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AI时代到来,青少年网络素养如何提升

2023-06-05 16:16   中国青年报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新时代数字青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报告》指出,大学生网络素养整体平均得分为3.67分(满分5分),青少年及初中生得分为3.56,均略高于及格线,有待进一步提高。

据了解,该报告基于认知行为理论和过往调查研究,将青少年网络素养分为上网注意力管理能力、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能力、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能力、网络印象管理能力、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能力、网络价值认知和道德素养共六个维度,构建Sea-ism网络素养指标评价体系,通过整群抽样方式对青少年群体的网络素养进行调研。

“略高于及格线”,这样的结果让不少家长感到差强人意。在信息爆炸、智能技术迭代飞快的时代,如何让青少年的网络素养跟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步伐,在虚拟环境中学会保护自己、鉴别信息、健康成长,不仅是关系到每一个学生成长的问题,也是不少教育界专家呼吁社会关注的问题。

不同的生活背景可能对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水平带来哪些不同的影响?以大学生为例,根据《报告》,在个人因素中,大学生的性别、生源地区、专业、年级、户口、网络使用的熟练程度、平均每日上网时长都会显著影响大学生网络素养水平。比如,男生和女生的网络素养具有显著差异,女生的网络素养相对更好;城市生源地区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显著高于农村地区生源的大学生;从东中西部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大学生网络素养最高;平均每日上网时长在1小时以下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最低,上网时长在5-8个小时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最高。

“人工智能教育创新与青少年素养的提升是个严肃而紧迫的重大问题。”在第二届青少年互联网大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增泉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了社会知识的生产体系、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商业模式、社会分工体系等,为社会各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风险问题。

当孩子们已经学会如何用ChatGPT完成学校作业的时候,在人工智能时代,青少年网络素养需要赋予新的含义。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郭媛媛近年来一直在做人机协同时代青少年媒介素养能力的研究,在她看来,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根据人类此前发展的知识体系基础上建构出新的发展方向,这会对人类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在人工智能时代,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系统思维养成。”郭媛媛表示,这包括培养“万物皆媒”当中的信息捕捉、遴选、集成与决策能力;建构人机协同中的应用与共处的能力;强化人机协同传播中的人本、人文意识与立场等。

而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长蒋炎富看来,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为核心元素的科技革命,把人们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生态。“它带来的主要冲击,可用‘一二三四’这几个字体现,即一个时代,二元场景,真善美的三观影响和‘长度、广度、速度、深度’四度的变化。”

面对这样的挑战,青少年应该有怎样的状态才能应对挑战、主导未来呢?蒋炎富认为,要破解数字生态带来的影响,需要综合提升青少年的素养,形成坚持与投入的行动力,包容与尊重的社交力,诚实与正直的慎独力,节制与自律的生活力,保险与创新的开拓力五大品格,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协作协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跨际交往能力、阅读表达能力等五大能力。

然而,面对网络环境的变化,迎接挑战的不应只是青少年。

“未成年人由于在心智发展、认知能力方面尚未达到成熟阶段,极易受到移动互联网和智能化环境的影响。全面客观地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亟待解决的时代命题。”方增泉希望通过落实技术标准、明确评估义务、关注风险内容、构建AI教育培养生态体系、各部门携手等举措,建构AI培养生态系统,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发展机遇。

“既然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和新的变化是全方位的,青少年网络素养提升也应该是一个协同培育、共同发展的过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蒋俏蕾表示,这需要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合力来完成。

蒋俏蕾认为,家庭作为青少年最核心的成长环境,家长的网络素养也要随之提升,才能够跟孩子一起成长,并为青少年进行一些最根本的隐私安全、价值观等方面的判断。而学校教育也应提供伦理和价值判断等方面的课程,让青少年与人工智能一起成长。同时,还需要外部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护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中健康成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新时代数字青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报告》指出,大学生网络素养整体平均得分为3.67分(满分5分),青少年及初中生得分为3.56,均略高于及格线,有待进一步提高。

据了解,该报告基于认知行为理论和过往调查研究,将青少年网络素养分为上网注意力管理能力、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能力、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能力、网络印象管理能力、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能力、网络价值认知和道德素养共六个维度,构建Sea-ism网络素养指标评价体系,通过整群抽样方式对青少年群体的网络素养进行调研。

“略高于及格线”,这样的结果让不少家长感到差强人意。在信息爆炸、智能技术迭代飞快的时代,如何让青少年的网络素养跟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步伐,在虚拟环境中学会保护自己、鉴别信息、健康成长,不仅是关系到每一个学生成长的问题,也是不少教育界专家呼吁社会关注的问题。

不同的生活背景可能对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水平带来哪些不同的影响?以大学生为例,根据《报告》,在个人因素中,大学生的性别、生源地区、专业、年级、户口、网络使用的熟练程度、平均每日上网时长都会显著影响大学生网络素养水平。比如,男生和女生的网络素养具有显著差异,女生的网络素养相对更好;城市生源地区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显著高于农村地区生源的大学生;从东中西部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大学生网络素养最高;平均每日上网时长在1小时以下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最低,上网时长在5-8个小时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最高。

“人工智能教育创新与青少年素养的提升是个严肃而紧迫的重大问题。”在第二届青少年互联网大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增泉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了社会知识的生产体系、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商业模式、社会分工体系等,为社会各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风险问题。

当孩子们已经学会如何用ChatGPT完成学校作业的时候,在人工智能时代,青少年网络素养需要赋予新的含义。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郭媛媛近年来一直在做人机协同时代青少年媒介素养能力的研究,在她看来,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根据人类此前发展的知识体系基础上建构出新的发展方向,这会对人类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在人工智能时代,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系统思维养成。”郭媛媛表示,这包括培养“万物皆媒”当中的信息捕捉、遴选、集成与决策能力;建构人机协同中的应用与共处的能力;强化人机协同传播中的人本、人文意识与立场等。

而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长蒋炎富看来,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为核心元素的科技革命,把人们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生态。“它带来的主要冲击,可用‘一二三四’这几个字体现,即一个时代,二元场景,真善美的三观影响和‘长度、广度、速度、深度’四度的变化。”

面对这样的挑战,青少年应该有怎样的状态才能应对挑战、主导未来呢?蒋炎富认为,要破解数字生态带来的影响,需要综合提升青少年的素养,形成坚持与投入的行动力,包容与尊重的社交力,诚实与正直的慎独力,节制与自律的生活力,保险与创新的开拓力五大品格,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协作协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跨际交往能力、阅读表达能力等五大能力。

然而,面对网络环境的变化,迎接挑战的不应只是青少年。

“未成年人由于在心智发展、认知能力方面尚未达到成熟阶段,极易受到移动互联网和智能化环境的影响。全面客观地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亟待解决的时代命题。”方增泉希望通过落实技术标准、明确评估义务、关注风险内容、构建AI教育培养生态体系、各部门携手等举措,建构AI培养生态系统,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发展机遇。

“既然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和新的变化是全方位的,青少年网络素养提升也应该是一个协同培育、共同发展的过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蒋俏蕾表示,这需要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合力来完成。

蒋俏蕾认为,家庭作为青少年最核心的成长环境,家长的网络素养也要随之提升,才能够跟孩子一起成长,并为青少年进行一些最根本的隐私安全、价值观等方面的判断。而学校教育也应提供伦理和价值判断等方面的课程,让青少年与人工智能一起成长。同时,还需要外部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护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中健康成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