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省级非遗传承人吴丽:四十三年,我和同辈仍在热闹的舞台上

©原创 2022-09-27 15:35



大皖新闻讯  2008年,山东省定陶县、安徽省亳州市、 河南省开封市、滑县联合申报的“二夹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第六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出炉,吴丽和她挚爱一生的二夹弦榜上有名。日前,二夹弦省级非遗传承人、一级演员吴丽做客由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冠名播出的大皖徽派栏目,讲述了她和二夹弦,四十三年不了的情缘。

二夹弦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主要流行于山东西部以及河南东部及北部,江苏北部,安徽省北部一带的地方戏。因为它的伴奏乐器四胡(四弦胡琴)是每两根弦夹着一股马尾拉奏,因而其流行地的群众按照其方言习惯称它为两夹弦、大五音。采访当天,吴丽行色匆匆,还带着各种演出道具,因为她刚从村落间的演出现场赶来,一年几百场的基层演出,写在吴丽的肤色上。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舞台上的吴丽不紧张,面对摄影机,吴丽反倒有点局促。戏曲演员往往是这样,说的没有唱的好听,所以她带来师姐助阵,开场先唱了一段二夹弦经典《梁祝》热身。

吴丽和师姐蒋玲即兴表演二夹弦《梁祝》片段


“撕绫罗,打茶盅,不如二夹弦哼一哼”,“二夹弦哼一哼,不穿棉袄能过冬”,“不吃不穿不过年,也要去听二夹弦”,这些来自亳州广大人民群众的村言俚语,表达了对二夹弦这一剧种的喜爱和赞美,也充分证明了这一剧种的珍贵价值。在吴丽眼里有一点特别让人感动,她没觉得戏曲艰难,相反她觉得优秀的后来人充满希望,而且,从艺43年,她和她的同辈人,并没有离开舞台的打算,她用的词是:仍然。


从小憧憬舞台  从此再没离开

徽派:太精彩了。刚开始以为二夹弦是一个乐器,现在知道了二夹弦是一个以乐器命名的戏曲曲种。

吴丽:二夹弦委婉动听,非常细腻。亳州二夹弦,起源于河北,发展到山东河南和安徽亳州,我对二夹弦情有独钟。小时候我就出生在梨园世家,我父亲是梆子戏的演员。

徽派:二夹弦唱腔的特点都是细腻的吗?

吴丽:也是根据剧情发展吧,二夹弦起初是小生小旦小丑,三小戏为主,后来行当逐步健全了。我们团恢复了二夹弦的传统大戏《大铁山》,其中就有净,就是花脸。2020年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和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联合举办“有戏安徽 点亮剧场”,全省十六市剧场复苏演出季活动,我们这出戏也入选了。

吴丽引领孩子们感受非遗二夹弦的魅力


徽派:刚才说您是梨园世家,但您父亲是唱梆子戏的,后来为什么没选择唱梆子戏?

吴丽:我小时候在剧院长大,放学的时候,基本上是书包往家里一放就往剧场跑,坐在那看我父亲和叔叔阿姨表演,那时候的感觉就是好羡慕,回家就用家里的毛巾当道具,在那里甩啊甩,那个时候,就想在舞台上表演。

徽派:耳濡目染。

吴丽:对。1980年亳县成立了二夹弦戏校,因为要补充新鲜血液,我11岁考进了二夹弦戏校。我的母亲本来是教师,她就不太同意我去学戏。

徽派:母亲为什么不同意呢?

吴丽:过去电视都很少,都是看演出看电影,那时候戏曲还挺红火的。我父亲经常外出演出,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甚至半年才回来。我母亲觉得太辛苦了。好在报名的时候,有个阿姨说这小姑娘嗓子好,不唱戏太可惜了。

徽派:从那以后,一直唱到现在?

吴丽:对。到现在。小时候练功,都要早起,我到现在还有这个习惯,跑步练嗓子。因为从小就向往,老师说我是好嗓子,有天分。1990年的时候因为工作突出,就入了党,后来成了被领导、老师和同事推荐为剧团党支部书记。单位是一个综合的艺术部门,单位政府都很支持我们。


只要有人愿意听,我们就愿为你唱

徽派走进亳州,听非遗传承人吴丽聊戏曲情缘


徽派:你现在是二夹弦传承人,要带着戏种走向更大的舞台。这个身份的变化,有没有让你思考更多?

