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及时语 | 两菜同“根”,相煎何急

2025-03-10 09:27   安徽时评微信公众号

据说贵州的折耳根睡了一觉,天都塌了!

一直以来,折耳根被贵州人称为“护体神器”,可是药食同源的杰出“课代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等功效。

结果今年春菜届冲出一个新顶流——板蓝根青菜!它同样也把抗病毒、消炎降火的功效贴脑门上。电商平台上,板蓝根青菜300g就要卖13.9,价格不菲,但一想到还有养生功效,瞬间觉得,不贵!

网友分享板蓝根青菜口感

折耳根在我心中曾是养生王者。记得2004年去贵州旅游时,就听说当地人爱折耳根,光一个省一年要吃掉20万吨折耳根。

问题是,这么好的东西为啥没普及全国呢——太难吃了!

折耳根常年稳居“最难吃蔬菜榜”前三名,连老饕汪曾祺都受不了它,曾在《五味》一篇中写到:“苦,倒是不要紧,有一股强烈的生鱼腥味,实在招架不了!”老爷子原本没咽不下去的食物,但折耳根除外。

折耳根做成的小菜 新华社/图

因此,当具有“同款”养生效果的板蓝根青菜问世,难怪有网友调侃“折耳根的‘一生之敌’来了”“打败你的对手可能来自意想不到的领域”。

其实,中国人自古讲求药食同源,中国人的餐桌,简直是流动的药铺。我们打小就知道,缺血吃大枣,滋阴喝枸杞。很多地方有吃春盘的习俗,春盘在汉代又叫五辛盘,指葱、蒜、韭菜、芸苔、胡荽五种蔬菜,也都是是初春驱寒的壮阳之物。

后来,中国人“舌尖上的春天”越来越丰富,春盘也不断变化内容。比如,树上第一菜香椿,不仅能杀蛔虫,还能治白秃不生发;槐花也是中药,能凉血止血,治痔疮;艾草汁做的青团更厉害,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你就说服不服吧!

现在,板蓝根青菜作为今春新顶流,建议,收编春盘!

中国人爱养生是刻在骨子里的,毕竟,上工治未病。

这句话相传和神医扁鹊有关。有次魏文王问扁鹊:“你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水平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魏文王觉得奇怪:“那为什么你最出名?”扁鹊回复:“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意思是,最高明的医生都在发病前就予以管理了,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你能认识我大哥才怪!

“治未病”也成了中医的特色思想,至今很多中医院都有治未病科。“治未病”分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未病先防是在生活中注重养生;既病防变是指生了病要及时治疗,防止因拖延加重。

工作人员在调配中药 王晓/摄

用今天的话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也是最好的“上工”。

从治病到养生,推进医防融合,是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提出的重要举措。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慢性病负担逐渐加重,以往“以治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群众对健康的需求。

医防融合就是把诊疗服务与公卫健康服务结合到一起,集治病与防病为一体,打破了之前“重医轻防”、“医强防弱”的情况。

这代年轻人,养生意识确实很强。从火爆的体育夜校到破圈的中医夜市,从飞盘热到骑行热,从啤酒加枸杞到可乐放党参,当代年轻人的养生大赏,主打一个别具一格。他们在放纵与克制间来回摇摆,在享受生活与追求健康间努力平衡。别管翻车不翻车,“养生”本身已成为多彩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种养生风潮下,板蓝根青菜能破圈,作为高档蔬品登上春日餐桌,也就不足为奇。

板蓝根青菜可用于清炒、煲汤、火锅 图片来源:央视

据了解,板蓝根青菜由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中心历时十多年研发而成,是把板蓝根和油菜通过杂交等生物技术手段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不仅去除了板蓝根的苦涩味,口感也更为脆甜,这一“药食同源”的优势,吸引来不少年轻消费者。

这几年总听到“生意不好做”的声音,但板蓝根青菜这个爆品让我们看到,与其卷生卷死卷价格,不如卷新卷优卷创意。传统农业同样可以有新质生产力,将板蓝根里的抗病毒成分导入油菜,虽不可替代药物,其中的养生保健作用还是对我们大有好处。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养生大军,像板蓝根青菜这样“药食同源”的产品,正好契合了年轻人“赛博养生”的理念,也满足了大众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期待能有更多创新农产品,早日走上百姓餐桌。

(安徽时评微信公众号)

据说贵州的折耳根睡了一觉,天都塌了!

