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再唱“巢湖美” 烔炀飞新韵

2023-05-10 09:24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安徽日报消息  烟波浩渺的巢湖湖畔,蜿蜒的烔河、炀河交会处,江淮古镇烔炀镇老街不老、产业更新、民歌悠扬、文艺“养人”,历史沧桑交织时代新景,生态优先打造文旅名镇,迈入加速发展快车道。

幽深街巷聆听历史回音

从合肥市区出发,沿南北一号高架、包河大道高架一路南行,抵达风光旖旎的巢湖,沿环湖北路一路往东进发,经长黄路、烔长路,全程仅需一小时,便可到达巢湖之畔的美丽古镇——烔炀。

烔炀之名,源于境内的两条河流烔河和炀河在镇南交会成烔炀河,注入巢湖。烔河原名桐河,发源于肥东县桐山南麓,炀河原名杨河,发源于镇西杨子山。因镇区经常遭受水灾,百姓为避水患,意以火克水,将桐杨河的“桐”“杨”二字的木字旁,改为火字旁,成了今天的“烔炀河”。

春雨蒙蒙,走在狭长幽深的烔炀老街,耳畔依稀传来袅袅的庐剧唱腔,恍如穿越时光,思古之情油然而生。史书记载,烔炀镇建于南宋谆熙年间(1174—1189年),明清时期进入发展鼎盛期,是当时巢县西乡重镇,重要的商贸流通集散地。烔炀老街始建于南宋,兴盛于清中期,当时舟楫如缕、商贾云集,街景繁荣。现存烔炀老街南北长约200米,东西长约150米,有明清时期古民居、古商铺300余间。

粉墙黛瓦马头墙、木雕砖雕石板路,走上历经千年风雨的烔炀老街,扑面是浓浓的历史风韵。老街两侧建筑为典型的徽派风格,古朴自然,店面相连,一字排开。位于老街东街的李鸿章当铺,占地1000多平方米,三进五开间,明亮宽敞,建筑工艺十分精美,是合肥地区体量较大、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之一。

老街原有七街十一巷,茶叶店、百货店、布庄、酒楼、糖坊、药馆……各类商铺应有尽有。美食品类丰富,一品玉带糕、油炸狮子头等香味四溢、名声远扬,并流传至今。

“古烔炀有‘十景’,其中一景就是‘屋内行舟’。相传昔日帆船可以从烔炀河码头驶入河滩,远看仿佛与岸边房屋连成一体,给人一种屋内行舟的错觉。”指着老街尽头的原烔炀河码头,烔炀镇文化站站长何华绘声绘色地描述昔日老街的繁华景象。

走在老街,触摸历史足迹,百余年前的社会生活面貌依稀可辨。在老街的一面墙上,嵌砌着一块清代同治七年(1868年)雕刻的石碑——“正堂陈示”石碑,据考证,该碑由“钦赐花翎知府衔”的巢县知县陈炳所立。这块石碑上的字迹清晰可辨,包含有禁赌、禁烟、禁宰杀耕牛等多条内容,相当于如今的地方性法规,对肃清当时烔炀的社会风气、整顿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条老街,半部烔炀文化史。为让古街在历史保护和传承中绽放新光彩,近年来,巢湖市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对老街基础设施、周边环境进行改造,邀请相关单位参与编制老街修复保护规划,加强对老街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风貌的整体保护,着力将老街打造为“记得住乡愁”的历史文化街区。烔炀老街先后被评为安徽省传统村落、安徽省千年古村落、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等。

广袤乡野化为文艺沃土

《烔炀镇志》载,烔炀镇兴教重教,风气弥笃,宋明以后这里乡村私塾星罗棋布。20世纪初,这里兴办了公立小学、县立高等小学。“室无隔夜粮,家有读书郎”是烔炀地区学风兴盛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烔炀河畔走出了近万名大学生,一大批社会各界名人名家辈出,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教之乡。

烔炀群众文化同样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位于烔炀老街中闸口的一座“烔炀实验农民文化馆”,开创了新中国成立后一个重要的“第一”,为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0年,皖北行署利用张治中创办的黄麓师范学校的师生力量,选择群众文化基础较好的烔炀镇建立此馆,组织群众开展文体活动、扫盲及培养文化干部。从1950年6月到1951年2月,有近百人通过学习走上工作岗位和进入华东革命大学、皖北干校以及师范院校继续学习。在该馆的带动辐射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烔炀通过群众文化事业培养了大批音乐、美术人才。

