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事先打招呼,快递员就擅自将快递送到驿站”“明明在下单时就要求注明送货上门,快递包裹还是送到了代收点”……随着快递量的逐年增加以及社区快递驿站的大量涌现,许多用户都遇到过快递不按址投递的问题。
“收快递”成了“取快递”,是当前快递市场的槽点之一,规范末端投递行为已成社会共识。
一
快递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投递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快递行业的社会认可度。
自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让人们看到了解决快递末端投递BUG的新希望。
新规明确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未经用户同意,不得代为确认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违规企业最高将被罚款3万元。快递末端服务领域将迎来“贯新规、严执法”的新阶段。
面对新规,业内肯定“压力山大”。当前,快递行业“价格战”远未停息、整体微利运营仍是普遍现象,快递放入驿站或智能快递柜是最优选择,严格落实新规对行业要求甚高。
更多的担心则来自对适应新规需要大幅增加人手、显著增加末端投递成本。有些业内人士甚至认为新规实施,将使一线快递员不堪重负,导致人员流失和末端网络不稳。
不过,新规同样会倒逼快递行业加速价值回归。将管理重心回归末端环节的把控上来,树牢尊重用户、认真履约的服务意识,是快递行业的责任所在。
还是那句老话,“打铁还需自身硬”。快递行业适应新规是必选项,除了改进和提升末端服务水平,没有其他路可走。
二
新规并不是要取缔快递驿站。
快递量逐年增加,一线快递员派送不及……这种情况下,社区快递驿站等新型公共收投设施应运而生,不能片面认为只是为了“分食”庞大的快递末端市场。
近年来,投递服务问题占快递领域各类投诉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站递”“箱递”等新型投递方式在缩短投递环节时限同时,较好满足了一些用户个性化投递服务需求,无形中培养了用户自取习惯。
市民在智能快递柜取快递 王彪/图
即便部分人群坚持投递上门,但因不按址投递投诉往往并不涉及经济补偿内容,因而纠错相对容易,快递员可二次投递或与用户协商解决。反之,在快递员日派件量大增的情况下,若还是一一按址投递,派件效率降低,用户涉及派件延误的投诉必然剧增。
有数据为证。据国家邮政局调查结果,2019年快递服务投递环节平均时限为4.52小时;到了2023年第三季度,缩短为2.91小时。显然,社区快递驿站、智能快递柜等第三方收投平台对投递效率的提高贡献很大。
由此可见,社区快递驿站、智能快递柜等第三方收投平台发展符合市场规律,有利于降低整体社会运行成本。尤其是 “站递”已成为实际上的快件投递的主流方式,那么对社区快递驿站,只能规范不能弱化,更不能取缔。
三
正所谓“爆发在点上,根子在上游”。
快递行业身处产业链下游,面对电商等协议客户,议价能力不强,而各大平台对合作主体具有较强控制力,这就导致一些电商承诺“包邮”时,往往是以一再压低快递揽件价格为代价,累及末端投递服务质量。
而对于价值相对较高的“包邮”商品,实际上不过是将快递费用包含在商品售价里。
然而,当用户遇到未按址投递等问题而找到电商交涉时,电商会将问题抛给快递企业,让很多用户误以为仅仅是快递企业或快递员的责任。
推动网购商品价格与快递服务价格相分离,确保快递行业的合理揽件收入,才是保障末端投递质量的关键。
消费者在肥东聚龙湾快递驿站核对信息 宋为/图
因此,有必要深化电商和快递协同治理,进一步提升末端投递效率。
在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电商平台与快递企业之间要有效开展信息交换共享。用户下单时,平台可以在支付前设置上门投递、社区驿站代收、就近放入智能快递柜等多个差异化投递服务选项,若用户勾选上门投递,需另外付费;勾选“站递”或“箱递”,可以少付费或免费。
此举也能打消人们对“投递新规施行,网购就此全面进入快递付费时代”的担心。同时,用户下单前还需注明投递时段,所填收件人地址最好详尽到楼栋及单元号,这样才能实现一次性精准投递,避免快递员“空跑”。
规范快递末端投递、改善快递末端生态,考验的是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既要坚持“贯新规、严执法”,也需要各方协同、久久为功。
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形成让企业和用户都受益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快递到手”,而不只是“快递到了”。
据安徽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