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公益三人谈:你还在忽视心理健康问题吗?

2023-03-30 13:32

目前,广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为引起大家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加强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普及,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与此相关的公益组织和活动也在增加,呼吁大家多多关注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此次我们邀请到三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谈谈有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专家阵容

卢朝霞:中共党员,希望24热线志愿者,国家三级婚姻家庭心理咨询师,危机干预高级实操师,高级植物芳香疗法师,德国莱茵TUⅤ纯植物精油疗法精英讲师,安徽小丸子心理剧团团长,蜀山妇女儿童和心理专班成员,德泰和防性侵进校园讲师。

程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所婚姻家庭指导师;合肥市庐阳区德泰和健康心理公益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国家科技部“中国婚姻满意度量表”课题组成员;团中央防艾宣讲员、团中央反校园霸凌普法员培训项目负责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心理研究所青少年社会工作与心理服务体系直属机构“心理助人与社会工作服务站”合肥站长;中华公益小记者合肥市招募组组长;合肥市教育局“防性侵教育进校园”负责人;包河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合适成年人”,包河区检察院首批听证员,包河区检察院“彩宏护航”心理咨询师;包河区妇联巾帼宣讲团讲师;蜀山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心理咨询师、合肥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共青团合肥市12355心理专家、新安晚报优秀通讯员、庐州和事佬、合肥市妇联“守心”巾帼宣讲团讲师;逍遥津街道“娘家人”后援团副团长。

2022年第六届安徽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助笋成竹 法护花开——反校园霸凌普法员培训”金奖获得者。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助笋成竹 法护花开——反校园霸凌普法员培训”金奖获得者。

刘喜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心灵导师,安徽省民政厅12355困境儿童热线接线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心理研究所青少年社会工作与心理服务体系直属机构“心理助人与社会工作服务站”合肥站长,“家有好大事”心理调解员。

二、主持人对话

主持人:目前有哪些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卢朝霞:目前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一定的广泛性、普遍性、平常性,就像感冒一样,既不要害怕,又要引起重视,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可防、可治、可干预的。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多来自于日常生活的创伤事件(能影响到人的行为、动机或情绪的生活事件),除此之外心理健康问题还有创伤心理、创伤生理和偏差行为(偏差行为呈现出来的是故意做不该做的事或故意不做该做的事,其目的是唤醒别人对其关注或用以勒索亲近爱的人)。如果放任不管可能会演变至自残、自虐或自杀等行为。我们根据心理健康问题的程度不一样,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等手段对应处理。而广大未成年人的网瘾、手机瘾、厌学、霸凌、性侵等都是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之一,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特别是有一部分直接“瘫了”的孩子。

主持人:为什么会产生心理问题?具体有哪些原因?

程洁:人口学因素。心理不健康状态可以出现在任何年龄段,但在青春发育期、更年期更易发生;性别因索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在不良情绪发生问题上,男、女各有特点。比如,女性易受暗示,因轻信、上当受骗,多有不良情绪发生。男性在社交过程中更爱面子,“死要子活受罪”的情况,可以使其心理失去平衡。据近年来相关杂志发表的调查报告来文化程度、职业、生活状况、婚姻状况、家庭结构、生活方式等,对心理健康状况不同程度的影响。

个性心理特征。个人性格特点与心理不健康状态有密切关系。性格是由先天素质与后天学习相结合而形成的,人的遗传因素决定了脑细胞的构筑特征和工作强度,后天的学习,训练了一个人大脑细胞工作的灵活性。所以,一个人在生存过程中,承受环境压力的能力越强,应对环境变化灵活性越高,他的心理转为不健康状态的机率就越低;个人的消极经验反逻辑思维特征和固有的不恰当的行为反应模式,是造成不健康心理状态的内在原因;另外,人的价值取向、兴趣和爱好的性质也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身体健康水平。根据身、心一体的原则,健康的心理应寓于健康的身体。经常多病或慢性躯体疾病患者,心理健康极易受到破坏,不同躯体疾病,其心理不健康状态又具有特殊性,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由于长期脑供血不足可造成脑相对缺氧,患者常常表现出情感脆弱、心情抑郁等等。

社会变迁。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社会环境的变迁,对人起直接作用。对社会变化的适应不良,可使人进入心理不健康状态。极端的例子是所谓“文化休克”。适应能力很差的人,在反差极大的社会文化中生活,可以导致某些心理问题,同时伴有躯体症状。只要返回原来的文化环境,所有症状可不治自愈(随子女进城的农村大爷大妈、流动儿童、民工夫妻)。

主持人:如何判断是否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

刘喜云:心理活动如感觉、知觉和认识,是否长时间与众不同?