“巢湖好呀好风光,晴空万里鸟飞翔。渔民洒下千重网,万担鱼虾堆满仓……”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一曲传遍大江南北的民歌《巢湖好》,让无数歌迷对巢湖风光心驰神往。

踏入南湖方村,犹如进入一片世外桃源,蜿蜒曲折的小路整洁干净,古色古香的民居被绿植簇拥,村民们信口吟唱的巢湖民歌不绝于耳,平添了诗情画意。“烔炀镇山环水绕,农耕文化发达,历史上山歌、秧歌、渔歌代代相传,驰誉四方。南湖方就是其中的典型村落代表,老老少少都会哼唱几句民歌。”何华介绍。

在南湖方村,一间农家小屋格外引人注目,近60年前,正是在这间小屋,著名音乐家李焕之创作出巢湖民歌的经典之作——《巢湖好》。如今改造成了陈列室,吸引许多游客慕名探访。

1964年,中央农村文化工作队来烔炀开展农村文化工作,其间,音乐家李焕之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吸收烔炀一带的音乐元素,精心创作了民歌《巢湖好》。这首歌旋律优美,纪实感强,道出巢湖神韵,几十年来传唱不衰。

山水赋灵气,艺术添神采。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巢湖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烔炀民歌旋律优美、辽阔、华丽,独具地域特征。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播、创新、发展,成为一种颇具特色的当代民间艺术。如今的烔炀镇,庐剧、门歌、腰鼓、莲湘等民间艺术熠熠生辉,数十支文化队伍活跃在乡野阡陌,擦亮群众幸福生活的底色,让古镇绽放迷人光彩。烔炀镇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

湖滨迎浪铺展时代风景

“何曾蓄笔砚,景物自成诗。”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对于巢湖美景的咏叹,形容古镇烔炀的醉人风光,同样恰如其分。站在湖畔远眺,烔炀镇日新月异的发展图景迎浪铺展、蔚为壮观。目前,烔炀镇已成为巢湖市的工贸旅游重镇、现代农业强镇,亦是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滨湖新镇。

吹响“工业强镇”冲锋号。今年4月,总投资3.2亿元的新宇科技智能环保装备产业化项目和巢湖低碳环保产业科技园项目,在烔炀镇智能智造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烔炀镇节能环保产业再添“生力军”。近年来,该县工业发展迈入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大健康、精密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2022年该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3.74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

奏出“农业兴镇”交响曲。眼下,随着气温升高,小龙虾正陆续上市,烔炀龙虾交易市场内一片繁忙,一筐筐活蹦乱跳的小龙虾被装车销往各地。据介绍,烔炀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发展“绿色水稻+”,去年稻虾连作、稻鸭共育、稻肥轮作面积达1.3万亩;建成尧舜牡丹园、香禾猕猴桃、海鸿果园等16个特色园,“花海果园”建设如火如荼。在强有力的产业助推下,2022年全镇17个村居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超50万元,其中6个村居超100万元。

念好“生态立镇”环保经。漫步绿树成荫、碧波荡漾的月亮湾湿地公园,犹如进入一座天然氧吧,空气格外清新。作为濒临巢湖的乡镇,烔炀镇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守“生态立镇”底线,精准用力抓源头、管过程、治末端,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先后入选安徽省生态优美乡镇、安徽省森林城镇等。

打响“文旅名镇”金招牌。在烔炀老街、唐嘴水下古城遗址等景点品味历史,在南湖方村、唐嘴村等特色村落探寻风物人情,在月亮湾湿地公园、尧舜牡丹园等感受自然风光,在樱桃采摘园、草莓采摘园等体验农事乐趣……依托丰富多样的自然人文资源,烔炀镇正构建“一街一湖、两带三山、四大阵地” 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布局, 加快打造一批品牌文旅项目及节庆活动,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历经千年风雨,拥有厚重历史文化的烔炀镇从时光深处走来,在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励精图治、艰苦奋斗中,一步步续写新的辉煌篇章。“我们要充分把握时与势,既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要强调敢字当先、敢闯敢干,坚持‘工业强镇、农业兴镇、生态立镇、文旅名镇’的发展定位不动摇,为建设‘绿色发展·魅力烔炀’的发展目标而继续奋斗。” 烔炀镇党委书记、镇长陈松表示。( 记者 许蓓蓓 文/图)