吴丽:有变化。其实,我们二夹弦剧团,后来和梆子戏合在一起,现在我们叫亳州市演艺有限公司集团。我们经常到全国各地演出,尤其近几年,送戏下乡,田间地头都去。

徽派:看您今天就是从演出现场赶来的,二夹弦本来就是接地气的戏种。

吴丽:对!我们一年下来好几百场戏,现在每天两场。我们招了很多新人,我真的非常开心,而且羡慕他们,扮相和嗓音都非常棒。

徽派:现在二夹弦这个戏种还能招到这么多人?因为之前我们采访戏曲行当的嘉宾,大家普遍的感觉是,很多戏种都有观众和从业人员流失的问题。

吴丽:还是有人的,客观说,我们的领导班子团结非常好。而且我们下去演出,每到一个地方都非常受欢迎。

送戏下乡


徽派:到田间地头走基层演出,看的人多吗?都是搬着凳子来看?

吴丽:是的。演出之前都会有提前通知,很多大爷大妈们,会提前很久在那等着,有时候我们演员要化妆,老百姓就坐那等一个小时。经常有老戏迷夸我,小丫头,唱得非常好。我说老奶奶,只要你们愿意听,我们就愿意为你唱。我的感觉,大家对文化戏曲非常支持。

徽派:说明老百姓确实有这个需求。算起来,您算第几代传承人?

吴丽:第三代传承人。

徽派:现在为老百姓演出,可能条件没有那么好,作为演员,有没有觉得没有那么光鲜亮丽?

吴丽:现在一到舞台上,看到舞台下那么多观众,怎么说呢,还是非常感动的。去年不是非遗进校园嘛,过去我们进校园都是小折子戏,因为我们想要排一些学生爱看的,根据学院的情况,我们编排演出。我们的二夹弦大型古装戏《慈母泪》,去年进京演出,我们演艺公司集团两个戏进京,梆子戏是演出《沈浩》。我感触很深。

“老百姓愿意听,我们就会一直唱”


徽派:亳州两台戏进京演出,确实很值得骄傲。

吴丽:当时排戏时突然嗓子哑了。你要知道,他们都说我是“金嗓子”,这么多年唱戏,嗓子从来没有哑过。后来到医院去看,医生说是淋巴结节,动手术的话,那个地方离嗓子特别近,医生说就怕碰到嗓子。我深爱着这个工作,考虑了很久,后来就说做微创。去年做的手术,8个小时的手术,现在我说话,嘴巴这里还有点麻。

徽派:一个演员不想错过这样的机会,这也是您对自己热爱的事业做出的牺牲。

吴丽:当时医生说至少半年不要大声说话,但我觉得这个机会太难得了,进京演出,我们在亳州的剧团,最终有进京的机会是很难的。现在嗓子是保住了,但是留下了后遗症,就是下巴这里麻木。但我想,人生总应该有所追求吧。


仍然立在舞台上,毫无保留传下去

舞台是一生热爱


徽派:很动人。您在舞台上唱戏多少年了?

吴丽:我工作43年了,我的艺术生涯也是43年了。

徽派:真的蛮感动的。

吴丽:其实,我也很幸运,找到了自己的一生热爱,你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和喜爱它的大家分享。

徽派:我之前看到你写的东西,关于二夹弦的研究,而且您还是“亳州十大女杰”,你不仅自己想唱,对二夹弦也有自己的理解,觉得自己身上有责任。

吴丽:二夹弦是国家的非遗,有这个责任在我肩上,这门技艺是我的老师传给我的,我要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演出的唱腔啦,身段啦,舞台上人物塑造啦,毫无保留传递下去。

徽派:现在你带了几个学生?

吴丽:三四个吧。刚才说了,我们团里招收了一批学员。我心里是觉得,戏比天大,戏曲里全是学不完的东西,我们都是互相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演出的时候,我们坐下来聊天,就和大家聊戏,聊演出,聊表演,包括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

将这份对传统戏曲的热爱推广传承下去


徽派:很感慨,因为我们平常更多听到的是关于小剧种的困难,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可是在您这里更多的热情和乐观。

吴丽:我们有好的团队。我们亳州演艺公司集团的刘总,非常珍惜人才;我们有这样好的环境,大家才能安心工作。曾经我们排戏的时候资金没到位,我们领导就自己从家里拿钱发给我们。

徽派:嗯,不仅是上面的领导,还有下面的非常有希望的学生苗子。那么,除了基层的演出,后面还有什么演出的计划?除了一直在坚持的送戏下乡之外,你自己还有特别想挑战的角色吗?