大家都看不到的你看到了,大家听不到的,你听到了,大家受得了的你受不了,大家快快乐乐的你愁眉苦脸,这就提醒你要注意你的主观感受与客观实际是否一致?这是由于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偶尔如此还是经常如此,如果看到,听到大多数人看不到听不到的东西,很可能就是一种幻视幻听,是严重心理疾病的症兆,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出现了这种情况,一定要去医院看。

思维、言行举止和待人接物行为方式,神态动作表现,是否经常与心不同?

即与你的本来心愿不同。正常健康的人心理活动,如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行为,外在表现一般都能服从我们大脑的指挥,想笑想哭,大哭一场还是微微流泪,我们的动作前进后退,一般都能做到随心所欲,调节适当,但是,当你发现你有一些奇怪的行为,并非你的意愿,或者是你本来就认为没意义的事,却总是自动地去做,似乎你无法控制,如果你内心的诉求与实际行为不再协调时,或者经常出现行为或思想失控的情况,如大哭不止,情绪郁闷低落几个月,或者象蚊子咬了这样小小的刺激就受不了,你就要提高警惕你是否有了心理健康问题。

看看你的身心状态,你的性格或者说个性是否变得与以往不同?

一个健康的人,他的个性具有相对的稳定,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是不会经常改变的,如果经常表现出性格的不稳定,甚至好象变了一个人,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一个人具有多重人格,昨天象林黛玉,今天象王熙凤,性格大变。而且人的身心状态也一样,健康的心态感觉是舒适的,安稳的,如果与以往的心态发生很大改变,就要格外引起注意,如感到比以前疲累,无趣味,更焦虑紧张或情绪更抑郁低落,或躯体痛疼不适,医生检查后又没有发现生理上的器质病变,这很可能与人的心理不健康有关。

主持人:青少年自己和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已经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卢朝霞:当问题已经出现了,不管是什么原因,家庭对孩子的肯定、支持、关心和信任都会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亲人的支持和陪伴是疗愈的基础。对于没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孩子,帮助他们调适在家庭或学校中的角色,树立积极健康的成就感和价值观等,陪孩子一起走,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可以有效帮助孩子走出当下的难关。同时我们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氛围中,鼓励并帮助孩子进行五大学生生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规划并完成每个阶段的生涯义务或任务。万一出现了如自伤、自虐甚至自杀行为的孩子,优先寻找合法合规的专业人士或机构求助,在专业指导下陪同孩子尽早走出阴霾。

主持人:目前有哪些线上渠道或者平台可以咨询心理健康问题?

程洁: 心理热线,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合肥市应对新冠疫情心理援助专线,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危机干预热线:63666903;中国精协心理援助热线:010-53930579;北京源众受暴妇女儿童帮助热线:010-89941101中国白丝带反家暴热线,12355青少年服务台;

公众号:合肥市心理健康(hfjfzx账号主体: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

主持人:那么青少年自身如何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呢?社会上应该采取什么样措施的来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

刘喜云:家庭方面:家长是学生的第⼀任老师,家长应该把好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关。中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父母应该充分尊重和相信孩子,积极的与自己的孩子交流,家庭管理上应尽量采用民主的方式,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学校方面:教师主动和那些问题学生沟通和交流,转变教学观念,适当地缓解调和学生的学习压力,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个人方面:积极和同学、老师、家长交流,充分相信他们,遇到问题积极向他们倾述,努力寻求帮助。

社会可以采取的措施: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有着极强的影响力,教师个人的烦恼与处理问题的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或行为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处在成长过程的学生。中小学按一定比例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开设青少年成长指导课,把青春期的性教育和生涯发展相结合,建立社区心理咨询和帮教网络,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混为一谈。

主持人:目前仍然会有家长不太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此您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吗?该如何引起家长的重视?