安徽日报消息  烟波浩渺的巢湖湖畔,蜿蜒的烔河、炀河交会处,江淮古镇烔炀镇老街不老、产业更新、民歌悠扬、文艺“养人”,历史沧桑交织时代新景,生态优先打造文旅名镇,迈入加速发展快车道。

幽深街巷聆听历史回音

从合肥市区出发,沿南北一号高架、包河大道高架一路南行,抵达风光旖旎的巢湖,沿环湖北路一路往东进发,经长黄路、烔长路,全程仅需一小时,便可到达巢湖之畔的美丽古镇——烔炀。

烔炀之名,源于境内的两条河流烔河和炀河在镇南交会成烔炀河,注入巢湖。烔河原名桐河,发源于肥东县桐山南麓,炀河原名杨河,发源于镇西杨子山。因镇区经常遭受水灾,百姓为避水患,意以火克水,将桐杨河的“桐”“杨”二字的木字旁,改为火字旁,成了今天的“烔炀河”。

春雨蒙蒙,走在狭长幽深的烔炀老街,耳畔依稀传来袅袅的庐剧唱腔,恍如穿越时光,思古之情油然而生。史书记载,烔炀镇建于南宋谆熙年间(1174—1189年),明清时期进入发展鼎盛期,是当时巢县西乡重镇,重要的商贸流通集散地。烔炀老街始建于南宋,兴盛于清中期,当时舟楫如缕、商贾云集,街景繁荣。现存烔炀老街南北长约200米,东西长约150米,有明清时期古民居、古商铺300余间。

粉墙黛瓦马头墙、木雕砖雕石板路,走上历经千年风雨的烔炀老街,扑面是浓浓的历史风韵。老街两侧建筑为典型的徽派风格,古朴自然,店面相连,一字排开。位于老街东街的李鸿章当铺,占地1000多平方米,三进五开间,明亮宽敞,建筑工艺十分精美,是合肥地区体量较大、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之一。

老街原有七街十一巷,茶叶店、百货店、布庄、酒楼、糖坊、药馆……各类商铺应有尽有。美食品类丰富,一品玉带糕、油炸狮子头等香味四溢、名声远扬,并流传至今。

“古烔炀有‘十景’,其中一景就是‘屋内行舟’。相传昔日帆船可以从烔炀河码头驶入河滩,远看仿佛与岸边房屋连成一体,给人一种屋内行舟的错觉。”指着老街尽头的原烔炀河码头,烔炀镇文化站站长何华绘声绘色地描述昔日老街的繁华景象。

走在老街,触摸历史足迹,百余年前的社会生活面貌依稀可辨。在老街的一面墙上,嵌砌着一块清代同治七年(1868年)雕刻的石碑——“正堂陈示”石碑,据考证,该碑由“钦赐花翎知府衔”的巢县知县陈炳所立。这块石碑上的字迹清晰可辨,包含有禁赌、禁烟、禁宰杀耕牛等多条内容,相当于如今的地方性法规,对肃清当时烔炀的社会风气、整顿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条老街,半部烔炀文化史。为让古街在历史保护和传承中绽放新光彩,近年来,巢湖市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对老街基础设施、周边环境进行改造,邀请相关单位参与编制老街修复保护规划,加强对老街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风貌的整体保护,着力将老街打造为“记得住乡愁”的历史文化街区。烔炀老街先后被评为安徽省传统村落、安徽省千年古村落、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等。

广袤乡野化为文艺沃土

《烔炀镇志》载,烔炀镇兴教重教,风气弥笃,宋明以后这里乡村私塾星罗棋布。20世纪初,这里兴办了公立小学、县立高等小学。“室无隔夜粮,家有读书郎”是烔炀地区学风兴盛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烔炀河畔走出了近万名大学生,一大批社会各界名人名家辈出,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教之乡。

烔炀群众文化同样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位于烔炀老街中闸口的一座“烔炀实验农民文化馆”,开创了新中国成立后一个重要的“第一”,为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0年,皖北行署利用张治中创办的黄麓师范学校的师生力量,选择群众文化基础较好的烔炀镇建立此馆,组织群众开展文体活动、扫盲及培养文化干部。从1950年6月到1951年2月,有近百人通过学习走上工作岗位和进入华东革命大学、皖北干校以及师范院校继续学习。在该馆的带动辐射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烔炀通过群众文化事业培养了大批音乐、美术人才。