吴丽:这个要看领导怎么安排了,如果有需要,我肯定是义不容辞走到前面。

徽派:一个戏种能传承下去,确实需要更多像您这样有信念的演员。

吴丽:其实我们这一代,还有很多在一线演出,不仅是演员,包括我们的乐队舞美,我们很多同辈人,都仍然在舞台上。

申天明/图 大皖新闻记者 蒋楠楠/文 






大皖新闻讯  2008年,山东省定陶县、安徽省亳州市、 河南省开封市、滑县联合申报的“二夹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第六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出炉,吴丽和她挚爱一生的二夹弦榜上有名。日前,二夹弦省级非遗传承人、一级演员吴丽做客由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冠名播出的大皖徽派栏目,讲述了她和二夹弦,四十三年不了的情缘。

二夹弦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主要流行于山东西部以及河南东部及北部,江苏北部,安徽省北部一带的地方戏。因为它的伴奏乐器四胡(四弦胡琴)是每两根弦夹着一股马尾拉奏,因而其流行地的群众按照其方言习惯称它为两夹弦、大五音。采访当天,吴丽行色匆匆,还带着各种演出道具,因为她刚从村落间的演出现场赶来,一年几百场的基层演出,写在吴丽的肤色上。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舞台上的吴丽不紧张,面对摄影机,吴丽反倒有点局促。戏曲演员往往是这样,说的没有唱的好听,所以她带来师姐助阵,开场先唱了一段二夹弦经典《梁祝》热身。

吴丽和师姐蒋玲即兴表演二夹弦《梁祝》片段


“撕绫罗,打茶盅,不如二夹弦哼一哼”,“二夹弦哼一哼,不穿棉袄能过冬”,“不吃不穿不过年,也要去听二夹弦”,这些来自亳州广大人民群众的村言俚语,表达了对二夹弦这一剧种的喜爱和赞美,也充分证明了这一剧种的珍贵价值。在吴丽眼里有一点特别让人感动,她没觉得戏曲艰难,相反她觉得优秀的后来人充满希望,而且,从艺43年,她和她的同辈人,并没有离开舞台的打算,她用的词是:仍然。


从小憧憬舞台  从此再没离开

徽派:太精彩了。刚开始以为二夹弦是一个乐器,现在知道了二夹弦是一个以乐器命名的戏曲曲种。

吴丽:二夹弦委婉动听,非常细腻。亳州二夹弦,起源于河北,发展到山东河南和安徽亳州,我对二夹弦情有独钟。小时候我就出生在梨园世家,我父亲是梆子戏的演员。

徽派:二夹弦唱腔的特点都是细腻的吗?

吴丽:也是根据剧情发展吧,二夹弦起初是小生小旦小丑,三小戏为主,后来行当逐步健全了。我们团恢复了二夹弦的传统大戏《大铁山》,其中就有净,就是花脸。2020年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和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联合举办“有戏安徽 点亮剧场”,全省十六市剧场复苏演出季活动,我们这出戏也入选了。

吴丽引领孩子们感受非遗二夹弦的魅力


徽派:刚才说您是梨园世家,但您父亲是唱梆子戏的,后来为什么没选择唱梆子戏?

吴丽:我小时候在剧院长大,放学的时候,基本上是书包往家里一放就往剧场跑,坐在那看我父亲和叔叔阿姨表演,那时候的感觉就是好羡慕,回家就用家里的毛巾当道具,在那里甩啊甩,那个时候,就想在舞台上表演。

徽派:耳濡目染。

吴丽:对。1980年亳县成立了二夹弦戏校,因为要补充新鲜血液,我11岁考进了二夹弦戏校。我的母亲本来是教师,她就不太同意我去学戏。

徽派:母亲为什么不同意呢?

吴丽:过去电视都很少,都是看演出看电影,那时候戏曲还挺红火的。我父亲经常外出演出,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甚至半年才回来。我母亲觉得太辛苦了。好在报名的时候,有个阿姨说这小姑娘嗓子好,不唱戏太可惜了。

徽派:从那以后,一直唱到现在?

吴丽:对。到现在。小时候练功,都要早起,我到现在还有这个习惯,跑步练嗓子。因为从小就向往,老师说我是好嗓子,有天分。1990年的时候因为工作突出,就入了党,后来成了被领导、老师和同事推荐为剧团党支部书记。单位是一个综合的艺术部门,单位政府都很支持我们。


只要有人愿意听,我们就愿为你唱

徽派走进亳州,听非遗传承人吴丽聊戏曲情缘


徽派:你现在是二夹弦传承人,要带着戏种走向更大的舞台。这个身份的变化,有没有让你思考更多?