卢朝霞:现在依然还有更多的家长觉得我的孩子不会有问题,也不相信我的孩子会出现心理问题,更不接受我的孩子有心理问题,一旦孩子真的出现了心理问题,就会手忙脚乱、仿佛天塌下来一般,承受不了,让本有的拉力变得更脆弱,让拉力变成了推力,最后无能为力。有的心理专家称他们为“夜郎国”的父王母后,一直用他们固化的人设和极小的世界观版图来经营着孩子们的人设和世界观版本,这样就容易出现更多的心理健康风险和危险。

怎么办呢?其一要调动社会媒体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用易于接受的方法倡导家长多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逐步纠正他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错误认识。其二要通过学校才能牵住孩子拉住父母。学校要设立长期、稳定、系统、专业的心理教育宣讲基地,甄选并聘请有能力、有实力、有专业、有素养的第三方人士或机构护航助力,真正让心理健康教育落地有效,让我们每个孩子的心里都驻扎着蔚蓝的天空,成为阳光少年。

程洁:家长不重视的原因之一,是对心理问题缺乏相关的知识和了解;认为孩子只要吃穿不愁,看起来能正常上学正常生活就万事大吉了;其二是存在侥幸心理,认为那些极端的事件不会发生在自己家孩子身上;其三是自己不知该如何应对,也不知该向谁求助,只好任其自然;其四是出现问题,但会归咎于别人,甚至归咎于手机,归咎于游戏。归咎于孩子不听话。

要想引起家长的重视,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由于学校和老师在家长心目中具有最高权威,可以借助学校的力量,经常开展家长课堂,向家长普及科学育儿、亲子相处等方面的知识;

现在社区服务的范围和内容都很丰富,而家长课堂也是社区服务内容之一。可以在社区常态化开展家长学习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召集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既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又增加了亲子互动。

可利用新媒体推送家庭教育的视频,利用短信发送相关的内容;利用影视作品评析加深印象,引起重视。

单位除了生产外,还要加强工会作用,经常开展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促进全民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

刘喜云: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根据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会影响孩子的方方面面,只有学校和家长通力合作,才能让学生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成长,发现问题,也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及时沟通,为学生寻找解决方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心理素质与教育水平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形成起着关键的影响。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如果父母是张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孩子将来成就如何,射向哪里,无疑将受父母这张“弓”的影响。

因此,作为家长,应重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却不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孩子一旦出事就迟了,所以首先社会要注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社区、单位、学校经常举办亲子教育活动,心理沙龙、心理健康讲座等等活动。媒体要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总结来说,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家长要重视,学校和社会也应该重视起来,呼吁更多人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舒肖肖 刘慧)

目前,广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为引起大家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加强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普及,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与此相关的公益组织和活动也在增加,呼吁大家多多关注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此次我们邀请到三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谈谈有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专家阵容

卢朝霞:中共党员,希望24热线志愿者,国家三级婚姻家庭心理咨询师,危机干预高级实操师,高级植物芳香疗法师,德国莱茵TUⅤ纯植物精油疗法精英讲师,安徽小丸子心理剧团团长,蜀山妇女儿童和心理专班成员,德泰和防性侵进校园讲师。

程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所婚姻家庭指导师;合肥市庐阳区德泰和健康心理公益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国家科技部“中国婚姻满意度量表”课题组成员;团中央防艾宣讲员、团中央反校园霸凌普法员培训项目负责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心理研究所青少年社会工作与心理服务体系直属机构“心理助人与社会工作服务站”合肥站长;中华公益小记者合肥市招募组组长;合肥市教育局“防性侵教育进校园”负责人;包河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合适成年人”,包河区检察院首批听证员,包河区检察院“彩宏护航”心理咨询师;包河区妇联巾帼宣讲团讲师;蜀山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心理咨询师、合肥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共青团合肥市12355心理专家、新安晚报优秀通讯员、庐州和事佬、合肥市妇联“守心”巾帼宣讲团讲师;逍遥津街道“娘家人”后援团副团长。

2022年第六届安徽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助笋成竹 法护花开——反校园霸凌普法员培训”金奖获得者。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助笋成竹 法护花开——反校园霸凌普法员培训”金奖获得者。

刘喜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心灵导师,安徽省民政厅12355困境儿童热线接线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心理研究所青少年社会工作与心理服务体系直属机构“心理助人与社会工作服务站”合肥站长,“家有好大事”心理调解员。

二、主持人对话

主持人:目前有哪些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卢朝霞:目前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一定的广泛性、普遍性、平常性,就像感冒一样,既不要害怕,又要引起重视,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可防、可治、可干预的。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多来自于日常生活的创伤事件(能影响到人的行为、动机或情绪的生活事件),除此之外心理健康问题还有创伤心理、创伤生理和偏差行为(偏差行为呈现出来的是故意做不该做的事或故意不做该做的事,其目的是唤醒别人对其关注或用以勒索亲近爱的人)。如果放任不管可能会演变至自残、自虐或自杀等行为。我们根据心理健康问题的程度不一样,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等手段对应处理。而广大未成年人的网瘾、手机瘾、厌学、霸凌、性侵等都是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之一,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特别是有一部分直接“瘫了”的孩子。

主持人:为什么会产生心理问题?具体有哪些原因?

