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洪荒之力”走红的游泳女将傅园慧再次使出了“洪荒之力”。2月17日上午,傅园慧发文称自己包车被勒索。
傅园慧求助原文
这条微博迅速引发网友及当地文旅部门关注。发微博后不到两个小时,傅园慧更新微博称:感谢网友们的关心,吉林文旅部门已经第一时间介入,问题已经解决,谢谢大家。
当晚20时42分,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发布消息称,已对司机潘某某按上限处以3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全力营造安全、有序、舒适的旅游环境。
凭借名人效应,这一事件在12小时之内得以解决,却引发了网友更多疑问。
自媒体时代,取证、发声如此便捷,为何司机仍肆无忌惮?各地文旅竞相内卷“出圈”,众多文旅工作者呕心沥血,司机为何不怕毁了当地招牌?
并非每位游客都叫傅园慧,当普通人遭遇旅游乱象,问题解决起来是否还能如此迅速?各地被严肃处理的典型案例这么多,为何旅游乱象仍然屡禁不止?
这一切都值得追问。
一
现实中,绝大多数游客都是普通人。面对旅游乱象,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
近日,云南丽江的一起事件则从普通游客的角度,展现了人们面对旅游乱象的糟心与无力、维护合法权益的繁琐与艰难。
据媒体报道,春节期间,河北的田女士一家5口跟团旅游,因在丽江一家玉器店内没买玉器,被导游中途赶下车。
田女士称:“导游说不买就不能上车,我后来报了警,丽江文旅局也曾出面调解,但至今没有收到任何处理结果。”
法治周末报,赞4372
这起事件中,田女士参加的旅行团是她提前一个月花费17000元左右订的,面对导购员介绍的标价数万的玉器,田女士表示如果确实货物值这个价,她也愿意购买,但她实在没办法确认。
事后,田女士也曾在网络发过视频,但视频被人以侵犯名誉权和肖像权投诉,早在2月14日就被删除。田女士说:“我们只是普通老百姓,不想再因为这事被打扰了,只想事情尽快有个结果。”
据最新消息,2月18日,丽江通报游客“未买手镯被赶下车”处置情况,拟对导游罚款两万、暂扣导游证三个月,处罚决定将在有关法定程序终了后作出。若发现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查处。
二
相较“洪荒少女”傅园慧,田女士的遭遇无疑更贴近普通游客。
诚然,社会发展与各地文旅部门的竞相比拼不断优化着旅游环境,科技进步也让游客取证、维权更加方便快捷,但当普通游客遇上旅游乱象,仍是十分糟心。
第一个糟心点是担心人身安全。以傅园慧此次遭遇为例,司机威胁将其留在高速上。以田女士此次遭遇为例,不买东西便被赶下了车。此前更有导游在知名景区对游客赤裸裸威胁:“九个月磨刀,三个月宰羊。”
当旅客置身陌生环境,面对“匪气腾腾”的蛮横导游或司机,很难不产生恐慌心理。
第二个糟心点是极大破坏旅游体验。出行本该轻松愉悦,而不是面对宰客却只能“伸头一刀缩头一刀”“花钱买罪受”。
不论风景多么优美,不论文化底蕴多么深厚,旅途中只要发生纠纷,不论纠纷怎么解决,体验必然大打折扣。
第三个糟心点是维权复杂,成本过高。旅客多是外地人,没时间也没精力等待复杂的处理流程,许多游客面临旅游乱象往往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破财消灾、忍气吞声;也有游客选择报警、投诉,但等事件调查处理完毕时早已离开了当地,田女士人都飞离云南了,还没等到导游的道歉。
有些游客会选择通过社交平台曝光,但不是大V,很难引起舆论关注。
综上所述,普通游客面临旅游乱象,虽义愤填膺却往往有心无力。傅园慧被勒索引发网友广泛关注,田女士遭遇也引发网友愤慨。人们关注这些新闻,同时也是在关注可能陷入相同困境的自己。
倘若各地文旅部门对待所有投诉都能有“洪荒之力”般的速度,或许,游客们出行时就不必费尽心思查“避雷攻略”了。
三
面对旅游乱象,相关部门该怎么做?
一言以蔽之:罚到他不敢宰客。
说难不难,说简单却也不简单,因为这考验着当地的社会治理能力。
纵观各地,被严肃处理的典型案例并不少,旅游乱象却频频刺激公众神经,这说明监管力度远远不够。
过去一年,文旅部门可以说是最“卷”的部门之一。从淄博到“尔滨”,各地文旅部门铆足劲在网络吸引流量,并努力将“流量”转化为“留量”。
互联网时代,网络热度能打出名声,但维护好名声更不容易。
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当消息不再闭塞,游客并非别无选择,“一锤子买卖”的后果可能让游客对一个景区乃至一个地方产生刻板印象,进而“用脚投票”。
文旅的重心不在营销,社交媒体宣传固然重要,但撒娇、卖萌、写段子、拍短视频来“出圈”的前提是当地已具备良好的旅游环境,否则工作岂不是南辕北辙,本末倒置?
对旅游城市来说,加强旅游行业监管如同啃硬骨头,“一锤子买卖”思维、地方保护主义等都需要一一啃下。
倘若还抱着“你不来有的是人来”“每人来一次也不愁游客”的想法而对旅游乱象听之任之,只能是名声崩坏、没人敢来。
据安徽时评微信公众号 郭振