“巢湖好呀好风光,晴空万里鸟飞翔。渔民洒下千重网,万担鱼虾堆满仓……”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一曲传遍大江南北的民歌《巢湖好》,让无数歌迷对巢湖风光心驰神往。

踏入南湖方村,犹如进入一片世外桃源,蜿蜒曲折的小路整洁干净,古色古香的民居被绿植簇拥,村民们信口吟唱的巢湖民歌不绝于耳,平添了诗情画意。“烔炀镇山环水绕,农耕文化发达,历史上山歌、秧歌、渔歌代代相传,驰誉四方。南湖方就是其中的典型村落代表,老老少少都会哼唱几句民歌。”何华介绍。

在南湖方村,一间农家小屋格外引人注目,近60年前,正是在这间小屋,著名音乐家李焕之创作出巢湖民歌的经典之作——《巢湖好》。如今改造成了陈列室,吸引许多游客慕名探访。

1964年,中央农村文化工作队来烔炀开展农村文化工作,其间,音乐家李焕之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吸收烔炀一带的音乐元素,精心创作了民歌《巢湖好》。这首歌旋律优美,纪实感强,道出巢湖神韵,几十年来传唱不衰。

山水赋灵气,艺术添神采。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巢湖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烔炀民歌旋律优美、辽阔、华丽,独具地域特征。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播、创新、发展,成为一种颇具特色的当代民间艺术。如今的烔炀镇,庐剧、门歌、腰鼓、莲湘等民间艺术熠熠生辉,数十支文化队伍活跃在乡野阡陌,擦亮群众幸福生活的底色,让古镇绽放迷人光彩。烔炀镇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

湖滨迎浪铺展时代风景

“何曾蓄笔砚,景物自成诗。”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对于巢湖美景的咏叹,形容古镇烔炀的醉人风光,同样恰如其分。站在湖畔远眺,烔炀镇日新月异的发展图景迎浪铺展、蔚为壮观。目前,烔炀镇已成为巢湖市的工贸旅游重镇、现代农业强镇,亦是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滨湖新镇。

吹响“工业强镇”冲锋号。今年4月,总投资3.2亿元的新宇科技智能环保装备产业化项目和巢湖低碳环保产业科技园项目,在烔炀镇智能智造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烔炀镇节能环保产业再添“生力军”。近年来,该县工业发展迈入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大健康、精密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2022年该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3.74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

奏出“农业兴镇”交响曲。眼下,随着气温升高,小龙虾正陆续上市,烔炀龙虾交易市场内一片繁忙,一筐筐活蹦乱跳的小龙虾被装车销往各地。据介绍,烔炀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发展“绿色水稻+”,去年稻虾连作、稻鸭共育、稻肥轮作面积达1.3万亩;建成尧舜牡丹园、香禾猕猴桃、海鸿果园等16个特色园,“花海果园”建设如火如荼。在强有力的产业助推下,2022年全镇17个村居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超50万元,其中6个村居超100万元。

念好“生态立镇”环保经。漫步绿树成荫、碧波荡漾的月亮湾湿地公园,犹如进入一座天然氧吧,空气格外清新。作为濒临巢湖的乡镇,烔炀镇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守“生态立镇”底线,精准用力抓源头、管过程、治末端,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先后入选安徽省生态优美乡镇、安徽省森林城镇等。

打响“文旅名镇”金招牌。在烔炀老街、唐嘴水下古城遗址等景点品味历史,在南湖方村、唐嘴村等特色村落探寻风物人情,在月亮湾湿地公园、尧舜牡丹园等感受自然风光,在樱桃采摘园、草莓采摘园等体验农事乐趣……依托丰富多样的自然人文资源,烔炀镇正构建“一街一湖、两带三山、四大阵地” 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布局, 加快打造一批品牌文旅项目及节庆活动,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历经千年风雨,拥有厚重历史文化的烔炀镇从时光深处走来,在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励精图治、艰苦奋斗中,一步步续写新的辉煌篇章。“我们要充分把握时与势,既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要强调敢字当先、敢闯敢干,坚持‘工业强镇、农业兴镇、生态立镇、文旅名镇’的发展定位不动摇,为建设‘绿色发展·魅力烔炀’的发展目标而继续奋斗。” 烔炀镇党委书记、镇长陈松表示。( 记者 许蓓蓓 文/图)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