程洁:人口学因素。心理不健康状态可以出现在任何年龄段,但在青春发育期、更年期更易发生;性别因索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在不良情绪发生问题上,男、女各有特点。比如,女性易受暗示,因轻信、上当受骗,多有不良情绪发生。男性在社交过程中更爱面子,“死要子活受罪”的情况,可以使其心理失去平衡。据近年来相关杂志发表的调查报告来文化程度、职业、生活状况、婚姻状况、家庭结构、生活方式等,对心理健康状况不同程度的影响。

个性心理特征。个人性格特点与心理不健康状态有密切关系。性格是由先天素质与后天学习相结合而形成的,人的遗传因素决定了脑细胞的构筑特征和工作强度,后天的学习,训练了一个人大脑细胞工作的灵活性。所以,一个人在生存过程中,承受环境压力的能力越强,应对环境变化灵活性越高,他的心理转为不健康状态的机率就越低;个人的消极经验反逻辑思维特征和固有的不恰当的行为反应模式,是造成不健康心理状态的内在原因;另外,人的价值取向、兴趣和爱好的性质也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身体健康水平。根据身、心一体的原则,健康的心理应寓于健康的身体。经常多病或慢性躯体疾病患者,心理健康极易受到破坏,不同躯体疾病,其心理不健康状态又具有特殊性,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由于长期脑供血不足可造成脑相对缺氧,患者常常表现出情感脆弱、心情抑郁等等。

社会变迁。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社会环境的变迁,对人起直接作用。对社会变化的适应不良,可使人进入心理不健康状态。极端的例子是所谓“文化休克”。适应能力很差的人,在反差极大的社会文化中生活,可以导致某些心理问题,同时伴有躯体症状。只要返回原来的文化环境,所有症状可不治自愈(随子女进城的农村大爷大妈、流动儿童、民工夫妻)。

主持人:如何判断是否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

刘喜云:心理活动如感觉、知觉和认识,是否长时间与众不同?

大家都看不到的你看到了,大家听不到的,你听到了,大家受得了的你受不了,大家快快乐乐的你愁眉苦脸,这就提醒你要注意你的主观感受与客观实际是否一致?这是由于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偶尔如此还是经常如此,如果看到,听到大多数人看不到听不到的东西,很可能就是一种幻视幻听,是严重心理疾病的症兆,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出现了这种情况,一定要去医院看。

思维、言行举止和待人接物行为方式,神态动作表现,是否经常与心不同?

即与你的本来心愿不同。正常健康的人心理活动,如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行为,外在表现一般都能服从我们大脑的指挥,想笑想哭,大哭一场还是微微流泪,我们的动作前进后退,一般都能做到随心所欲,调节适当,但是,当你发现你有一些奇怪的行为,并非你的意愿,或者是你本来就认为没意义的事,却总是自动地去做,似乎你无法控制,如果你内心的诉求与实际行为不再协调时,或者经常出现行为或思想失控的情况,如大哭不止,情绪郁闷低落几个月,或者象蚊子咬了这样小小的刺激就受不了,你就要提高警惕你是否有了心理健康问题。

看看你的身心状态,你的性格或者说个性是否变得与以往不同?

一个健康的人,他的个性具有相对的稳定,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是不会经常改变的,如果经常表现出性格的不稳定,甚至好象变了一个人,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一个人具有多重人格,昨天象林黛玉,今天象王熙凤,性格大变。而且人的身心状态也一样,健康的心态感觉是舒适的,安稳的,如果与以往的心态发生很大改变,就要格外引起注意,如感到比以前疲累,无趣味,更焦虑紧张或情绪更抑郁低落,或躯体痛疼不适,医生检查后又没有发现生理上的器质病变,这很可能与人的心理不健康有关。

主持人:青少年自己和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已经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卢朝霞:当问题已经出现了,不管是什么原因,家庭对孩子的肯定、支持、关心和信任都会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亲人的支持和陪伴是疗愈的基础。对于没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孩子,帮助他们调适在家庭或学校中的角色,树立积极健康的成就感和价值观等,陪孩子一起走,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可以有效帮助孩子走出当下的难关。同时我们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氛围中,鼓励并帮助孩子进行五大学生生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规划并完成每个阶段的生涯义务或任务。万一出现了如自伤、自虐甚至自杀行为的孩子,优先寻找合法合规的专业人士或机构求助,在专业指导下陪同孩子尽早走出阴霾。

主持人:目前有哪些线上渠道或者平台可以咨询心理健康问题?

