技强农、助农增收"线上公益直播带货,依托国内第一车后服务平台"平安好车主"APP进行线上导流,打通农产品销售绿色通道。

线上引流和销售,是新村芦蒿发展三产必不可少的环节。乡村振兴离不开品牌,便离不开年轻一代,更无法脱离年轻群体“驻扎”的互联网。

新村芦蒿目前的种植面积达到16000亩,产值达到3个多亿,经营主体八百多家。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村集体企业、国有企业,再加上个体户,六大类经营主体,基本上年轻人居多。年轻一代的规模化产业种植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平安银行调研后察觉到该需求,为当地农户量身定制了芦蒿产业惠农贷,通过专项额度,以种植面积、历史数据作为收入依据,授信支持种植农户,首期授信1000万元。“我行结合当地特色产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依托我行新微贷-小微经营贷款产品,定制全新独特的芦蒿产业惠农贷,主要是将农户的宅基地、在种农作物、流转土地上面建造的基础设施,像大棚,可以认定为他的资产。”平安银行阜阳分行客户经理刘宸曦说,“另外,还会以农户种植规模、平均的每亩年产值作为依据,为当地芦蒿种植户量身定制信贷方案。”

此外,新村芦蒿的发展不仅让年轻人返乡就业,也让更多人增加收入。以米珞为例,平常有五六十位周边的村民固定上班。一年中旺季有5个月,最多时有380位村民来上班。

在新村镇,在芦蒿大棚里,在米珞的生产线上,在平安数字村的app里,笔者看到了一颗野生芦蒿的驯化,看到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过渡,看到了一个镇真正的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到今天走过了多少路,还看到了平安的金融之力在其中能做到多深多广的程度。

在这棵芦蒿的周围,金融的力量还在源源不断的抵达。

马明哲亲手将第15万张乡村振兴卡交到一位白郢村村民手中。

5月23日下午,在阜南县新村镇白郢村的党建共建点,马明哲亲手将第15万张乡村振兴卡交到一位村民手中。乡村振兴卡,是平安银行联合中国银联推出的惠及广大农村居民的银行借记卡。该卡不仅对村民免工本费、账户管理费和短信通费,还定制了专属的10万元人身意外保险和免费线上问诊服务权益、购药券等惠民福利。从2021年推出迄今,已经发放15万张。

此外,为提升乡村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注村民健康,平安产险还在当地举报乡风文明100活动,组织开展现场义诊服务,为白郢村村民提供血压测量、血糖检测、针灸推拿等项目的义诊服务,惠及超100名村民。借助平安健康互联网医疗平台,中国平安真正实现"数字医疗下乡、智慧健康上门"。

走过35周年的中国平安,将目光停留在一株细小嫩绿的芦蒿上,一路守护它的奇妙旅行,守护它生长的那片土地,守护那片土地上的人。

郭丽萍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美食家苏轼笔下的初春,其上联便是著名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句复刻了苏轼眼前野生芦蒿和芦苇嫩芽于漫漫江滩蓬勃生长的光景(芦蒿,亦名蒌蒿)。

芦蒿,早在千年前便已被人们视作佳品端上了餐桌。而今为让芦蒿成为千家万户舌尖上的美味,安徽省阜阳市的新村镇,乘上乡村振兴的东风,在这片宜人的水土上发展起芦蒿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而在一个个芦蒿种植大棚、包装车间、售卖直播间里,依稀可辨中国平安在其间不断支撑助力的身影。

从1997年时的不到8分地,到如今16000多亩的芦蒿种植基地,在一二三产的芦蒿产业链中,中国国家地理标志的新村芦蒿品牌,背后都有怎样的故事?