吴丽:有变化。其实,我们二夹弦剧团,后来和梆子戏合在一起,现在我们叫亳州市演艺有限公司集团。我们经常到全国各地演出,尤其近几年,送戏下乡,田间地头都去。

徽派:看您今天就是从演出现场赶来的,二夹弦本来就是接地气的戏种。

吴丽:对!我们一年下来好几百场戏,现在每天两场。我们招了很多新人,我真的非常开心,而且羡慕他们,扮相和嗓音都非常棒。

徽派:现在二夹弦这个戏种还能招到这么多人?因为之前我们采访戏曲行当的嘉宾,大家普遍的感觉是,很多戏种都有观众和从业人员流失的问题。

吴丽:还是有人的,客观说,我们的领导班子团结非常好。而且我们下去演出,每到一个地方都非常受欢迎。

送戏下乡


徽派:到田间地头走基层演出,看的人多吗?都是搬着凳子来看?

吴丽:是的。演出之前都会有提前通知,很多大爷大妈们,会提前很久在那等着,有时候我们演员要化妆,老百姓就坐那等一个小时。经常有老戏迷夸我,小丫头,唱得非常好。我说老奶奶,只要你们愿意听,我们就愿意为你唱。我的感觉,大家对文化戏曲非常支持。

徽派:说明老百姓确实有这个需求。算起来,您算第几代传承人?

吴丽:第三代传承人。

徽派:现在为老百姓演出,可能条件没有那么好,作为演员,有没有觉得没有那么光鲜亮丽?

吴丽:现在一到舞台上,看到舞台下那么多观众,怎么说呢,还是非常感动的。去年不是非遗进校园嘛,过去我们进校园都是小折子戏,因为我们想要排一些学生爱看的,根据学院的情况,我们编排演出。我们的二夹弦大型古装戏《慈母泪》,去年进京演出,我们演艺公司集团两个戏进京,梆子戏是演出《沈浩》。我感触很深。

“老百姓愿意听,我们就会一直唱”


徽派:亳州两台戏进京演出,确实很值得骄傲。

吴丽:当时排戏时突然嗓子哑了。你要知道,他们都说我是“金嗓子”,这么多年唱戏,嗓子从来没有哑过。后来到医院去看,医生说是淋巴结节,动手术的话,那个地方离嗓子特别近,医生说就怕碰到嗓子。我深爱着这个工作,考虑了很久,后来就说做微创。去年做的手术,8个小时的手术,现在我说话,嘴巴这里还有点麻。

徽派:一个演员不想错过这样的机会,这也是您对自己热爱的事业做出的牺牲。

吴丽:当时医生说至少半年不要大声说话,但我觉得这个机会太难得了,进京演出,我们在亳州的剧团,最终有进京的机会是很难的。现在嗓子是保住了,但是留下了后遗症,就是下巴这里麻木。但我想,人生总应该有所追求吧。


仍然立在舞台上,毫无保留传下去

舞台是一生热爱


徽派:很动人。您在舞台上唱戏多少年了?

吴丽:我工作43年了,我的艺术生涯也是43年了。

徽派:真的蛮感动的。

吴丽:其实,我也很幸运,找到了自己的一生热爱,你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和喜爱它的大家分享。

徽派:我之前看到你写的东西,关于二夹弦的研究,而且您还是“亳州十大女杰”,你不仅自己想唱,对二夹弦也有自己的理解,觉得自己身上有责任。

吴丽:二夹弦是国家的非遗,有这个责任在我肩上,这门技艺是我的老师传给我的,我要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演出的唱腔啦,身段啦,舞台上人物塑造啦,毫无保留传递下去。

徽派:现在你带了几个学生?

吴丽:三四个吧。刚才说了,我们团里招收了一批学员。我心里是觉得,戏比天大,戏曲里全是学不完的东西,我们都是互相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演出的时候,我们坐下来聊天,就和大家聊戏,聊演出,聊表演,包括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

将这份对传统戏曲的热爱推广传承下去


徽派:很感慨,因为我们平常更多听到的是关于小剧种的困难,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可是在您这里更多的热情和乐观。

吴丽:我们有好的团队。我们亳州演艺公司集团的刘总,非常珍惜人才;我们有这样好的环境,大家才能安心工作。曾经我们排戏的时候资金没到位,我们领导就自己从家里拿钱发给我们。

徽派:嗯,不仅是上面的领导,还有下面的非常有希望的学生苗子。那么,除了基层的演出,后面还有什么演出的计划?除了一直在坚持的送戏下乡之外,你自己还有特别想挑战的角色吗?

吴丽:这个要看领导怎么安排了,如果有需要,我肯定是义不容辞走到前面。

徽派:一个戏种能传承下去,确实需要更多像您这样有信念的演员。

吴丽:其实我们这一代,还有很多在一线演出,不仅是演员,包括我们的乐队舞美,我们很多同辈人,都仍然在舞台上。

申天明/图 大皖新闻记者 蒋楠楠/文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