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叶集区姚李镇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密结合区委“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打造服务群众、基层善治的“姚李样板”。不断完善“相里乡亲”党员调解机制,高标准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探索了一条基层调解“人性化”治安治理“网格化”的新路子。
坚持党建引领 优化调解队伍
近年来,该镇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指导下,自从组织农村“乡里乡亲”调解队伍以来,围绕支部牵头、党员参与为主线,设立党员先锋岗,积极吸纳“懂政治、懂法律、懂政策、有群众基础的退休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德高望重的老族长等,“三老”助力调解。据统计,全镇共194人参与基层矛盾调解工作,设立党员先锋岗37个,建立“第一时间”应答机制,支部书记、村民组长24小时“在线”。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发生的矛盾进行梳理及时调解、力求处理稳、准、快不不拖泥带水,让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具现代化、科学化、高效化,使基层调解队伍不断壮大,肩负着基层调解为民服务的初心与使命,“行稳致远”、一路负重前行。
采用“土方子”化解新矛盾
2022年以来,姚李镇依托“枫桥经验”在实践中发扬光大,总结出了一套五字调解“土方子”,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维护了当地的和谐稳定,社会治安稳定位居全区之首。众所周知,基层是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提升的“第一线”与“主阵地”,为民服务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第一因素。姚李镇以“相里乡亲”党员调解工作室为载体,按照“发现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的工作思路,围绕明确一个目标、打造一块阵地、建立一支队伍、制定一项制度、形成一套方法、完善一本台账,着力打造党员调解机制。采取发现“早”、处理“快”、方式“活”、工作“细”、态度“诚”的五字工作法这副“土方子”把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确保工作有依据、件件有落实,掷地有声音。并将各村矛盾纠纷调解结果和群众反馈情况纳入月考评,推进问题解决闭环管理,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片、矛盾不上交、调解不反弹。
“定调”在基层 解决在“萌芽”
该镇深入贯彻区委“无事”找书记工作部署,持续开展服务群众零距离活动,以“无事”找书记为依托,党组织为核心,构建镇村组三级网格,按照定期排查、提前预警,及时排除不稳定因素,实现在网格中体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促和谐。实现了“定调”在基层,解决在“萌芽”,推动力量下沉,争取把问题解决在“原点”。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办法,开展网上服务。依托智能管理服务平台、党群QQ群、微信交流群、收集社情民意,力求三个工作日得到有效地解决,真正地把调解工作落到实处,把矛盾解决在萌芽之中。
调解有成效 件件有回音
该镇在基层调解工作中,不拘泥于调解场地,以聊天、拉家常的形式,打好“亲情牌”延伸调解阵地。此外,紧密结合夜巡夜查、党小组“板凳会”、党员议事会等形式,打造“移动调解模式”,把调解室搬到群众家中、田间地头、进行现场调解。仔细研判信访类型,及时对接司法、信访部门,通过专业人士现场指导,面对面的交流及时解答群众遇到的问题,形成“情”、“理”、“法”相互融合的调解模式。据了解,截至日前,该镇成立“乡里乡亲”基层调解队伍以来,已成功调解矛盾6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8%,受益群众1500余人,切实把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落到实处。
“今后,我们要在区级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守正创新、脚踏实地。积极探索切合群众需求,不断完善“乡里乡亲”党员调解工作机制,真正形成既有本镇特色、又与叶集经验相融合的一支行动快捷、调解高效的高素质调解队伍,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驾护航。”姚李镇党委书记马乐东郑重地表示。(程度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