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巢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蜱虫繁殖活跃 谨防发热伴病

2023-03-31 09:51   巢湖晨刊

据巢湖晨刊消息  春分节气后,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蜱虫进入繁殖活跃期,由蜱虫叮咬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随之出现。进入4月,春耕、备种、采茶等农业劳动陆续开始。春暖花开,外出踏青的市民逐渐增多,人们接触蜱虫感染疾病的机会也大大增加。巢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好防护,谨防蜱虫叮咬,积极预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发生。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经蜱虫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它是一种新发传染病。它的病原菌是新型布尼亚病毒,临床特征为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消化道症状及多器官损害。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目前认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感染途径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蜱虫叮咬。

植被丰富的山区、丘陵和林场是蜱虫主要的栖息地。巢湖市境内地形、地貌系江淮丘陵向长江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北、东南高,中部低,沿巢湖形成蝶状盆地。多林地、山地、丘陵。植被丰富的地理特点以及适宜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蜱虫的生长繁殖,因此近几年我市都有相关病例出现,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安全。

蜱虫主要生活在草丛、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方,也可寄生在家养动物身上,生活中人们在耕种、园艺、户外遛狗、露营时都可能会与蜱虫接触。蜱虫不会飞,一般通过合适时机迅速攀爬到宿主皮肤或者从树上掉落到人或动物身上。蜱虫的口器可牢牢地固定在宿主皮肤上,叮咬时会分泌少量具有麻醉作用的唾液,因此宿主一般很难察觉。蜱虫一般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到的部位,例如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生殖器及脚踝下方等。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预防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被蜱虫叮咬。气温逐渐上升,市民去郊外游玩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增多。应尽量避免在蜱虫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果要进入这些区域,应当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虫附着;针织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这样蜱虫不易黏附。从野外回来注意检查自己的头皮、耳后、颈部、腋窝、腘部、手腕、腹股沟这些有皮肤褶皱的地方是否有蜱叮咬。如果带宠物去郊游的话,也要检查宠物身上是否有蜱虫叮咬。对生活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的居民来说,清除杂草,清理禽畜圈舍,搞好环境卫生可有效预防蜱类的孳生,发现家畜、家禽携带蜱类,可及时检视,用镊子取下后焚烧,外出劳作应穿着浅颜色的长衣、长裤,可扎紧裤腿。

若一旦发现被蜱虫叮咬了,可用尖头镊子准确夹住叮入皮肤的蜱虫的头部或口器,并逐渐将其垂直拉出。不能抓住或挤压蜱虫的躯体,凡士林油、酒精、点燃火柴或其他刺激方法都不可用。因为蜱虫吸血的口器非常复杂,上面长着倒刺,一旦不恰当地拔除正在吸血的蜱虫,很可能让它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进一步引发皮肤炎症。切记如无把握,应尽快找到最近的正规医院,让医生处理。有蜱虫叮咬史或疫源地野外活动史者,应保持高度警惕,最后暴露14天内如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同时,巢湖市疾控中心也特别提醒,有一部分感染者是在照顾发热伴患者被感染的。所以家属陪护患者期间,应避免接触患者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做好个人防护,以免被感染。如在诊疗或陪护患者期间或其后14天内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也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接触史。(记者 韩爽)

据巢湖晨刊消息  春分节气后,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蜱虫进入繁殖活跃期,由蜱虫叮咬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随之出现。进入4月,春耕、备种、采茶等农业劳动陆续开始。春暖花开,外出踏青的市民逐渐增多,人们接触蜱虫感染疾病的机会也大大增加。巢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好防护,谨防蜱虫叮咬,积极预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发生。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经蜱虫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它是一种新发传染病。它的病原菌是新型布尼亚病毒,临床特征为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消化道症状及多器官损害。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目前认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感染途径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蜱虫叮咬。

植被丰富的山区、丘陵和林场是蜱虫主要的栖息地。巢湖市境内地形、地貌系江淮丘陵向长江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北、东南高,中部低,沿巢湖形成蝶状盆地。多林地、山地、丘陵。植被丰富的地理特点以及适宜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蜱虫的生长繁殖,因此近几年我市都有相关病例出现,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安全。

蜱虫主要生活在草丛、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方,也可寄生在家养动物身上,生活中人们在耕种、园艺、户外遛狗、露营时都可能会与蜱虫接触。蜱虫不会飞,一般通过合适时机迅速攀爬到宿主皮肤或者从树上掉落到人或动物身上。蜱虫的口器可牢牢地固定在宿主皮肤上,叮咬时会分泌少量具有麻醉作用的唾液,因此宿主一般很难察觉。蜱虫一般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到的部位,例如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生殖器及脚踝下方等。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预防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被蜱虫叮咬。气温逐渐上升,市民去郊外游玩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增多。应尽量避免在蜱虫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果要进入这些区域,应当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虫附着;针织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这样蜱虫不易黏附。从野外回来注意检查自己的头皮、耳后、颈部、腋窝、腘部、手腕、腹股沟这些有皮肤褶皱的地方是否有蜱叮咬。如果带宠物去郊游的话,也要检查宠物身上是否有蜱虫叮咬。对生活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的居民来说,清除杂草,清理禽畜圈舍,搞好环境卫生可有效预防蜱类的孳生,发现家畜、家禽携带蜱类,可及时检视,用镊子取下后焚烧,外出劳作应穿着浅颜色的长衣、长裤,可扎紧裤腿。

若一旦发现被蜱虫叮咬了,可用尖头镊子准确夹住叮入皮肤的蜱虫的头部或口器,并逐渐将其垂直拉出。不能抓住或挤压蜱虫的躯体,凡士林油、酒精、点燃火柴或其他刺激方法都不可用。因为蜱虫吸血的口器非常复杂,上面长着倒刺,一旦不恰当地拔除正在吸血的蜱虫,很可能让它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进一步引发皮肤炎症。切记如无把握,应尽快找到最近的正规医院,让医生处理。有蜱虫叮咬史或疫源地野外活动史者,应保持高度警惕,最后暴露14天内如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同时,巢湖市疾控中心也特别提醒,有一部分感染者是在照顾发热伴患者被感染的。所以家属陪护患者期间,应避免接触患者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做好个人防护,以免被感染。如在诊疗或陪护患者期间或其后14天内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也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接触史。(记者 韩爽)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