程洁: 心理热线,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合肥市应对新冠疫情心理援助专线,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危机干预热线:63666903;中国精协心理援助热线:010-53930579;北京源众受暴妇女儿童帮助热线:010-89941101中国白丝带反家暴热线,12355青少年服务台;

公众号:合肥市心理健康(hfjfzx账号主体: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

主持人:那么青少年自身如何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呢?社会上应该采取什么样措施的来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

刘喜云:家庭方面:家长是学生的第⼀任老师,家长应该把好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关。中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父母应该充分尊重和相信孩子,积极的与自己的孩子交流,家庭管理上应尽量采用民主的方式,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学校方面:教师主动和那些问题学生沟通和交流,转变教学观念,适当地缓解调和学生的学习压力,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个人方面:积极和同学、老师、家长交流,充分相信他们,遇到问题积极向他们倾述,努力寻求帮助。

社会可以采取的措施: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有着极强的影响力,教师个人的烦恼与处理问题的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或行为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处在成长过程的学生。中小学按一定比例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开设青少年成长指导课,把青春期的性教育和生涯发展相结合,建立社区心理咨询和帮教网络,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混为一谈。

主持人:目前仍然会有家长不太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此您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吗?该如何引起家长的重视?

卢朝霞:现在依然还有更多的家长觉得我的孩子不会有问题,也不相信我的孩子会出现心理问题,更不接受我的孩子有心理问题,一旦孩子真的出现了心理问题,就会手忙脚乱、仿佛天塌下来一般,承受不了,让本有的拉力变得更脆弱,让拉力变成了推力,最后无能为力。有的心理专家称他们为“夜郎国”的父王母后,一直用他们固化的人设和极小的世界观版图来经营着孩子们的人设和世界观版本,这样就容易出现更多的心理健康风险和危险。

怎么办呢?其一要调动社会媒体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用易于接受的方法倡导家长多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逐步纠正他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错误认识。其二要通过学校才能牵住孩子拉住父母。学校要设立长期、稳定、系统、专业的心理教育宣讲基地,甄选并聘请有能力、有实力、有专业、有素养的第三方人士或机构护航助力,真正让心理健康教育落地有效,让我们每个孩子的心里都驻扎着蔚蓝的天空,成为阳光少年。

程洁:家长不重视的原因之一,是对心理问题缺乏相关的知识和了解;认为孩子只要吃穿不愁,看起来能正常上学正常生活就万事大吉了;其二是存在侥幸心理,认为那些极端的事件不会发生在自己家孩子身上;其三是自己不知该如何应对,也不知该向谁求助,只好任其自然;其四是出现问题,但会归咎于别人,甚至归咎于手机,归咎于游戏。归咎于孩子不听话。

要想引起家长的重视,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由于学校和老师在家长心目中具有最高权威,可以借助学校的力量,经常开展家长课堂,向家长普及科学育儿、亲子相处等方面的知识;

现在社区服务的范围和内容都很丰富,而家长课堂也是社区服务内容之一。可以在社区常态化开展家长学习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召集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既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又增加了亲子互动。

可利用新媒体推送家庭教育的视频,利用短信发送相关的内容;利用影视作品评析加深印象,引起重视。

单位除了生产外,还要加强工会作用,经常开展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促进全民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

刘喜云: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根据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会影响孩子的方方面面,只有学校和家长通力合作,才能让学生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成长,发现问题,也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及时沟通,为学生寻找解决方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心理素质与教育水平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形成起着关键的影响。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如果父母是张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孩子将来成就如何,射向哪里,无疑将受父母这张“弓”的影响。

因此,作为家长,应重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却不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孩子一旦出事就迟了,所以首先社会要注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社区、单位、学校经常举办亲子教育活动,心理沙龙、心理健康讲座等等活动。媒体要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总结来说,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家长要重视,学校和社会也应该重视起来,呼吁更多人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舒肖肖 刘慧)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