一切,要从新村镇的地里长出的芦蒿开始。

土地种芦蒿:新农人返乡,护生长有保障

5月底的夏初,阜阳市阜南县周边的广阔麦田在微风吹拂下掀起阵阵金色麦浪,抚慰路人心。沿路金色向前延伸,仿佛不见尽头,但在新村镇却能看到一大块一大块的绿色静卧在麦浪中,这就是新村镇的芦蒿基地。

 芦蒿基地航拍。

“我们镇开始发展种芦蒿是2015年,之前镇上种芦蒿的地总共也就一百亩多点”新村镇党委书记张亮回忆道,“2015年开始,也借着政策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原本就有芦蒿种植历史的新村镇就开始探索大规模种植芦蒿了。”

新村镇种芦蒿,第一个搞起大棚基地化种植的是白郢村村书记张文兵。2017年,张文兵从村民那儿承包土地,利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大棚基础设施、水肥一体化的设备开始搞芦蒿的规模化种植。如今,他已有500亩地在种芦蒿。

芦蒿,在武汉、南京等地有种着广阔的市场,尤其在春节能卖出二三十块一斤往上的价格。“新村镇现在,芦蒿基地的一亩地年收入可达2万元。”看到哥哥张文兵通过种芦蒿改变了生活,张文雅在2019年底从多年打工的阜阳市里回到老家,也开始种芦蒿。

“我们家兄妹三个,都是没上完学就去打工,家里以前就靠种地。”张文雅16岁从村里上阜阳市打工,一直到结婚,小孩出生、上学、读初中。“以前打工挣的钱,只够养家,供小孩读书。”现在张文雅自己承包40亩地种芦蒿,“收入比以前打工高,能存下钱了。”

5月中下旬,张文雅的基地要通过扦插种上今年的新苗,以待几个月后的收获季采摘。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完成,基本都是请村里人。现在村里基本是老人和小孩。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地里干活,基地经营者总会存一份担忧。另一边,芦蒿规模化种植后,不断提高的总产量是否能被市场稳定地消化;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又该如何应对?种种问题都让张文雅和其他种植户始终悬着一颗心。

直到平安综合金融+科技赋能适时出现,种植户悬着的心,终于慢慢放了下来。中国平安与阜南首先结缘于教育帮扶,随后产业帮扶、金融和科技支持相继进场,助力新村镇芦蒿产业发展。

平安产险阜阳中心支公司分管乡村振兴的负责人张洪伟介绍道:“2022年5月27日,与新村镇战略合作协议签订,标志着中国平安在阜阳的6家公司,产险、寿险、养老险、银行、普惠、证券,通过平安综合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势,对新村镇特色芦蒿产业的一产、二产、三产的全面对接帮扶。依托政府特色农险补贴,来给新村镇1.6万亩的芦蒿种植做相关全量保险产品覆盖。”同时,在平安产险乡风文明100行动第500个党建共建点的新村镇白郢村站,“向1000名村民赠送了一份目前的‘徽康保’保险,在大家买的社保或新农合的基础上,为村民提供补充的意外保险产品。整体的保额价值达500亿。选择村民赠送的标准也是根据年龄、历史疾病和有因病返贫风险的人群做筛选。”

从保险角度,在芦蒿的生长过程中,平安为种植户兜底。而新村镇这根芦蒿走上公众的餐桌,惊艳人们的舌尖,离不开精细化的、科学的守护。因此,看到产业发展需求的平安集金融所长,汇聚资源。

平安“数字村”平台帮助农户实时监测大棚芦蒿生长数据。

平安银行乡村振兴金融办公室总经理徐岗介绍,芦蒿大棚里的水肥一体化设备,棚外的灌溉操作设备,源自平安银行发挥星云物联网平台和卫星终端的优势,应用卫星通信传送经授权的物联网设备采集数据,把数据接入到平安银行的星云物联网平台,构建"上有卫星、下有物联网设备、中有数字村平台"的数字农业服务体系。当地农户足不出户,便可通过“数字村”小程序实时获取芦蒿基地的监测数据,即可远程完成对芦蒿的浇水和施肥。像这样的智慧农业基地,平安银行在云南、新疆等地共建了10个,覆盖咖啡、茶园等行业,助力农户降本增效。