一直以来,折耳根被贵州人称为“护体神器”,可是药食同源的杰出“课代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等功效。

结果今年春菜届冲出一个新顶流——板蓝根青菜!它同样也把抗病毒、消炎降火的功效贴脑门上。电商平台上,板蓝根青菜300g就要卖13.9,价格不菲,但一想到还有养生功效,瞬间觉得,不贵!

网友分享板蓝根青菜口感

折耳根在我心中曾是养生王者。记得2004年去贵州旅游时,就听说当地人爱折耳根,光一个省一年要吃掉20万吨折耳根。

问题是,这么好的东西为啥没普及全国呢——太难吃了!

折耳根常年稳居“最难吃蔬菜榜”前三名,连老饕汪曾祺都受不了它,曾在《五味》一篇中写到:“苦,倒是不要紧,有一股强烈的生鱼腥味,实在招架不了!”老爷子原本没咽不下去的食物,但折耳根除外。

折耳根做成的小菜 新华社/图

因此,当具有“同款”养生效果的板蓝根青菜问世,难怪有网友调侃“折耳根的‘一生之敌’来了”“打败你的对手可能来自意想不到的领域”。

其实,中国人自古讲求药食同源,中国人的餐桌,简直是流动的药铺。我们打小就知道,缺血吃大枣,滋阴喝枸杞。很多地方有吃春盘的习俗,春盘在汉代又叫五辛盘,指葱、蒜、韭菜、芸苔、胡荽五种蔬菜,也都是是初春驱寒的壮阳之物。

后来,中国人“舌尖上的春天”越来越丰富,春盘也不断变化内容。比如,树上第一菜香椿,不仅能杀蛔虫,还能治白秃不生发;槐花也是中药,能凉血止血,治痔疮;艾草汁做的青团更厉害,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你就说服不服吧!

现在,板蓝根青菜作为今春新顶流,建议,收编春盘!

中国人爱养生是刻在骨子里的,毕竟,上工治未病。

这句话相传和神医扁鹊有关。有次魏文王问扁鹊:“你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水平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魏文王觉得奇怪:“那为什么你最出名?”扁鹊回复:“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意思是,最高明的医生都在发病前就予以管理了,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你能认识我大哥才怪!

“治未病”也成了中医的特色思想,至今很多中医院都有治未病科。“治未病”分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未病先防是在生活中注重养生;既病防变是指生了病要及时治疗,防止因拖延加重。

工作人员在调配中药 王晓/摄

用今天的话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也是最好的“上工”。

从治病到养生,推进医防融合,是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提出的重要举措。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慢性病负担逐渐加重,以往“以治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群众对健康的需求。

医防融合就是把诊疗服务与公卫健康服务结合到一起,集治病与防病为一体,打破了之前“重医轻防”、“医强防弱”的情况。

这代年轻人,养生意识确实很强。从火爆的体育夜校到破圈的中医夜市,从飞盘热到骑行热,从啤酒加枸杞到可乐放党参,当代年轻人的养生大赏,主打一个别具一格。他们在放纵与克制间来回摇摆,在享受生活与追求健康间努力平衡。别管翻车不翻车,“养生”本身已成为多彩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种养生风潮下,板蓝根青菜能破圈,作为高档蔬品登上春日餐桌,也就不足为奇。

板蓝根青菜可用于清炒、煲汤、火锅 图片来源:央视

据了解,板蓝根青菜由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中心历时十多年研发而成,是把板蓝根和油菜通过杂交等生物技术手段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不仅去除了板蓝根的苦涩味,口感也更为脆甜,这一“药食同源”的优势,吸引来不少年轻消费者。

这几年总听到“生意不好做”的声音,但板蓝根青菜这个爆品让我们看到,与其卷生卷死卷价格,不如卷新卷优卷创意。传统农业同样可以有新质生产力,将板蓝根里的抗病毒成分导入油菜,虽不可替代药物,其中的养生保健作用还是对我们大有好处。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养生大军,像板蓝根青菜这样“药食同源”的产品,正好契合了年轻人“赛博养生”的理念,也满足了大众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期待能有更多创新农产品,早日走上百姓餐桌。

(安徽时评微信公众号)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