在以硬核科技加持的同时,还不忘软件输入。近年来,平安银行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共培育了8万致富带头人,积累了丰富的培育经验,如今,这一套成功经验移植到芦蒿产业。2023年5月23日,平安银行邀请农业专家对芦蒿农户进行专业指导培训,首期专业培训课学员有30位致富带头人,课程包含农业机械化和芦蒿的标准化种植。 “新村镇有大力推广机械化种植的想法,并有心仪的农业机械化专家,我们就按照需求把专家邀请过来授课,助力芦蒿产业升级。”平安银行致富培训工作人员说。

有了各方面的支持,芦蒿长得有规模了,但如何卖得快?

车间装芦蒿:新产业落地,稳销售定人心

“单独种植,田间地头卖,不像个产业。我们在一产种植的同时,开始做二产加工,”张亮书记介绍道,“不做二产加工,我们是被动的,市场随时可以抛弃你。过去芦蒿走线下批发,运到武汉市场,今天定价十块就十块,第二天说定两块就两块,没有主动权。”

镇上通过招商引资搭建二产加工环节来的公司,安徽米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米珞将农户采摘来的新鲜芦蒿分拣、称重、抽真空打包、贴标后,通过统一冷链物流车运往不同省份的各大商超。一根根芦蒿经过大棚采摘工和车间工作人员的手中、冷链车司机的货厢、商超的柜台,抵达餐桌。

“我们现在做小包装,走精品线路,先把品质做好、做精。(车间的)芦蒿拿回去,直接清洗,加工就可以吃,是最好最嫩的地方”米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大伟是阜南县本地人,早年在南京做净菜加工生意,去年带着返乡创业的想法也回来了,“我们(去年)9月份才开始生产,以前这里是粗放式的,老百姓坐在大棚里的小凳子上包装。我们来了之后,就从农户手里收芦蒿,上生产流水线,一是提高了效率,二是品质更好。”

新村芦蒿产品展示区。

芦蒿小包装110克一包,通过抽真空延长上架期,张亮对此很骄傲,“过去没做加工,当天采,当天卖,第二就会坏。现在真空上架的保质期7天以上。有了这个后,新村芦蒿开始主动对接盒马鲜生、生鲜传奇、华润蔬果等商超,签长年的供货协议,约定供货量和供货价。”张亮坚信这就是加工的价值,经过科技赋能,提升芦蒿附加值。

在每一小包芦蒿的包装物上,产品标签上还有一个溯源二维码。“平安加入后,最直观的改善是给我们追溯。”王大伟告诉笔者,用户购买新村芦蒿后,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看到这包芦蒿从哪里长出来的,在哪里加工,如何运输。而这个,便是通过平安产险提供的溯源保险服务实现的。

生产线上的小包新村芦蒿。

助力芦蒿的二产稳定发挥,平安也在米珞的其他方面发力,“今年免费给我们一年的员工保险,而且给我们扶持贷款。”平安银行贷款主要用于芦蒿生产线的完善,王大伟准备投资硬件设备,“现在只有一条真空包装,下一步要做充氮气的气条来延长货架期。以前芦蒿都是大包装,发到外面一两天卖不完,就丢掉了。充氮气、真空包装,再加上蓄冷机,可以将货架期延长到半个月。”

多产并行的思路,让种芦蒿的张文雅对销路不再担心,“(二产)公司都帮我们蹚平了,还有镇领导。我们只需要把芦蒿种好、管理好、加工好,后面销售都不是问题。我们去年的芦蒿,他们都争着要。”

直播卖芦蒿:新品牌成长,平安引流量

在稳住销量的同时,新村镇还不忘思考,如何让大家一看到芦蒿,就想到新村的芦蒿。

在这件事上,镇党委书记张亮从一开就想着将新村芦蒿发展成品牌,“2015年开始发展产业,我们就着手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7年组织材料开始提报,历时五年,到2021年10月份才申报成功。如果没有准备材料,现在去申请,哪怕有这么多面积,也达不到品牌效应。龙井茶、五常大米、涪陵榨菜都是国家地标。”

新村芦蒿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申请下来之后,要想走到国人面前,还有很长的品牌运营的路要走。在这上面,新村镇也没有放松,张亮介绍道,“我们还请了专业运营国内最顶尖的农业品牌的机构,给我们的新村芦蒿做加持。”

在品牌的长远发展上,张亮还重点说到了平安的助力“我们要打造‘中国平安芦蒿小镇’品牌。中国平安将从各个角度支持我们五年。”平安产险以"保险+"推动产业发展,启动振兴保模式,助力阜南县新村镇实施芦蒿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开发芦蒿产业一二三产综合保险。平安产险在新村镇芦蒿基地落地160亩芦蒿产业综合保险试点,未来五年预计为当地芦蒿产业提供10.1亿风险保障。

在发挥金融优势之外,平台自带的强大流量也为新村芦蒿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平安产险联合地方机构积极开展"科技强农、助农增收"线上公益直播带货,依托国内第一车后服务平台"平安好车主"APP进行线上导流,打通农产品销售绿色通道。

线上引流和销售,是新村芦蒿发展三产必不可少的环节。乡村振兴离不开品牌,便离不开年轻一代,更无法脱离年轻群体“驻扎”的互联网。

新村芦蒿目前的种植面积达到16000亩,产值达到3个多亿,经营主体八百多家。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村集体企业、国有企业,再加上个体户,六大类经营主体,基本上年轻人居多。年轻一代的规模化产业种植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平安银行调研后察觉到该需求,为当地农户量身定制了芦蒿产业惠农贷,通过专项额度,以种植面积、历史数据作为收入依据,授信支持种植农户,首期授信1000万元。“我行结合当地特色产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依托我行新微贷-小微经营贷款产品,定制全新独特的芦蒿产业惠农贷,主要是将农户的宅基地、在种农作物、流转土地上面建造的基础设施,像大棚,可以认定为他的资产。”平安银行阜阳分行客户经理刘宸曦说,“另外,还会以农户种植规模、平均的每亩年产值作为依据,为当地芦蒿种植户量身定制信贷方案。”

此外,新村芦蒿的发展不仅让年轻人返乡就业,也让更多人增加收入。以米珞为例,平常有五六十位周边的村民固定上班。一年中旺季有5个月,最多时有380位村民来上班。

在新村镇,在芦蒿大棚里,在米珞的生产线上,在平安数字村的app里,笔者看到了一颗野生芦蒿的驯化,看到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过渡,看到了一个镇真正的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到今天走过了多少路,还看到了平安的金融之力在其中能做到多深多广的程度。

在这棵芦蒿的周围,金融的力量还在源源不断的抵达。

马明哲亲手将第15万张乡村振兴卡交到一位白郢村村民手中。

5月23日下午,在阜南县新村镇白郢村的党建共建点,马明哲亲手将第15万张乡村振兴卡交到一位村民手中。乡村振兴卡,是平安银行联合中国银联推出的惠及广大农村居民的银行借记卡。该卡不仅对村民免工本费、账户管理费和短信通费,还定制了专属的10万元人身意外保险和免费线上问诊服务权益、购药券等惠民福利。从2021年推出迄今,已经发放15万张。

此外,为提升乡村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注村民健康,平安产险还在当地举报乡风文明100活动,组织开展现场义诊服务,为白郢村村民提供血压测量、血糖检测、针灸推拿等项目的义诊服务,惠及超100名村民。借助平安健康互联网医疗平台,中国平安真正实现"数字医疗下乡、智慧健康上门"。

走过35周年的中国平安,将目光停留在一株细小嫩绿的芦蒿上,一路守护它的奇妙旅行,守护它生长的那片土地,守护那片土地上的人。

郭丽萍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